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982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开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开瓶器,属于开瓶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人在下班之后或用餐之际会搭配一杯酒来增进食欲,放松身心,提高生活情趣,而葡萄酒更是品酒人士的首选。

品质优良的葡萄酒在酒窖中保存一段时间之后,便封装入瓶,然后再到市场上销售。为了使葡萄酒在瓶中得以继续保持发酵,在多数情况下会在瓶口塞设软木塞,利用该软木塞可使酒液在瓶中亦可缓慢发酵,从而可使品尝者在品尝此酒时获得更佳的酒香与口感。

然而,对于市面上塞有软木塞的酒瓶而言,均无法徒手将该软木塞块取出,而必须要借助一开瓶器才能将软木塞从瓶中取出。传统的开瓶器多半具有一握柄,在握柄中央垂直握柄处设有一螺旋状向下的拔塞钻,而拔塞钻最下端为尖锐状,以便与通过旋转握柄而将拔塞钻钻入软木塞内。但由于软木塞块通常是紧塞在瓶口处的,因此许多力量小的使用者在将拔塞钻钻入到软木塞块内之后,却无力将软木塞块由瓶口中取出;而倘若强迫施力的话,则极易因为握持酒瓶的不稳而在将软木塞块强迫取出后造成酒液外泄,从而浪费了多年珍藏的美酒,因此在使用上很不方便。

而后便有人开发出了可利用压杆将软木塞块由瓶中拔出的开瓶器。该开瓶器具有一圆筒形主体,该主体的一端为开口端,其另一端则为封闭端,在该封闭端中形成有穿孔,在该穿孔中设有具有平行凹凸纹路的拌杆,该拌杆的一端设置在主体内为一螺旋状的拔塞钻,其另一端则为旋转握柄,主体在穿孔的两侧设有两个压杆,该压杆与主体相连接的端部呈齿轮状,该齿轮状部分可与拌杆的凹凸纹路作配合,利用压杆的上下驱转可使压杆上的齿轮带动拌杆上的凹凸纹路,从而使拌杆上下移动。在使用时,只要将螺旋状的拔塞钻放置在软木塞快上,用手转动旋转握柄以使拔塞钻钻入到软木塞块内,然后再向下按压压杆使得拌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软木塞块离开瓶口即可。

然而,上述开瓶器在使用时虽然可省力而不必用力将软木塞块由瓶口中拔出,但是压杆上与拌杆相接的齿轮状部分与压杆为一体式结构,在作用拌杆使得拔塞钻不断往下钻入软木塞的时候,由于压杆的齿轮状部分与拌杆的凹凸纹路之间配合,使得压杆和拌杆之间的动作是具有绝对的联动性的,压杆会在该作用力的带动下不断向上翻起,对使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同时,当开瓶器出现一些故障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和修理时,由于压杆和拌杆之间的动作联动性,同样造成了检查和修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具有可便利省力地将软木塞拔出的同时,又方便使用和检修的新型开瓶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开瓶器,包括中心架、连杆传动机构和螺旋针组件,连杆传动机构包括拌杆、滚轮和扳手,所述滚轮上设有滑动区,滑动区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包括卡块和弹簧;卡块设于扳手内,一端与滚轮滑动区滑动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卡块连接,另一端抵在扳手内部;所述中心架上设有与扳手连接的安装部,安装部的侧边设有弧形的凸齿。

通过弹性卡件的连接,利用在其弹性范围内的可变性,配合中心架安装部上的凸齿,使得滚轮和扳手之间的连接形式可在分离式可不干扰地相互转动和联动式一体转动之间变换。弹簧一端顶在卡块上,一端顶在扳手内部,使得卡块可以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与滚轮齿侧的滑动区呈紧贴状态。同时,卡块设于扳手内,因此卡块沿滚轮滑动区的圆周方向的运动始终与扳手保持一致,沿直径方向的运动则受到弹簧的影响。

