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717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热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耐热试验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以新、旧热能循环混合的模式逐步升高至所需温度并予以保持,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的耐热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自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动力机械取代许多原本需要人力驱动的工作,凡是耕作、凿井、采矿、运输等,均以动力机械取代传统人力,因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进而加快社会的进步。
然而,上述工作均有部分相同的特征,诸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才能进行或需设置在危险性较高的场所(如凿井、采矿等),其中,危险性较高的场所通常也是环境极为恶劣之处。
为确保动力机械的运转效率及防止工作环境不良而导致动力机械损坏,需依照不同的工作环境加强动力机械的保护措施,例如要将动力机械安装在潮湿多水的环境中,则动力机械内部的线圈、电刷或换相片等需要采用防锈材质,并且动力机械本身所含的机壳需采取防水机制,避免动力机械因水气影响而造成短路。
同理,若将动力机械应用在火力发电厂、炼钢厂等高温工作环境时,即需使用适当的隔热或冷却措施,使动力机械不会因高温而烧毁。以消防排烟设备使用的运转马达为例,因其主要用途是在火灾发生时运转驱动扇叶抽出火场中的浓烟,防烟囱效应及人员窒息的情况发生,并可有效降低火场温度。因为运转马达应用在高温工作环境下,所以需加强运转马达的耐热措施,令其不会因火场产生的高温而烧毁,以确保消防排风设备可在火灾发生时发挥其应有的排烟功能,进而减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所以,为确保诸如运转马达等须要求在高温环境下仍可正常运转的动力机械,在其安装前的测试工作极为重要,此测试工作是预先制造高温环境以供待测设备(也就是动力机械)运转于其中,还根据待测设备实际运行工作环境的温度及时间设定测试温度以检验该待测设备在此条件下的高温耐受程度。现行一般制造商对其制造的产品进行耐热试验时,均是委托一些学术研究机构(如工业研究院)代为试验,一方面除自己本身并无可产生高温的大型热源设备可供试验外,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些机构的学术地位或声望所附加的公信力作为产品的品质形象。
然而,耐热试验本身是破坏性试验,假设待测设备无法承受高温环境,其结果不是发生故障即是烧毁,此时,制造商除需付出本身产品的制造成本外,也需支付为数颇多的测试费用给代为试验的学术机构,其中又以产生热能所需耗费的能源费用最多。且若将产品缺点改进后要重新进行试验,仍需与其它委托者排队进行,并非随时可以申请;且若第二次试验又失败,也同样需付出设备损失的成本及委托测试的费用,如此周而复始,直至试验成功为止,才可将产品送给政府单位检验以申请上市销售。然而在此过程中,不断测试失败,失败又测试的结果,耗费了许多产品本身及用于测试的成本及排队等待测试的时间,延迟产品上市时间及增加产品的销售成本。
承上所述,制造商的所以需要委托学术研究机构代为对其产品进行耐热试验,这是因为制造商没有耗费能源的耐热测试设备,所以在产品制造完成时,也无法预先进行耐热试验,即直接将产品交给学术研究机构进行耐热试验,此做法也注定需要付出多次产品损坏及试验费用的成本。若一般制造商可不必通过大型热源设备产生热能,仅需要通过简便且减少能源消耗的耐热测试设备先行测试,等产品的耐热程度达到要求的标准时,再将产品送给学术研究机构进行较具公信力的认证试验,如此,制造商在自行测试期间仅需支付产品可能烧毁的成本而不需另外支付委托试验的费用,也可缩短等待产品试验及上市的时间。
因此,如何开发节省能源及试验成本低的耐热测试设备,为制造商或其余需要应用此技术的团体及个人节省所需支出的试验费用,实为目前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测试设备,它可借由将新、旧热能循环混合的模式,快速的将温度提高至所需的测试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测试设备,可将新、旧热能重复循环使用,减少用于转换成热能的能源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测试设备,可供一般制造商预先对产品进行耐热试验,减少另外测试所需支付的费用。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热测试设备,其至少包括(1)循环风道,为封闭结构,供待测设备设置其中;(2)热源设备,产生热能给该循环风道,并可按待测设备周围温度传感器的读值,对应调整其输出的热能大小;(3)排风组件,按所需的测试温度,通过开启或关闭的模式调节循环风道内部的热能大小,以及(4)排气口,用于作为循环风道内部热能的排出信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耐热测试设备可借由将新、旧热能循环混合的模式,快速的将温度提高至所需的测试值,并且减少了用于转换成热能的能源消耗量,可供一般制造商预先对产品进行耐热试验,以减少另外测试所需支付的费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热测试设备对运转马达进行耐热试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耐热测试设备应用在消防排风设备使用的运转马达中(以下简称运转马达),用于测试该运转马达处于火场环境下的高温耐受程度,以确保运转马达可在火场产生的高温环境下正常转动,不会被火场产生的高温烧毁。
