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漏磁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39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漏磁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道漏磁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油气长输管道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大多数在役管道是60至70年代建设的,现已进入中老龄期,处于事故多发阶段。我国每年用于油气管道的维修费用高达数亿元,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由于受检测手段的制约,管道损伤状况多数不能确切判别及定位,往往造成盲目开挖、盲目报废、维修缺少科学性等不必要的损失。漏磁法是对油气长输管道进行无损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测量被磁化的铁磁材料工件表面的泄漏磁场强度来判断工件缺陷的大小。漏磁法的检测原理是要求被测物体具有较好的磁通特性,当被测物体的局部磁通饱和后,磁体的两极与被测物体形成封闭的磁场,如果被测物体内介质均匀分布,无空隙、无内外缺陷,理想状态下认为没有磁通从外壁通过。然而,现有的漏磁检测探头在扫查过程中,探头检测面与被检测表面非平行接触,检测面不光滑引起的机械振动等因素会降低检测灵敏度,使检测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另外,由于管道内部直径尺寸并非是统一均匀设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径,现有的漏磁检测系统整体结构固定,不够灵活,难以紧贴管道内壁进行移动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探头检测面与被检测表面非平行接触使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现有的漏磁检测系统整体结构固定,不够灵活,难以紧贴管道内壁进行移动检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探头检测面与被检测面始终平行,大大降低移动过程中的机械振动,且能够实现紧贴管道内壁移动检测的管道漏磁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道漏磁检测系统,包括漏磁检测节、计算机节和电池节,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漏磁检测节、计算机节和电池节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漏磁检测节与计算机节之间以及计算机节与电池节之间均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漏磁检测节包括漏磁套筒、多个漏磁检测单元、弹簧片和连杆;所述漏磁套筒沿轴向设置且两端设有安装法兰,多个漏磁检测单元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漏磁套筒外壁上,漏磁检测单元与计算机节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电池节内设置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电力的电池组;所述漏磁检测单元的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漏磁套筒铰接,漏磁检测单元另一端与弹簧片连接,弹簧片端部与漏磁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漏磁套筒外壁与连杆之间设有弹性阻尼环;所述计算机节的轴向端面安装有里程轮,所述里程轮通过支撑轮架与计算机节轴向端面铰接,所述里程轮的轴端套筒与计算机节轴向端面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为双弹簧片结构,双弹簧片结构包括外侧的大弹簧片和内侧的小弹簧片,所述大弹簧片和小弹簧片的上、下端部均为圆弧形,中间为平直状,大弹簧片和小弹簧片的下端部重叠后与漏磁套筒外壁固定连接,大弹簧片和小弹簧片的上端部重叠后与漏磁检测单元固定连接。弹簧片采用双弹簧片结构,在漏磁检测单元下端增加了一个支点,有利于增大传感器模块与被检测管道内壁的贴合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大弹簧片的上端部曲率小于小弹簧片的上端部曲率,使得弹簧片整体的弹力性能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漏磁检测单元包括导磁基座、传感器模块、磁铁块、导磁垫片、耐磨垫片、左包覆板和右包覆板;所述传感器模块与计算机节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设在导磁基座外侧面中部,磁铁块位于传感器模块两端的导磁基座外侧面上;耐磨垫片和导磁垫片依次设置在磁铁块上;所述导磁基座左侧设有包覆左侧磁铁块、导磁垫片和耐磨垫片的左包覆板,左包覆板端部通过铰接轴与连杆铰接,所述导磁基座右侧设有包覆右侧磁铁块、导磁垫片和耐磨垫片的右包覆板,右包覆板底面与弹簧片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漏磁检测单元各个部件组装配合方便,整体安装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漏磁套筒外壁上的铰接座铰接,弹簧片端部与漏磁套筒外壁上的座板固定连接,使得导磁基座能够活动分布在漏磁套筒的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垫片的外侧面为与管道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耐磨垫片、导磁垫片和磁铁块通过贯穿的螺钉固定在导磁基座上,通过螺钉固定,组装拆卸方便,有利于后期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漏磁套筒左侧端面设有防撞头,漏磁套筒两端的安装法兰上均安装有支撑皮碗,两个支撑皮碗的碗口朝向相同设置。防撞头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避免漏磁套筒左侧端受到撞击而损坏;支撑皮碗与管道内壁滑动接触,减少运行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节包括两端带有安装法兰的计算机套筒,计算机系统设置在计算机套筒内,计算机套筒两端的安装法兰上安装有支撑皮碗,两个支撑皮碗的碗口朝向相同设置,支撑皮碗与管道内壁滑动接触,减少运行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节包括两端设有安装法兰的电池套筒,电池套筒内设置有电池组,电池套筒右端的安装法兰端面上安装有与计算机系统通讯连接的通讯发射机头,电池套筒两端的安装法兰上安装有支撑皮碗,两个支撑皮碗的碗口朝向相同设置。电池节为整个检测系统提供电力;通过通讯发射机头与外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通讯连接。计算机节通过支撑皮碗与管道内壁滑动接触,减少运行阻力的同时,避免计算机节外壁遭受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中漏磁检测单元、连杆、弹簧片和漏磁套筒组成弹性铰接结构,能够确保传感器模块检测面与管道内壁始终保持平行,且上、下活动范围大,能够更好地适应管道实际工况。

