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92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充六氟化硫气体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SF6(六氟化硫)气体因其具有优越的绝缘及灭弧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组合电器、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各种电气设备中,SF6设备不断增多。SF6设备也凭借其占地面积少、绝缘强度高、维护周期长等优越的技术性能,日益占据市场,成为高压电器的发展主流。

纯净的SF6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不可燃的气体,且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具有非常好的绝缘和灭弧性能,故在高压电气行业使用大量SF6气体。然而,在大功率电弧、火花放电和电晕放电作用下,SF6气体能分解和游离出多种产物,主要是SF和SOF,以及少量的S2、F2等,由于使用、管理不当或没有按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回收、再生处理,导致SF6气体及其在高温电弧作用下产生的有毒分解物排放到大气中,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同时给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及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SF6气体设备在电网设备中应用十分广泛,充气工作多。为了降低停电时间和由于综合风险评估的原因,一般采用带电补气的方法。

目前所使用的充气接头,均为简单的顶针式充气接头,即上紧充气接头时顶针顶开SF6气室的逆止阀进行充气,采用这种设计如果出现在取下充气接头后,气室逆止阀没有及时返回的情况,将造成SF6气体设备漏气,对人身及设备安全都将造成极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为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充气的充气装置可能出现的漏气情况,造成人员和设备出现险情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该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为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充气的充气装置可能出现的漏气情况,造成人员和设备出现险情等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包括与六氟化硫气室连接的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与气源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充气接头一侧的气管接通有气体回收装置。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气体回收装置与所述气源之间的气管设置有阀门结构。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充气接头与所述气体回收装置之间的气管上连接有气压表。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还包括四连通器,所述气源、充气接头、气体回收装置和气压表均与所述四连通器的开口端接通。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四连通器分别与所述气源和所述气体回收装置连通的端部均设置有阀门结构。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接头位置与所述气管之间还设置有安全接头,所述安全接头用于即时切断气源。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安全接头包括与所述充气接头固定的安装部和执行顶开通气动作的顶针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顶针部螺纹连接,二者之间设置密封结构。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充气接头螺纹安装的固定螺母,和固定于所述固定螺母另一端的通管,所述通管的另一端设置螺纹结构,所述顶针部包括端部插装于所述通管内的顶针头,所述顶针头通过调节螺母与所述通管可伸缩活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通管上的螺纹结构上设置有安全指示线,所述安全指示线能够指示顶针头已到达顶开所述充气接头内的通气结构的临界位置。

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气体回收装置具体为无源的气体收集气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包括与六氟化硫气室连接的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与气源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充气接头一侧的气管接通有气体回收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充气完成后,通过气管连接的气体回收装置收集气管中残留的六氟化硫气体,在有这种结构的前提下,即使设备气室接口处的气室逆止阀没有及时返回原位将充气接头的气管封闭,充气接头处出现持续漏气的情况,气体回收装置也可以有效地将充气接头处泄露出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有效地回收,防止气体向外界扩散,造成人员或者设备的险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内的安全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六氟化硫气室1、充气接头2、安全接头3、气体回收装置4、气压表5、四连通器6、气源7、固定螺母3-1、通管3-2、安全指示线3-3、调节螺母3-4、限位凸起3-5、凸台结构3-6、顶针头3-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以解决现有的为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充气的充气装置可能出现的漏气情况,造成人员和设备出现险情等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包括与六氟化硫气室1连接的充气接头2,所述充气接头2与气源7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充气接头2一侧的气管接通有气体回收装置4。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充气接头与气源之间的气管接通有气体回收装置,该气体回收装置可为风机、压缩机和气瓶等构成的回收设备,也可为初始设置负压的气囊结构等,具体应用可由装置的具体应用场景具体选择;气源可为气瓶等结构。

此外所说的充气接头与气源之间的气管接通有气体回收装置,是指气体回收装置的管路位置位于充气接头与气源之间,也就是说,无论是充气接头或者气源溢出的多余的六氟化硫气体都可经由气管被回收,当然气体回收装置并不一定直接与气管连接,也可设置阀门或者其他辅助的管路结构辅助充气及收集废气的操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充气完成后,通过气管连接的气体回收装置收集气管中残留的六氟化硫气体,在有这种结构的前提下,即使设备气室接口处的气室逆止阀没有及时返回原位将充气接头的气管封闭,充气接头处出现持续漏气的情况,气体回收装置也可以有效地将充气接头处泄露出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有效地回收,防止气体向外界扩散,造成人员或者设备的险情。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气体回收装置4与所述气源7之间的气管设置有阀门结构。

其中阀门优选为可控开闭的阀门,或者也可为止逆阀之类的阀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气体回收装置与气源之间设置阀门便于气体回收过程的操控,防止在正常的充气过程中六氟化硫气体进入气体回收装置,在充气操作结束之后切断气源与充气接头的接通,此时再将气体回收装置处的阀门打开,以便回收从充气接头处泄漏的气体。