本实用新型的耐热测试设备是通过热源设备(如燃烧机)根据所需的高温产生足够的热能,并借由循环风道构成的封闭循环路径,使热源设备输出的热能得以重复循环使用,不至流失。随后由排风组件按所需的温度以开启或关闭模式调节循环风道内部的热能大小;然而,首先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耐热测试设备并不限定仅用于消防排风设备的运转马达上,其可适用于需在高温气流环境执行运转工作的动力机械,如干燥炉、热能加热炉、热回收机、热交换机等所搭配使用的马达或发电机,对这些在高温气流环境下工作的动力机械提供耐热程度测试,令这些动力机械可在高温环境下正常运转,不致因高温的影响而毁损。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热测试设备对运转马达进行耐热试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设备1包括热源设备10、循环风道11、温度传感器12、排风组件13及排气口14(其设置在排风组件及循环风道之间);其中,循环风道11另包括用于装设待测设备(即运转马达2)的支撑架111。
首先,将要进行耐热测试的运转马达2栓固在支撑架111上,接着,借由热源设备10所含的操作接口(未标出)输入预定的测试温度(例如为400度)。此时,热源设备10随即开始运转以产生热能输出至循环风道11中,该循环风道11为封闭循环路径,所以热源设备10输出的热能即无法排出循环风道11,借此不断在循环风道11形成的封闭路径中循环,令热源设备10新生的热能能够与先前的热能不断混合,从而快速提高循环风道11内部的温度并予以保持。此新、旧热能重复循环且不断混合的增温模式可令循环风道11内部的温度快速达到预设的400度,并可减少热源设备10所需消耗的能源;该热源设备10另与设置在运转马达2附近的温度传感器12连接,根据温度传感器12所测得的运转马达2周围温度,相应地调整热源设备10输出的热源大小,例如,若温度传感器12检测得知运转马达2周围温度为400度,随即传送信号给热源设备10,令热源设备10停止产生新的热源,并借由热源设备10先前产生在循环风道11内部且不断循环的热能维持循环风道11内部的温度为400度。热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减少,其温度也会下降,因此,若温度传感器12检测得知运转马达2周围的温度低于预设的400度时,将驱动热源设备10开始运转,重新向循环风道11中输出新产生的热能,使热源设备10无须持续产生热能即可令循环风道11内部温度仍能维持400度。此外,若要调降循环风道11的内部温度,仅需开启排风组件13,令热能通过排气口14排出至外界,即可将温度调节至所需的范围,简单的说,排风组件13即是以开启或关闭的模式调节循环风道11的内部温度,令本实用新型的耐热测试设备1具有温度保持及温度调节的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耐热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待测设备的高温耐受程度,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至少包括循环风道,可供待测设备设置其中;热源设备,向该循环风道输出热能,产生测试所需的高温;以及排风组件,调节循环风道内部的热能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热源设备为燃烧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一排气口,与该循环风道接通,在排风组件开启时将热能排出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排气口设置在排风组件及循环风道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感测该循环风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温度传感器组设在循环风道中,对应位于待测设备的周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温度传感器是将温度信号回馈至该热源设备,供该热源设备对应调整输出的热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循环风道内部另包括用于装设待测设备的支撑架。
专利摘要一种耐热测试设备至少包括热源设备、循环风道、温度传感器、排风组件及排气口,该设备用于测试待测设备(如马达)能否在高温环境中正常运转,其中,该热源设备是按温度传感器的读值控制其所产生的热能,并通过循环风道作为传递路径传至待测设备周围;热源设备产生的热能不断借由循环风道构成的循环路径与新生的热能混合,借此新、旧热能交互混合的模式,令热源设备不须持续消耗其它用于转换为热能的能源,即可快速升高循环风道内部的温度,还辅以排风组件调节循环风道内的温度,即构成省能且高效率的耐热测试设备。
文档编号G01N17/00GK2722233SQ20042008804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8日
发明者林耕岭 申请人:顺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