2.本实用新型中里程轮通过支撑轮架和拉伸弹簧配合安装在计算机套筒右端的安装法兰端面上,使得在移动检测过程中,即便管道内部直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确保里程轮与管道内壁紧紧贴附在一起,减少里程轮打滑出现打滑现象,确保里程记录精准。

3.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片采用双弹簧片结构,在漏磁检测单元下端增加了一个支点,有利于增大传感器模块与被检测管道内壁的贴合面积;弹性阻尼环和弹簧片配合能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大大降低移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确保检测数据更加精准。

4.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探头检测面与被检测面始终平行,大大降低移动过程中的机械振动,实现紧贴管道内壁移动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管道漏磁检测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漏磁检测节结构图。

附图标记:1-漏磁检测节,2-计算机节,3-电池节,4-万向节,5-支撑轮架,6-拉伸弹簧,7-里程轮,8-支撑皮碗,9-防撞头,10-安装法兰,11-漏磁套筒,12-连杆,13-左包覆板,14-导磁垫片,15-导磁基座,16-传感器模块,17-耐磨垫片,18-磁铁块,19-右包覆板,20-小弹簧片,21-大弹簧片,22-座板,23-铰接座,24-螺钉,25-弹性阻尼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管道漏磁检测系统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漏磁检测节1、计算机节2和电池节3,漏磁检测节1与计算机节2之间以及计算机节2与电池节3之间均通过万向节4连接,漏磁检测节1包括沿轴向设置且两端带有安装法兰10的漏磁套筒11,漏磁套筒11上沿着周向均布有多个漏磁检测单元,漏磁检测单元与计算机节2内的计算机系统通讯连接,电池节3内设置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电力的电池组;漏磁检测单元一端铰接有连杆12,连杆12端部与漏磁套筒11外壁上的铰接座23铰接,漏磁检测单元另一端固定有弹簧片,弹簧片端部与漏磁套筒11外壁上的座板22固定连接,漏磁套筒11外壁与连杆12之间固定有弹性阻尼环25。

漏磁检测单元包括导磁基座15,导磁基座15外侧面中部设置有传感器模块16,传感器模块与计算机节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传感器模块16两端的导磁基座15外侧面上设置有磁铁块18,磁铁块18上依次设置有耐磨垫片17和导磁垫片14,导磁基座15左侧设有包覆左侧磁铁块18、导磁垫片14和耐磨垫片17的左包覆板13,左侧的磁铁块18、导磁垫片14和耐磨垫片17固定设置在左包覆板13上,左包覆板13端部通过铰接轴与连杆12铰接,导磁基座15右侧设有包覆右侧磁铁块18、导磁垫片14和耐磨垫片17的右包覆板19,右侧的磁铁块18、导磁垫片14和耐磨垫片17固定设置在右包覆板19上,右包覆板19底面通过螺栓与弹簧片的上端部固定连接;耐磨垫片17的外侧面呈与管道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耐磨垫片17、导磁垫片14和磁铁块18通过贯穿的螺钉24固定在导磁基座15上。漏磁套筒11左侧端面中间固定有防撞头9,防撞头9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避免漏磁套筒11左侧端受到撞击而损坏;漏磁套筒11两端的安装法兰10上均安装有支撑皮碗8,两个支撑皮碗8的碗口朝向相同设置。

上述弹簧片为双弹簧片结构,双弹簧片结构包括外侧的大弹簧片21和内侧的小弹簧片20,大弹簧片21和小弹簧片20的上、下端部均为圆弧形,中间为平直状,大弹簧片21和小弹簧片20的下端部重叠后与漏磁套筒11外壁上的座板22固定连接,大弹簧片21和小弹簧片20的上端部重叠后与漏磁检测单元端部固定连接;大弹簧片21的上端部的曲率小于小弹簧片20的上端部的曲率。

计算机节2包括两端带有安装法兰的计算机套筒,计算机套筒内设置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套筒两端的安装法兰上安装有支撑皮碗8,计算机节2通过支撑皮碗8与管道内壁滑动接触,减少运行阻力的同时,避免计算机节2外壁遭受磨损;两个支撑皮碗8的碗口朝向相同设置。计算机套筒右端的安装法兰端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布设置有里程轮7,里程轮7通过支撑轮架5与安装法兰端面铰接连接,里程轮7的轴端套筒与安装法兰端面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6。

电池节3包括两端带有安装法兰的电池套筒,电池套筒内设置有电池组,电池套筒右端的安装法兰端面上安装有与计算机系统通讯连接的通讯发射机头。电池套筒两端的安装法兰上安装有支撑皮碗8,两个支撑皮碗8的碗口朝向相同设置。

漏磁检测单元、连杆13、弹簧片和漏磁套筒11组成弹性铰接结构,能够确保传感器模块16检测面与管道内壁始终保持平行,且上、下活动范围大,能够更好地适应管道实际工况;弹簧片采用双弹簧片结构,在漏磁检测单元下端增加了一个支点,有利于增大传感器模块16与被检测管道内壁的贴合面积;弹性阻尼环25和弹簧片配合能够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大大降低移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确保检测数据更加精准;里程轮7通过支撑轮架5和拉伸弹簧6配合安装在计算机套筒右端的安装法兰端面上,使得在移动检测过程中,即便管道内部直径尺寸发生变化,也能确保里程轮与管道内壁紧紧贴附在一起,减少里程轮打滑出现打滑现象,确保里程记录精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