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510发布日期:2019-04-20 04:0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开瓶器。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需要密封性好的酒瓶来说,其往往在瓶口处加装木质的瓶塞,当需要拔出瓶塞时,普通的开瓶器要靠人力驱动,这样比较费力,有时候还不能顺利拔出瓶塞,于是逐渐出现了电动开瓶器,其可自动将瓶塞拔出。

中国专利号为200810027199.1,申请日为2008.04.02的专利,其公布了一种电动开瓶器,包括壳体组件、充电电池、直流电机、减速齿轮箱组件、限位组件、滑套、螺旋钩、开关组件、控制电路板和电池充电接口,电动开瓶器还包括滑块和滑块弹簧,滑块和滑块弹簧均位于滑套的内腔,滑块与滑套相滑动连接,滑块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螺旋钩的固定头和滑块相连接,滑块穿过并套设于螺旋钩的外围,螺旋钩通过滑块进行周向限位,在开瓶时使得螺旋钩不会偏离瓶塞中心线,避免了螺旋钩与瓶体接触,开瓶更加顺利。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其采用了滑块与滑块弹簧配合的结构,使螺旋钩不会偏离瓶塞中心,为了滑块能沿滑套滑移,需要在滑套与滑块之间开设滑槽和滑轨,这样结构比较繁琐,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开瓶器,其结构简单,螺旋钩不易偏离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开瓶器,包括壳体、电机、减速装置、电路板、开关组件、限位组件、螺旋钩和套筒,壳体的一端设有可供瓶口插设的开口,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钩联动连接,所述套筒可滑移的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套筒内设有供瓶塞插设的内腔,内腔呈圆柱形设置,螺旋钩穿设于内腔,所述套筒在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可供螺旋钩穿设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内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与内腔连通并且同轴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旋钩通过固定头与电机的输出轴联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经减速装置的减速后可带动螺旋钩以较慢的速度转动,在套筒上直接开设第一通孔,并由第一通孔对螺旋钩的周向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不需要其他辅助结构,在开瓶时,使得螺旋钩与套筒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螺旋钩可沿瓶口的中心线向内钻入瓶塞中,避免了螺旋钩与瓶体直接接触,开瓶更加顺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套筒在远离电机的一端插设有引导件,引导件上设有供瓶塞穿插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内腔同轴线设置,引导件在远离套筒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引导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引导件和套筒分体式连接,降低了套筒的加工难度,引导件和套筒通过插设的方式实现两者的连接,装配方便,引导件上设有引导面,便于瓶口导入引导件,第二通孔与内腔同轴线设置,使得瓶口与套筒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便于瓶塞可经第二通孔处沿套筒的轴向移入套筒的内腔,便于瓶塞顺利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套筒的外侧面在靠近引导件的一端设有凸块,凸块沿套筒的周向分布,所述引导件上在对应凸块处设有包容腔,凸块置于包容腔内,所述引导面成内凹弧形面设置,引导面的缩口处与第二通孔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套筒的凸块置于引导件的包容腔中,可实现引导件的安装,引导件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很难脱离套筒,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引导面成内凹弧形面设置,引导面的缩口处与第二通孔连接,瓶塞与引导面接触时更加平滑,瓶塞可经引导面的缩口处直接进入套筒的内腔,更有利于瓶塞的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套筒与引导件之间设有可限制引导件转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筒内腔上的凸筋,凸筋沿套筒的轴向设置,所述引导件在对应凸筋处设有插槽,凸筋插设在插槽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套筒的凸块置于引导件的包容腔内,引导件还是可以转动,为了限制引导件转动,引导件的插槽插设在凸筋处,凸筋与插槽的侧面相抵触,可限制引导件自由转动,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感应开关和第一弹簧,所述感应开关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限位件位于电机与套筒之间,限位件上设有供螺旋钩穿设的第三通孔,限位件在靠近套筒的端面上设有抵压杆,所述套筒在对应抵压杆处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内腔导通,抵压杆的端部可插设至内腔中,第一弹簧抵触于限位件与电机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抵压限位件使得其位于感应开关处,当进行开瓶时,瓶塞移入套筒的内腔,直至与抵压杆相抵触,瓶塞继续移动,会带动限位件朝靠近电机的一侧移动,限位件离开感应开关,可中断电路,停止电机运行,实现自动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凸筋至少设置有两条,并沿套筒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凸筋成棱柱状