当卡块仅沿着滚轮的滑动区滑动时,滚轮和扳手之间为不相干的分离式连接,可各自转动。此时随意拉伸拌杆,只会带动滚轮转动,而扳手则可丝毫不受影响,不会不由自主地上下翻动,不管是对于开瓶前期将螺旋针组件钻入软木塞的过程,还是检修人员的查看或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当卡块在扳手的作用下沿滑动区滑动到卡槽位置时,卡槽的大小与卡块的厚度一致,因此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陷入卡槽内,此时滚轮和扳手在卡槽和卡块的作用下形成了联动状态,转动扳手,即可联动滚轮的旋转,带动压杆的上下运动,可将软木塞从瓶口拔出,也可满足必要的检修时可能的联动性需求。

当扳手连着卡块一起转动到凸齿位置时,由于凸齿的作用,卡块受力,若持续扳动扳手,卡块即在凸齿的作用下,向内凹陷挤压弹簧,当卡块处于凸齿的最高点时,卡块与滚轮上的卡槽脱离,扳手和滚轮重新回到分离式互不干扰的状态。

开瓶器整体呈现出多种使用可能性,可满足更多的范围更广使用需求,同时,三者之间的联动性可拆开使用,同样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磨损,提高了开瓶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还包括齿轮区,沿滚轮本体的外圆周面均匀设置,齿轮区的两侧各设有一滑动区,两个滑动区上设有一对相应的卡槽;滚轮中心设有安装孔一。

齿轮区与拌杆连接,负责来回带动拌杆的上下运动。在齿轮区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带有卡槽的滑动区,可以使得扳手作用在滚轮上的力更加的均匀稳定,提高开瓶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架包括一体式的作用力端和瓶口端;所述作用力端和瓶口端设有连贯的通孔,拌杆及螺旋针组件设置在通孔内;所述作用力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安装部,每个安装部均包括两片平行对称设置的安装片一,所述安装片一的侧边呈半圆弧形,弧形半径小于滑动区半径,且在弧形的底部设有连贯的凸齿,弧形的圆心处设有安装孔二。

滚轮设置在安装部的两片安装片一之间,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对齐。当扳手和滚轮为分离式互不干扰状态时,卡块顶端贴合滑动区滑动;当扳手和滚轮由于卡块和卡槽的配合形成联动状态时,卡块顶端则是贴合安装片一的侧边滑动。凸齿与安装片一的弧形底部圆滑地连接,使得卡块在滑向凸齿时,卡块受到的力逐步增大,有助于卡块平稳地向内挤压弹簧,整个开瓶器的性能更加稳定,同时也可提高开瓶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架的瓶口端呈锥形,端口处内径最大,且从端口处设有一对向内开裂的锥形开口,该锥形开口将瓶口端分为对称的裹瓶片一和裹瓶片二。

中心架的锥形设计,作用于酒瓶瓶口的一端内径大于另外一端,使得中心架与酒瓶瓶口连接时呈现出一种连接方便却不易脱离的状态,使得开瓶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意外转动或脱离的情况,增大了开瓶器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开瓶的方便程度。同时,锥形开口的设置,使得裹瓶片一和裹瓶片二之间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使得瓶口端可适用于更多大小不同型号的酒瓶。

进一步地,所述裹瓶片一和裹瓶片二的内壁上均设有一沿内壁成型的弧形阶座,且在弧形阶座的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条;所述弧形阶座内设有防滑垫。

防滑垫沿着定位条进行定位设置,同时紧贴弧形阶座,可增大中心架和酒瓶瓶口外壁的摩擦力,进一步地保证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呈弧形,在扳手与中心架的连接端设有两片相对的安装片二,安装片二上设有安装孔三;所述安装片二的中间设有垂直于扳手侧面的卡块槽;所述卡块槽的底部设有弹簧座,两侧边设有相对的齿槽一。

