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及压力校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8124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及压力校验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压力检定的蓄能器,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及压力校验仪。
背景技术
压力校验仪是为校验各种压力变送器、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差压变送器、数字压力表、专用压力校验仪器;压力鉴定时,压力校验仪要造压到各个压力检定点,在造压过程中就会产生压力波动,而蓄能器就是靠增加系统油量来缓冲压力波动。蓄能器在压 力检定领域广泛使用,普通的蓄能器是靠很大的油腔缓解系统造压时的压力波动,这就造成了系统波动越大需要的蓄能器油腔就更大;造成压力鉴定仪器体积,重量及成本的增加,而且缓冲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及压力校验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包括活塞杆、蓄能体和与所述蓄能体连接的蓄能座,所述蓄能体设有蓄能腔和与所述蓄能腔连通的第一活塞导孔,所述蓄能座上设有第二活塞导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设有弹性缓冲体,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蓄能腔与所述弹性缓冲体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包括圆柱和与所述圆柱的端部连接的圆盘,所述圆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内,所述圆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圆盘相抵接,所述弹性缓冲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的底面相抵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的高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体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相重合的导套,所述活塞杆套设在所述导套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体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相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蓄能腔与所述导套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至少有二个并沿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的轴线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密封圈之间设有挡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设有限制所述活塞杆极限位置的安全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缓冲体为轴线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相重合的圆环,所述安全柱位于所述弹性缓冲体的圆环之内,所述安全柱距离所述活塞杆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距离所述活塞杆的最小距离。[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力校验仪,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
蓄能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当流体(例如液压油)注入到蓄能体的蓄能腔内,活塞杆将受到压力而沿着第一活塞导孔朝第二活塞导孔方向活动,此时,活塞杆压缩弹性缓冲体,起缓冲压力的作用,利用蓄能腔的压力变化,使活塞杆通过下方的弹性缓冲体进行相应的上下移动,缓冲效果明显,增加了蓄能腔的弹性储油空间,大大的缓冲了系统造压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动;使得压力校验仪稳压时间更短,检定精度更高,仪器更轻更小,提高了仪器的性能指标,降低了成本,使用效果良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中的附图标号为蓄能体I ;蓄能腔11 ;第一活塞导孔12 ;导套2 ;蓄能座3 ;第二活塞导孔31 ;活塞杆4 ;圆柱41 ;圆盘42 ;安全柱5 ;弹性缓冲体6 ;密封圈7 ;挡环8。如图I所示,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包括活塞杆4、蓄能体I和与所述蓄能体I连接的蓄能座3,所述蓄能体I设有蓄能腔11和与所述蓄能腔11连通的第一活塞导孔12,所述蓄能座3上设有第二活塞导孔31,所述活塞杆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内,所述活塞杆4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内,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内设有弹性缓冲体6,所述活塞杆4位于所述蓄能腔11与所述弹性缓冲体6之间,其中,所述蓄能体I通过螺栓与所述蓄能座3连接,所述蓄能座3位于所述蓄能体I的底部,所述蓄能体I的蓄能腔11流体输入口位于其顶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的轴线相重合,所述蓄能腔11优选为油腔。如图I所示,所述活塞杆4包括圆柱41和与所述圆柱41的端部连接的圆盘42,SP所述活塞杆4的截面形状为倒“T”形,所述圆柱41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内,所述圆盘42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内。如图I所示,所述弹性缓冲体6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4的圆盘42相抵接,所述弹性缓冲体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的底面相抵接。如图I所示,所述活塞杆4的所述圆柱4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的高度,即常状下,所述活塞杆4的所述圆柱41的末端伸入所述蓄能体I的蓄能腔11内,有利于压力的传送。如图I所示,所述蓄能体I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相重合的导套2,所述活塞杆4的所述圆柱41套设在所述导套2内,所述活塞杆4的圆盘42与所述导套2的底面相抵接,即可通过所述导套2来限制所述活塞杆4的上升位置,当所述导套2与所述活塞杆4的圆盘42相抵接时,述活塞杆4的所述圆柱41的末端伸入所述蓄能体I的蓄能腔11内。如图I所示,所述蓄能体I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相重合的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为O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7位于所述蓄能腔11与所述导套2之间。[0024]如图I所示,所述密封圈7至少有二个并沿所述第一活塞导孔12的轴线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密封圈7之间设有挡环8,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三个所述密封圈7,并通过二个所述挡环8来隔开三个所述密封圈7,可避免流体通过第一活塞导孔12流入第二活塞导孔31内。如图I所示,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内设有限制所述活塞杆4极限位置的安全柱5,所述安全柱5可以限制所述活塞杆4的下压位置,避免所述弹性缓冲体6的过度压缩而失效,有利于提高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的使用寿命,确保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可靠运行。如图I所示,所述弹性缓冲体6为轴线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31相重合的圆环,所述安全柱5位于所述弹性缓冲体6的圆环之内,所述安全柱5距离所述活塞杆4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6距离所述活塞杆4的最小距离。如图I所示,一种压力校验仪,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
器,O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及压力校验仪,当流体(例如液压油)注入到蓄能体I的蓄能腔11内,活塞杆4将受到压力而沿着第一活塞导孔12朝第二活塞导孔31方向活动,此时,活塞杆4压缩弹性缓冲体6,起缓冲压力的作用,利用蓄能腔11的压力变化,使活塞杆4通过下方的弹性缓冲体6进行相应的上下移动,缓冲效果明显,增加了蓄能腔11的弹性储油空间,大大的缓冲了系统造压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动;使得压力校验仪稳压时间更短,检定精度更高,仪器更轻更小,提高了仪器的性能指标,降低了成本,使用效果良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蓄能体和与所述蓄能体连接的蓄能座,所述蓄能体设有蓄能腔和与所述蓄能腔连通的第一活塞导孔,所述蓄能座上设有第二活塞导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设有弹性缓冲体,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蓄能腔与所述弹性缓冲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包括圆柱和与所述圆柱的端部连接的圆盘,所述圆柱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内,所述圆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圆盘相抵接,所述弹性缓冲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的底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体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相重合的导套,所述活塞杆套设在所述导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体设有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相重合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蓄能腔与所述导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至少有二个并沿所述第一活塞导孔的轴线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密封圈之间设有挡环。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设有限制所述活塞杆极限位置的安全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体为轴线与所述第二活塞导孔相重合的圆环,所述安全柱位于所述弹性缓冲体的圆环之内,所述安全柱距离所述活塞杆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弹性缓冲体距离所述活塞杆的最小距离。
10.一种压力校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及压力校验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缓冲压力蓄能器,包括活塞杆、蓄能体和蓄能座,所述蓄能体设有蓄能腔和第一活塞导孔,所述蓄能座上设有第二活塞导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导孔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所述第二活塞导孔内设有弹性缓冲体,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蓄能腔与所述弹性缓冲体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力校验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缓冲效果明显,增加了蓄能腔的弹性储油空间,大大的缓冲了系统造压时所产生的压力波动;使得压力校验仪稳压时间更短,检定精度更高,仪器更轻更小,提高了仪器的性能指标,降低了成本,使用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G01L25/00GK202631189SQ2012202394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郭亮, 马俊杰 申请人:深圳市中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