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声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2354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声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声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震发生时, 一小部分地震波的能量能够传入空气中变成声波而形 成声音,在基岩露出地表和表土层很薄的靠山地区,容易听到地声,听到 地声的时间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前,也有的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后,文献 中记载人耳听到的地声,有的似雷声、炮声、撕布声,有的似拖拉机声, 风声等,仪器记录的地声大多出现在震前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实验表明, 在应力达到岩石破裂强度的一半时,声音信号显著增加,当微破裂进一步 发展时,声发射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变化,因而有可能被仪器和人耳接收到。
据调查,距1976年唐山7. 8级地震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在临震前 尚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震前的地声,震前地声最 早出现在7月27日23时左右,这些早期听到的地声比较低沉。如在河北 遵化县、卢龙县,很多人在27日晚23时听到远处传来连绵断的"隆隆" 声,声色沉闷,忽高忽低,延续了一个多小时,在京津之间的安次,武清 等县听到的地声,就像大型履带式拖拉机接连不断地从远处驶过。在剧烈 的地动到来前半个小时到几分钟内,震区群众听到了不同类型的地声,据 后来人们回忆,有的听来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有的如狂风啸过,伴 随飞沙走石、夹风带雨的混杂声,有的似采石放连珠炮般声响,在头顶上 空炸开,或如巨石从高处滚落。这奇怪的声响和平日城市噪声全角不同,
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几 分钟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有的震区就是因为重 视了奇怪的地声现象使人们躲过了灾难。
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发生7. 5级大震,震前人们听到了地声如 "雷吼",若"千军涌溃,万马奔腾",人们躲避到空旷场地,紧接着发生 了地震灾害,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前兆,并留下了丰富 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 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 些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 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 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地震的宏观前兆人们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 兆,比较常见有的,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 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河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 地声和地光等,但由于环境的多变性,通过这些现象判断地震不易实现, 而通过地声判断是完全可以判断出来的。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 3级地震 和1976年松潘7. 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 观异常现象,为这两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
地震的微观前兆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 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1、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 震之间有一定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秒,研究中小地震活
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2、地形变异常,大地震 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 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 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3、球物理变化,在地 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 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 震;4、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等地下流体的变化,用 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 预测地震。
1855年12月11日辽宁金县发生5-6级地震,未震之前,人们听到了 如雷的声音,于是早已预防,从住房里躲避出来,大大减轻了伤亡和损失。
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 一般说,如 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 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生,所以可把地声看作警报,应该立即离 开房屋,采取防御措施,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
而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由于车辆及各种噪声的影响,就算在震前有地 声人们也不会听到或注意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地震前的地声进行监测,起到报警 作用的地声监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在地下的 声探测器以及通过传输线与声探测器相连接的扩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声探测器设置在地下100米左右的深度;传输线外还设
置有活动的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设置在地下的声探测器监测震前地壳活动时发 出的地声,并由传输线将此信号送入扩音器中放大成声音信号,传递到地 面上,起到报警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地下100米左右深度的声探测器1 以及通过传输线2与声探测器1相连接的扩音器3,在传输线2外还设置 有保护套4。由于保护套4在出现故障时便于检修。
通过勘探技术将声探测器1埋设在地下打出100米左右的深度,根据 环境的不同其深度由所处的地理环境确定,此深度保证了声探测器1不会 探测到地表的活动,使地表活动与地下活动完全隔离开来,当地震发生前 声探测器1探测到地震前的地声,并将此地声通过传输线2传送到扩音器 3,由扩音器3将此信号放大成声音信号,传递到地面上,与城市的喧嚣 噪音区别开来,起到报警作用,为人们躲避地震灾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地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声探测器(1)以及通过传输线(2)与声探测器(1)相连接的扩音器(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声探 测器(1)设置在地下100米左右的深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声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输 线(2)外还设置有活动的保护套(4)。
专利摘要一种地声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声探测器以及通过传输线与声探测器相连接的扩音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设置在地下的声探测器监测震前地壳活动时发出的地声,并由传输线将此信号送入扩音器中放大成声音信号,传递到地面上,起到报警作用,为人们躲避地震灾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文档编号G01V1/00GK201203671SQ20082002929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马俊杰 申请人:马俊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