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拉罐灌装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8177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罐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拉罐灌装阀。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饮料行业发展迅速,在饮料罐装过程中,灌装阀是重要的设备组成部分,它是罐装液体由料缸进入玻璃瓶,易拉罐的进入流道,也是开关控制部分,现有的易拉罐采用等压原理进行罐装,随着罐装产品大需求量的要求,传统的易拉罐灌装阀效率低,不能满足高速大批量的要求,并且罐装过程中出现精度差的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拉罐灌装阀,结构紧凑,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拉罐灌装阀,能够把饮料,啤酒等流体产品装入到易拉罐中,运行效率高。

所述的一种易拉罐灌装阀,包括:阀体,阀套和回气管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阀体顶端连接了料缸结构,在阀体顶端设置了液体进口,工作中,料缸内的液体通过液体进口进入到阀体内。

在阀体下端套接设置了阀套,阀套与阀体之间的环形连接处设置了O型圈B,一种优选技术方案,O型圈B外圈直径为42.5毫米,内圈直径为3.55毫米。

并且在阀体和阀套的中间位置设置了回气管,回气管采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为了防止漏液,在回气管和阀体之间连接设置了轴卡,并且在轴卡上设置了密封垫。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轴卡采用304号钢材料制作。

在阀套的下端设置了瓶口垫,瓶口垫采用圆柱体结构,瓶口垫通过螺丝结构把瓶口垫和阀套连接为一体,在回气管底端设置了进气口,在回气管顶端设置了排气口,同时在回气管底部设置了密封锥体,密封锥体和阀套配合,并且在密封锥体和阀套之间设置了O型圈A,通过O型圈A防止漏液,一种优选技术方案,O型圈A采用三元乙丙材料,O型圈A的外圈直径为26.5毫米,内圈直径为3.55毫米。

工作中,易拉罐放置在旋转罗盘上,通过旋转罗盘的转动,当易拉罐和料缸垂直在一条线上时候,罗盘给瓶口垫向上的挤压力,在瓶口垫向上过程中,瓶口垫和阀套为一体结构,阀体,回气管和密封锥体为一体结构,从而实现了密封锥体和阀套的分离,工作中,液体经过阀体内腔,阀套内腔,从密封锥体和发套的分离口排出,从而完成液体的灌装。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使得灌装均匀,在回气管下端设置了引流套,防止速度过快,产生起泡。

在灌装过程中,灌装液体在回气管外壁,阀体内腔,阀套内腔组成的腔体流动。

为了实现灌装阀门关闭,便于下一个瓶体的工作,在阀套和阀体之间连接设置了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拉罐灌装阀,结构设计紧凑,运行稳定,罐装效率高,能够满足不同流体饮料的罐装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易拉罐灌装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为回气管,2为瓶口垫,3为螺丝,4为阀套,5为阀体,6为弹簧,7为O型圈A,8为O型圈B,9为轴卡,10为液体进口,11为排气口,12为密封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所述的一种易拉罐灌装阀,包括:阀体,阀套和回气管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阀体顶端连接了料缸结构,在阀体顶端设置了液体进口,工作中,料缸内的液体通过液体进口进入到阀体内。

在阀体下端套接设置了阀套,阀套与阀体之间的环形连接处设置了O型圈B,一种优选技术方案,O型圈B外圈直径为42.5毫米,内圈直径为3.55毫米。

并且在阀体和阀套的中间位置设置了回气管,回气管采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为了防止漏液,在回气管和阀体之间连接设置了轴卡,并且在轴卡上设置了密封垫。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轴卡采用304号钢材料制作。

在阀套的下端设置了瓶口垫,瓶口垫采用圆柱体结构,瓶口垫通过螺丝结构把瓶口垫和阀套连接为一体,在回气管底端设置了进气口,在回气管顶端设置了排气口,同时在回气管底部设置了密封锥体,密封锥体和阀套配合,并且在密封锥体和阀套之间设置了O型圈A,通过O型圈A防止漏液,一种优选技术方案,O型圈A采用三元乙丙材料,O型圈A的外圈直径为26.5毫米,内圈直径为3.55毫米。

工作中,易拉罐放置在旋转罗盘上,通过旋转罗盘的转动,当易拉罐和料缸垂直在一条线上时候,罗盘给瓶口垫向上的挤压力,在瓶口垫向上过程中,瓶口垫和阀套为一体结构,阀体,回气管和密封锥体为一体结构,从而实现了密封锥体和阀套的分离,工作中,液体经过阀体内腔,阀套内腔,从密封锥体和发套的分离口排出,从而完成液体的灌装。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使得灌装均匀,在回气管下端设置了引流套,防止速度过快,产生起泡。

在灌装过程中,灌装液体在回气管外壁,阀体内腔,阀套内腔组成的腔体流动。

为了实现灌装阀门关闭,便于下一个瓶体的工作,在阀套和阀体之间连接设置了弹簧,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