安装片二设置于安装片一的外侧,安装孔三与安装孔二、安装孔一对齐,并通过铆钉和铆头连接。卡块设置在卡块槽内,齿槽一给滚轮上齿轮的转动留出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整体呈“凹”字型,包括一体式的底座和两个卡座;两个卡座并排间隔设置在底座的一端,配合形成齿槽二;所述底座底面还设有定位凸点;所述卡块的卡座一端与滚轮滑动区滑动连接;弹簧一端与底座上的定位凸点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弹簧座内。

齿槽二给滚轮上齿轮的转动留出空间,齿槽二两侧的卡座在扳手和滚轮为分离式状态时贴着滑动区滑动,当扳手和滚轮为联动式状态时,卡座卡入卡槽。底座上的定位凸点和弹簧座都有利于弹簧的定位,减小弹簧左右滑动做无用功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开瓶器整体运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拌杆包括一体式的旋转握柄和杆身;所述旋转握柄内部中空,呈环状梯形结构,且与杆身相连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在旋转握柄的内环处设有启瓶齿;所述杆身上均布平行的凹凸纹路,一端与旋转握柄连接,另一端与螺旋针组件连接。

旋转握柄的梯形外形更加贴合人体手部用力时的姿势,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力的有效传递。启瓶齿可用于一般啤酒瓶盖的开启,使得开瓶器的功能多样化。

进一步地,所述拌杆的杆身通过连接件与螺旋针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扁长方体状的卡孔,且在连接件上设有连接孔一穿透卡孔。

通过可拆卸安装的连接件连接螺旋针组件和拌杆,使得螺旋针组件、拌杆和连接件均可以进行替换,而不存在因为其中损坏就导致整个开瓶器不可用的情况,直接延长了开瓶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针组件包括螺旋状钢头和护套;所述钢头一端为尖锐的针头,另一端设有与卡孔相配合的连接片,且在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二,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通过铆钉配合固定;所述护套设在连接件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的滚轮和扳手两者可呈现出两种连接形式,使得压杆、滚轮和扳手三者之间存在动作的联动性,或者滚轮和扳手互不影响地各自转动状态,直接使得开瓶器整体呈现出多种使用可能性,可满足更多的范围更广使用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拌杆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钢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中心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中心架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中心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扳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扳手的正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扳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拌杆,2为滚轮,3为扳手,4为弹性卡件,5为凹凸纹路,6为中心架,7为连接件,8为旋转握柄,9为卡孔,10为连接孔一,11为启瓶齿,12为钢头,13为护套,14为连接部,15为连接孔二,16为齿轮区,17为滑动区,18为卡槽,19为安装孔一,20为通孔,21为安装片一,22为凸齿,23为安装孔二,24为锥形开口,25为裹瓶片一,26为裹瓶片二,27为弧形阶座,28为定位条,29为安装片二,30为安装孔三,31为卡块槽,32为弹簧座,33为齿槽一,34为卡块,35为弹簧,36为底座,37为卡座,38为齿槽二,39为定位凸点,40为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11,本实施例包括中心架6、连杆传动机构和螺旋针组件。

连杆传动机构包括拌杆1、滚轮2、扳手3和弹性卡件4。

拌杆11的杆身上设有均布的平行凹凸纹路5,一端设置在中心架6内通过连接件7与螺旋针组件连接,另一端则为旋转握柄8。

连接件7的一端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扁长方体状的卡孔9,且在连接件7上设有连接孔一10穿透卡孔9。

旋转握柄8内部中空,呈环状梯形结构,且与杆身相连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在旋转握柄8的内环处设有启瓶齿11。