在前一个实施例已经提供了回收装置与气源之间的阀门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充气接头与所述气体回收装置之间的气管上连接有气压表5。设置气压表可用于监控内部管路的气压情况,如在进行泄漏气体回收的操作时,当关闭用于进气阀门,只在管路内设置气体回收装置时,气压表连接在管路中可以有效显示管路内是否还存在残留气体,如当气压表在回收气体的过程中,气压示数趋近于零时,即可得知此时管路内的残余气体已完全被气体收集装置吸收。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还包括四连通器6,所述气源7、充气接头2、气体回收装置4和气压表5均与所述四连通器6的开口端接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四连通器,以将装置四相连通,分别为气源、充气接头、气体回收装置和气压表,采用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简化管路结构,将各管路和装置连通;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如将四连通器的各端口处设置阀门,以便简单的进行控制。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四连通器6分别与所述气源7和所述气体回收装置4连通的端部均设置有阀门结构。

其中阀门结构优选可控开闭的手动阀门或者电控气控阀门,在四连通器与气源的连通端设置阀门便于充气的切断充气的控制,在四连通器与气体回收装置连通的端部设置阀门便于收集气体工作的通断控制,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在气源与气体回收装置之间设置阀门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代替上述技术方案,并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接头2位置与所述气管之间还设置有安全接头3,所述安全接头3用于即时切断气源7。

其中,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充气接头,均为简单的顶针式充气接头,即先上紧充气接头,此时其内固定的顶针会顶开SF6气室的逆止阀,接通管路即可进行充气,这种设计在取下充气接头后无法知道SF6气室逆止阀的返回情况,如逆止阀没有返回就会泄漏。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添加了安全接头的结构,其具体可为方便调节开闭的活动密封件等结构,用于即时关闭气管防止泄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内的安全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安全接头3包括与所述充气接头2固定的安装部和执行顶开通气动作的顶针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顶针部螺纹连接,二者之间设置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安全接头包括安装部和顶针部,其中二者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的转动实现二者轴向上的相对伸缩滑动,顶针部与充气接头配合,通过顶针部的伸缩实现SF6气室的逆止阀的开闭,相对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充气接头的插拔实现通气通断的技术无疑更容易操控,并且密封条件更好,不易造成气体的泄漏。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充气接头2螺纹安装的固定螺母3-1,和固定于所述固定螺母3-1另一端的通管3-2,所述通管3-2的另一端设置螺纹结构,所述顶针部包括端部插装于所述通管3-2内的顶针头3-7,所述顶针头3-7通过调节螺母3-4与所述通管3-2可伸缩活动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顶针头内部有气道,其一端用于顶开逆止阀形成通路,另一端可直接设置接口用于气管连接。与充气接头的一端与设备的气室直接或间接连接,另一端有安装用的螺纹结构以便转接安全接头或其他结构,或者采用旋扣结构等代替螺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是将固定螺母与通管完全固定一体连接,这样将固定螺母与充气接头旋紧连接时,就容易保证安全接头与充气接头固定牢固,并且密封效果更好;也可采用通管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的技术方案,同样可将充气接头与安全接头固定一体,在此基础上,最好在通管与充气接头的接触面设置密封圈等的密封结构,防止气体泄漏。

与固定螺母相背离的通管的另一端设置螺纹结构,并在此处螺纹配合安装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可推动顶针头前后移动以便顶开或关闭充气接头内的顶针阀门(是逆止阀的一种)进行充气或停止的动作,为实现此目的,优选的方案是,在顶针头的尾部的外周设置凸台结构3-6,在调节螺母的内周设置限位凸起3-5与凸台结构3-6相互配合可以顶住凸台结构3-6,以通过调节螺母的旋转调节推动顶针头同步平移。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的这种结构,连接固定效果好,连接不易松脱,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拆装容易的优势;采用调节螺母推动顶针头的设计操作控制方便,可以即时控制充气工作的通断。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通管3-2上的螺纹结构上设置有安全指示线3-3,所述安全指示线3-3能够指示顶针头3-7已到达顶开所述充气接头2内的通气结构的临界位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螺纹结构指的是设置于通管的尾部用于与调节螺母旋转连接的外螺纹,由于上述实施例提出了通管与调节螺母螺纹安装的技术方案,为了指示顶针头的位置,以令用户可以随时掌握阀门的通断情况,本实施例在螺纹结构上设置安全指示线,其具体可为设置于螺纹上的红色圈或者在此位置改变螺纹的结构如填平螺纹,令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当顶针头到达临界位置,显然此处的临界位置指的是顶针头恰好前进或后退至充气接头内的顶针阀门开闭的临界点。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上述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中,所述气体回收装置4具体为无源的气体收集气囊。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无源的气体收集气囊结构简单,使用操作容易,并且在空装时体积小便于携带。

应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六氟化硫气体零排放充气工具,在执行六氟化硫气体的充气时大致操作如下:

充气前,先将充气接头与设备的充气口密封,将固定螺母上紧在充气接头上,此时调节螺母没有越过安全指示线,顶针阀门(逆止阀)没有打开。

充气时,上紧调节螺母,越过安全指示线后,顶针阀门(逆止阀)缓缓打开,六氟化硫气体充入设备。

充气后,先松脱调节螺母至安全指示线,再打开气体收集气囊,若气压表显示气压为零,且无反弹,则代表顶针阀门(逆止阀)已复归,可以松脱固定螺母。若气压表显示气压不为零,或者为零后有反弹,则代表顶针阀门(逆止阀)未复归,不可松脱固定螺母。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