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018发布日期:2020-09-11 22:3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野外监测设备一般是由前端采集设备(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采集设备、无线传输设备、设备支架五大部分组成。在野外无人值守状况下,野外监测装置能够完成对管道的远程监测。但是,由于野外恶劣的环境,对设备结构提出较高要求。

经检索(公告号:cn201721221230.6),可得知一种管道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针对受到冲击导致损伤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外壳连接有插接至地下的管桩,外壳与管桩之间连接有万向节,外壳上设有连接至地面的弹性件,弹性件至少三个且均处于拉伸状态。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该装置不具备滚石冲击防护措施,不符合滚石频发地域使用需求;2、该装置安全系数低,不具备高强度抗倾倒性能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通过安装有限位板和牵引绳,将桩体压入土地内,可以通过向下转动螺杆,螺杆接触滑板斜面并向下移动,直至螺杆下移至活动板内侧中部,活动板受螺杆挤压带动限位板外移并横向插入土壤内,可提升桩体的抗倾倒及抗倾斜性能,且在桩体移除时,向上转动螺杆,螺杆拉动牵引绳末端的活动板,使活动板和限位板朝向内侧拉动,可降低桩体移除难度,便于桩体的拆装,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桩体;

所述桩体表面后侧固定设置有监测箱,所述桩体顶壁中部安装有螺块,所述螺块内中部通过螺纹旋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板,两组所述滑板底部焊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板,所述螺杆底端通过两组牵引绳分别与活动板内侧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开设有破土刃,所述桩体靠近限位板外侧开设有通孔且限位板延伸至通孔外侧;

所述桩体右壁顶部固定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内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右侧置有推板,所述推板右侧焊接有内杆且内杆贯穿于套杆右壁中部,所述内杆右端焊接有弧形板,所述桩体底外壁固定焊接有固定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监测箱左右两壁中部均开设有散热窗且散热窗中部设置有防尘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监测箱前壁通口中部通过铰接件转动连接有可视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杆顶端焊接有把手且把手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轮廓与限位板外形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通过安装有限位板和牵引绳,将桩体压入土地内,可以通过向下转动螺杆,螺杆接触滑板斜面并向下移动,直至螺杆下移至活动板内侧中部,活动板受螺杆挤压带动限位板外移并横向插入土壤内,可提升桩体的抗倾倒及抗倾斜性能,且在桩体移除时,向上转动螺杆,螺杆拉动牵引绳末端的活动板,使活动板和限位板朝向内侧拉动,可降低桩体移除难度,便于桩体的拆装,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通过安装有弧形板和弹簧,当弧形板受滚石等物体冲击时,可以通过弧形板与冲击物接触并挤压内杆,内杆挤压弹簧,弹簧给予内杆反作用力,可减少冲击强度,避免桩体与冲击物接触形变断裂,且提升桩体使用寿命,适用于滚石频发地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的弧形板与套杆连接部分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2、监测箱;3、弧形板;4、可视窗;5、散热窗;6、滑板;7、活动板;8、固定锥;9、通孔;10、破土刃;11、限位板;12、套杆;13、螺杆;14、螺块;15、弹簧;16、推板;17、内杆;18、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桩体1;

所述桩体1表面后侧固定设置有监测箱2,所述桩体1顶壁中部安装有螺块14,所述螺块14内中部通过螺纹旋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板6,两组所述滑板6底部焊接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板11,所述螺杆13底端通过两组牵引绳18分别与活动板7内侧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1远离活动板7的一端开设有破土刃10,所述桩体1靠近限位板11外侧开设有通孔9且限位板11延伸至通孔9外侧;

所述桩体1右壁顶部固定设置有套杆12,所述套杆12内置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右侧置有推板16,所述推板16右侧焊接有内杆17且内杆17贯穿于套杆12右壁中部,所述内杆17右端焊接有弧形板3,所述桩体1底外壁固定焊接有固定锥8。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安装有限位板11和牵引绳18,将桩体1压入土地内,可以通过向下转动螺杆13,螺杆13接触滑板6斜面并向下移动,直至螺杆13下移至活动板7内侧中部,活动板7受螺杆13挤压带动限位板11外移并横向插入土壤内,可提升桩体1的抗倾倒及抗倾斜性能,且在桩体1移除时,向上转动螺杆13,螺杆13拉动牵引绳18末端的活动板7,使活动板7和限位板11朝向内侧拉动,可降低桩体1移除难度,便于桩体1的拆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安装有弧形板3和弹簧15,当弧形板3受滚石等物体冲击时,可以通过弧形板3与冲击物接触并挤压内杆17,内杆17挤压弹簧15,弹簧15给予内杆17反作用力,可减少冲击强度,避免桩体1与冲击物撞击形变断裂,且提升桩体1使用寿命,适用于滚石频发地使用。

其中,所述监测箱2左右两壁中部均开设有散热窗5且散热窗5中部设置有防尘网。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安装有散热窗5,可以通过散热窗5加速监测箱2内空气流动,可防止监测箱2内检测设备运行过热受损。

其中,所述监测箱2前壁通口中部通过铰接件转动连接有可视窗4。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安装有可视窗4,可以通过可视窗4遮挡外界杂质,且可通过开启可视窗4进行检修作业。

其中,所述螺杆13顶端焊接有把手且把手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滑垫。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安装有把手,可以通过把手带动螺杆13旋转,省力便捷,且防滑垫可增加摩擦力,防止出现打滑现象。

其中,所述通孔9轮廓与限位板11外形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通孔9轮廓与限位板11外形相匹配,使限位板1贴合通孔9内壁,可防止土壤进入监测桩内。

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包括桩体1、监测箱2、弧形板3、可视窗4、散热窗5、滑板6、活动板7、固定锥8、通孔9、破土刃10、限位板11、套杆12、螺杆13、螺块14、弹簧15、推板16、内杆17、牵引绳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在一种地质灾害野外监测桩使用的时候,将桩体1的弧形板3朝向滚石斜坡设置,通过安装有限位板11和牵引绳18,将桩体1压入土地内,可以通过向下转动螺杆13,螺杆13接触滑板6斜面并向下移动,直至螺杆13下移至活动板7内侧中部,活动板7受螺杆13挤压带动限位板11外移并横向插入土壤内,可提升桩体1的抗倾倒及抗倾斜性能,且在桩体1移除时,向上转动螺杆13,螺杆13拉动牵引绳18末端的活动板7,使活动板7和限位板11朝向内侧拉动,可降低桩体1移除难度,便于桩体1的拆装,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安装有弧形板3和弹簧15,当弧形板3受滚石等物体冲击时,可以通过弧形板3与冲击物接触并挤压内杆17,内杆17挤压弹簧15,弹簧15给予内杆17反作用力,可减少冲击强度,避免桩体1与冲击物撞击形变断裂,且提升桩体1使用寿命,适用于滚石频发地使用,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