气囊及气体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403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气囊及气体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及气体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时期我们国家各大厂商在使用膜分离技术生产出的制氧设备都面临如下困境:1、由于为了使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在膜内外表面分离而采用小型真空泵来实现压力差,但是由于真空泵工作原理造成制氧机整机噪音较大,震动较大,人们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会感觉到很不舒适;2、由于真空泵本身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冲击,所以在机器出气口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冲击性,用户在直接使用氧气面罩连接到机器呼吸时会感觉不是很舒适。3、由于机器本身没有安装储气装置照成很大一部分氧气浪费,这样的话由于氧气利用率降低,就不得不加大制氧机的制氧能力来满足人们需要,从而增加了成本,增加了能耗。

通过查验相关资料得到,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2~18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所以制氧机的产气量达到6L/分以上就能满足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人们的一呼一吸是有时间间隔的,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但是制氧机在工作中是持续排气,所以在人们呼气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机器内部没有储气装置,所以这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会被直接排除到机器外面,这就会造成机器的理论产氧量满足人们需求而实际使用情况下是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浪费,有必要提供一种专用气囊来储气,以保证增氧机在呼气间隔内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储存在气囊内避免了氧气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

一种气囊,包括气囊本体,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述气囊本体为一方形壳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设置于所述气囊本体的凹陷一侧,所述气囊本体为硅橡胶材料,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增氧机出口。

优选地,所述气囊本体上还设置有沿所述气囊本体侧边设置的凸台,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设置于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硅橡胶材料。

优选地,所述硅橡胶材料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氟硅或腈硅橡胶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在的横截面为圆心。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在的横截面的圆心距离为14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在的横截面的圆心距离所述气囊本体最近的侧边距离为7.5mm,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在的横截面的圆心距离所述气囊本体最远的侧边距离为82.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距离所述气囊本体第二近的侧边距离为16.5mm,所述第一接头距离所述气囊本体第三近的侧边距离为34.5mm。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存储设备,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包括气囊本体,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述气囊本体为一方形壳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设置于所述气囊本体的凹陷一侧,所述气囊本体为硅橡胶材料,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增氧机出口。

本申请提供的气囊,包括气囊本体,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述气囊本体为一方形壳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设置于所述气囊本体的凹陷一侧,所述气囊本体为硅橡胶材料,所述第一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增氧机出口,上述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另外,所述气囊的体积根据人体每次呼吸所需要的呼吸量及增氧机来进行设计的,具有储存气体、减震、降噪、平稳气流的特效。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气囊本体为特殊硅橡胶材料,具有抗氧化性,具有较好的弹性(伸缩性),具有防霉变的性能,具有耐寒性,符合医用标准,透过后的气体对人体呼吸不产生任何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气囊一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气囊另一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囊100示意图,包括气囊本体110、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其中:

所述气囊本体110为一方形壳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设置于所述气囊本体的凹陷一侧。所述气囊本体110为硅橡胶材料,所述第一接头120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头130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增氧机出口。可以理解,上述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另外,所述气囊的体积根据人体每次呼吸所需要的呼吸量及增氧机来进行设计的,具有储存气体、减震、降噪、平稳气流的特效。

优选地,所述气囊本体110上还设置有沿所述气囊本体侧边设置的凸台(图未示),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设置于凸台上。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凸台使得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更好地设置于所述气囊本体110上。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硅橡胶材料。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气囊本体110及凸台为硅橡胶材料,其中,所述硅橡胶材料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氟硅或腈硅橡胶中。

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气囊本体110及凸台为特殊硅橡胶材料,由于硅橡胶材料具有无味无毒,不怕高温和抵御严寒的特点,在三百摄氏度和零下九十摄氏度时,仍不失原有的强度和弹性,此外,硅橡胶还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所以在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我们选用硅橡胶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制作出具有减噪、减震、平稳气流的专用气囊,安装在供氧设备中完美解决了噪音、震动及气流冲击。具有抗氧化性,具有较好的弹性(伸缩性),具有防霉变的性能,具有耐 寒性,符合医用标准,透过后的气体对人体呼吸不产生任何危害。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所在的横截面为圆心。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所在的横截面的圆心距离为14mm,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所在的横截面的圆心距离所述气囊本体110最近的侧边距离为7.5mm,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所在的横截面的圆心距离所述气囊本体110最远的侧边距离为82.5mm,所述第一接120距离所述气囊本体110第二近的侧边距离为16.5mm,所述第一接头120距离所述气囊本体130第三近的侧边距离为34.5mm。

可以理解,由于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2~18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而制氧机的产气量达到6L/分以上就能满足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但是人们的一呼一吸是有时间间隔的,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但是制氧机在工作中是持续排气,所以在人们呼气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机器内部没有储气装置,所以这一段时间内产生的氧气会被直接排除到机器外面,这就会造成机器的理论产氧量满足人们需求而实际使用情况下是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浪费,我们选择上述设计方案,通过上述方案设计气囊本体110、第一接头120、第二接头130之间的位置关系,得到一种专用的气囊,这样保证气囊的体积保证在250ML以上,从而保证增氧机在呼气间隔内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储存在气囊内避免了氧气的浪费,同时能够使得供氧机变得更加安静、气流平稳,更加节能,使用户的体验感更强。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存储设备(图未示),包括上述气囊100。

本申请提供的气囊100,包括气囊本体110,第一接头120及第二接头130,所述气囊本体110为一方形壳体的一角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接头120及第 二接头130设置于所述气囊本体110的凹陷一侧,所述气囊本体110为硅橡胶材料,所述第一接头120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真空泵出口,所述第二接头130通过管路连接于外接的增氧机出口,上述结构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另外,所述气囊的体积根据人体每次呼吸所需要的呼吸量及增氧机来进行设计的,具有储存气体、减震、降噪、平稳气流的特效。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气囊本体110为特殊硅橡胶材料,具有抗氧化性,具有较好的弹性(伸缩性),具有防霉变的性能,具有耐寒性,符合医用标准,透过后的气体对人体呼吸不产生任何危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