螺旋针组件包括螺旋状钢头12和护套13。钢头12的一端为尖锐的针头,另一端固定连接一扁长方体状的连接部14,且在连接部14上设有一连接孔二15。

通过将连接部14插入卡孔9内,并配合钢头12铆钉将连接孔一10、连接孔二15连接起来,从而钢头12、连接件7和拌杆1固定连接在一起。由于连接部14和卡孔9均呈扁长方体状,使得钢头12和拌杆1之间形成了圆周方向上的限位;同时由于铆钉的作用,使得钢头12和拌杆1之间由形成了轴向的限位,因此钢头12和拌杆1两者之间形成了完全的固定连接。护套13设置在连接件7的外面。

滚轮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齿轮区16,齿轮区16上设有一圈沿滚轮2外圆周均布的卡齿,在卡齿的两侧各设有一圈滑动区17,且在两个滑动区17上设有一对相对的卡槽18。滚轮2的中心处设有安装孔一19。

中心架6包括一体式的作用力端和瓶口端。作用力端和瓶口端设有连贯的通孔20,拌杆1和螺旋针组件设置在该通孔20中。

作用力端的两侧各设有一安装部,每个安装部均包括两片平行对称设置的安装片一21。安装片一21的侧边呈半圆弧形,弧形半径小于滑动区17半径,且在弧形的底部设有连贯的凸齿22,弧形的圆心处设有安装孔二23。

中心架6的瓶口端呈锥形,端口处内径最大,且从端口处设有一对向内开裂的锥形开口24,该锥形开口24将瓶口端分为对称的裹瓶片一25和裹瓶片二26。裹瓶片一25和裹瓶片二26的内壁上均设有一沿内壁成型的弧形阶座27,且在弧形阶座27的两侧各设有一定位条28。弧形阶座27内设有防滑垫40。

扳手3呈弧形,且在安装在中心架6上后其凹面朝外,可供使用者手部握持施力。在扳手3与中心架6的连接端设有两片相对的安装片二29,安装片二29上设有安装孔三30。安装片二29的中间设有垂直于扳手3侧面的卡块槽31。卡块槽31的底部设有弹簧座32,两侧边设有相对的齿槽一33。

安装片二29设置于安装片一21的外侧,滚轮2设置在两片安装片一21之间,安装孔一19、安装孔二23和安装孔三30对齐,并通过铆钉和铆头连接。

弹性卡件4包括卡块34和弹簧35。卡块34整体呈“凹”字型,包括一体式的底座36和两个卡座37。两个卡座37并排间隔设置在底座36的一端,配合形成齿槽二38。底座36底面还设有定位凸点39。卡块34的卡座37一端与滚轮2滑动区17滑动连接。弹簧35一端与底座36上的定位凸点39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弹簧35座32内。

在使用时,可先将扳手3压至最低处紧贴中心架6外壁,此时卡块34被压至最低处,卡块34滚轮2滑动区17表面之间为间隙配合,此时拌杆1可随意拉伸,拌杆1仅仅带动滚轮2转动,而对扳手3不产生任何的联动作用。转动拌杆1使得钢头12深入软木塞,拌杆1处于最低处时,滚轮2上的卡槽18处于其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此时,扳动扳手3,使得扳手3绕着连接处转动,此时,卡块34贴着滑动区17向上滑动。继续扳动扳手3,当卡块34滑动至卡槽18处时,卡块34在弹簧35的作用力下陷入卡槽18,卡块34顶部贴着安装片一21的侧边,同时卡在卡槽18和扳手3上,从而将扳手3和滚轮2固定连接在一起。随后将扳手3向下扳动,即可带动滚轮2转动,从而将力传递到拌杆1上,拌杆1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钢头12向上,而软木塞即可在钢头12的作用下被拔出瓶口。当扳手3连着卡块34一起转动到凸齿22位置时,由于凸齿22的作用,卡块34受力,若持续扳动扳手3,卡块34即在凸齿22的作用下,向内凹陷挤压弹簧35,当卡块34处于凸齿22的最高点时,卡块34与滚轮2上的卡槽18脱离,扳手3和滚轮2重新回到分离式互不干扰的状态。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