设置,凸筋在靠近引导件的端部设有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凸筋与瓶塞过盈配合,瓶塞只能沿套筒的轴向移动,不能沿套筒的周向进行转动,凸筋的位置分布,使瓶塞的圆周面受力均匀,避免对瓶塞造成损坏,凸筋的形状设置,可避免瓶塞膨胀致使凸筋嵌入瓶塞表面,不会影响瓶塞的移动,导向面的设置,使瓶塞顺利的导入套筒的内腔中,便于瓶塞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凸块成圆环状设置,所述套筒靠近引导件的端部位置设有若干个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沿套筒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套筒上设置防滑槽,可增大与引导件之间的摩擦力,引导件不容易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套筒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有滑轨,所述壳体在对应滑轨处设有滑槽,滑轨与滑槽滑移配合,所述套筒外套有可驱动套筒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触在套筒上,另一端抵触在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套筒在壳体内可沿其轴向导向滑移,在开瓶时,套筒会向壳体内移动,开完瓶后,第二弹簧可驱动套筒向壳体的开口处移动,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电源开关和弹性端盖,所述弹性端盖设置在壳体远离开口的一端,所述电源开关与电路板电连接,电源开关的触头靠近弹性端盖设置,按压弹性端盖可开启电源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性端盖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可发生弹性变形,当按压弹性端盖的端面时,可向内抵压电源开关的触头,从而开启电源开关,启动电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拔出瓶塞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限位件与套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筒与引导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通孔与第四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套筒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机与螺旋钩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引导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引导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1所示,一种电动开瓶器,包括壳体1、电机2、减速装置3、电路板4、限位组件、螺旋钩61、套筒7和开关组件,减速装置3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在本文中部具体介绍,壳体1的一端设有可供瓶口插设的开口11,螺旋钩61通过固定头62与电机2的输出轴联动连接,套筒7可滑移的设置在壳体1内,套筒7内设有供瓶塞A插设的内腔71,内腔71呈圆柱形设置,螺旋钩61穿设于内腔71,套筒7在靠近电机2的一端设有可供螺旋钩61穿设的第一通孔72,第一通孔72的直径小于内腔71的直径,第一通孔72与内腔71连通并且同轴线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7在远离电机2的一端插设有引导件8,引导件8上设有供瓶塞A穿插的第二通孔81,第二通孔81与内腔71同轴线设置,引导件8在远离套筒7一侧的端面上设有引导面82。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7的外侧面在靠近引导件8的一端设有凸块73,凸块73成圆环状设置,当然凸块73也可以设置有若干个,并沿套筒7的周向分布,引导件8上在对应凸块73处设有包容腔83,包容腔83成环形设置,包容腔83的端部截面呈L型设置,凸块73置于包容腔83中,引导件8还是可以进行转动,套筒7与引导件8之间设有可限制引导件8转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筒内腔71上的凸筋74,凸筋74沿套筒7的轴向设置,引导件8在对应凸筋74处设有插槽84,凸筋74插设在插槽84处,引导面82成内凹弧形面设置,引导面82的缩口处与第二通孔81连接。当然引导件8与套筒7还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51、感应开关52和第一弹簧53,感应开关52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并与电路板4电连接,限位件51位于电机2与套筒7之间,限位件51上设有供螺旋钩61穿设的第三通孔511,限位件51在靠近套筒7的端面上设有抵压杆512,套筒7在对应抵压杆512处设有第四通孔75,第四通孔75与内腔71导通,抵压杆512的端部可插设至内腔71中,第一弹簧53抵触于限位件51与电机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凸筋74至少设置有两条,并沿套筒7的周向均匀分布,凸筋74成棱柱状设置,凸筋74在靠近引导件8的端部设有导向面741,导向面741成弧形状设置,瓶塞A顺利的导入套筒7的内腔71中。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7靠近引导件8的端部位置设有若干个防滑槽76,防滑槽76沿套筒7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7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有滑轨77,壳体1在对应滑轨77处设有滑槽12,滑轨77与滑槽12滑移配合,套筒7外套有可驱动套筒7复位的第二弹簧B,第二弹簧B一端抵触在套筒7上,另一端抵触在壳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包括电源开关91和弹性端盖92,弹性端盖92设置在壳体1远离开口11的一端,电源开关91与电路板4电连接,电源开关91的触头靠近弹性端盖92设置,按压弹性端盖92可开启电源开关91。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