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052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尤其是侦测车辆废气含氧量所使用的含氧感知器或者空燃比感知器。
背景技术
就现有技术而言,一般车辆所用的含氧感知器是设于排气管内,用来侦测排放废气的含氧量,并将所侦测后的电压讯号传输至车辆微电脑,借以控制车辆的空气及燃油比例,使燃烧效率提高。目前常用的含氧感知器的本体组设有螺接件及其内部主塞体,在主塞体上设有朝前伸出的感测组件,并且在螺接件前端组接一包围于感测组件的前套管,以及后塞体外周套接有后套管与进气套筒,使大气经由进气套筒内周与后套管外周之间进入,再经由后塞体来接触感测组件,而废气则进入前套管的通气孔以接触感测组件前段,供侦测感知废气
的含氧量。但是,目前的含氧感知器将进气套筒套置于后套管的后段外周面时,其彼此内外周之间会形成通气环道,导致进气套筒容易松动脱离,因此必须另外实施焊接固定,从而相对增加人工组立加工成本。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已知技术的不足与缺失,就成为从事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所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该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利用多角形通气套管直接套置后套管与防水塞定位,能够达到通气功效,更牢靠耐用,并且提高加工组立效率,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所述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本体组上设置有一螺接件和内部主塞体,所述主塞体上设置一朝前伸出的气体感测组件和一朝后伸出的后塞体;该螺接件前端组接一包围于气体感测组件的前套管,其后端组接一套置于后塞体外周的后套管,该后套管内周与该后塞体相对外周之间形成通气空间;所述后套管的后段套设有一具有前开口的通气套管,所述通气套管内部后端壁与后塞体相对端之间设置一防水塞;该通气套管沿管壁周缘径向间隔排列设有若干个切面,所述若干个切面构成多角形状,所述每个切面分别抵紧所述后套管外周,每两相邻切面内侧之间构成轴向的通气路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通气套管的后端壁设有一通口,所述防水塞由前朝后穿置该通口,该通气套管沿管壁周缘设有扣铆部,所述扣铆部朝内固定住防水塞周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通气套管后段设为缩小直径的套管体,所述防水塞套接于所述套管体上;该防水塞设有一前凹部,该后塞体后端相隔伸出于后套管后端且抵靠定位于防水塞的前凹部。[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通气套管的每两个相邻切面之间分别形成一外凸角缘,每个外凸角缘内侧与后套管外周之间分别构成轴向的通气路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通气套管设有四个或五个或六个切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通过多角形通气套管直接套置后套管与防水塞,利用各切面分别与后套管外周形成轴向线接触紧迫定位,并且每两个切面内侧之间构成轴向通气路径,能够达到通气功效,更牢靠耐用,并且提高加工组立效率,降低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图1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1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后套管、后塞体、防水塞与通气套管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组合后套管与后塞体的立体图;图6是接续图5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组合通气套管的立体图,但是通气套管尚未扣铆防水塞;图7是本创作较佳实施例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通气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如图7气 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以显示两侧切面套紧后套管。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组11、螺接件12、主塞体13、后塞体14、后塞体通孔2、气体感测组件21、导线22、导线端子3、前套管31、内套管32、通气孔4、后套管41、通气空间5、通气套管51、套管体52、前开口53、后端壁54、切面55、通口56、通气路径57、扣铆部58、外凸角缘6、防水塞61、前凹部6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列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可适用于含氧感知器或空燃比感知器,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是由一本体组1、一气体感测组件2、一前套管3、一后套管4、一通气套管5及一防水塞6等构件所组成,其中:该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的本体组I设置有螺接件11和主塞体12,主塞体12上贯穿设置有朝前伸出的气体感测组件2,并且气体感测组件2朝后电连接有若干个导线21及其导线端子22,气体感测组件2可为平板式感测体。在主塞体12后端朝后伸出有后塞体13,后塞体13内部配合导线21设有相对的后塞体通孔14。在螺接件11前端组接有包围于气体感测组件2的前套管3,所述前套管3内部还设有一内套管31,并且前套管3与内套管31设有若干个相隔的通气孔32,螺接件11后端则组接有套置于后塞体13外周的后套管4。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主要利用呈多角形的通气套管5直接组合后套管4与防水塞6定位,首先,后塞体13后端朝后伸出于后套管4,使后套管4内周与后塞体13相对外周之间形成通气空间41,如图3至图6所示,将通气套管5及其前开口 52朝前套设于后套管4的后段,在通气套管5内部后端壁53与后塞体13相对端之间设置有防水塞6,且气体感测组件2的导线21朝后穿出设在防水塞6上的通孔62。通气套管5后段可设为缩小直径的套管体51,该套管体上套接容置有防水塞6,并且其后端壁53设有一通口55,所述防水塞6由前朝后穿置该通口 ;如图1至图3所示,通气套管5沿着管壁周缘设制扣铆部57,所述扣铆部朝内固定住防水塞6周缘。防水塞6上设有一前凹部61,后塞体13后端相隔伸出于后套管4的后端开口且抵靠定位于防水塞6的前凹部6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主要重点在于,通气套管5沿着管壁周缘径向间隔排列设有若干个切面54,所述若干个切面构成多角形状,如图1、图4、图7和图8所示,每个切面54分别抵紧所述后套管4外周,并且每两个相邻切面54之间分别形成外凸角缘58,每个外凸角缘58内侧与后套管4外周之间分别构成轴向的通气路径56,因此每两个相邻切面54内侧之间即构成轴向的通气路径56,该通气路径连通后套管4内周的通气空间41。而通气套管5设有至少四个切面54,例如可设为五个、六个或七个切面54。当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组装于车辆的排气管进行工作时,如图1、图
3、图7及图8所示,气体感测组件2开始发热以达到工作温度,而本体组I的后套管4与通气套管5末端组合防水塞6,使外界大气依序经由通气套管5的前开口 52与各通气路径56进入,再沿着后套管4内周的通气空间41顺利流动,从而接触气体感测组件2后段的相对部位。另一方面,待测废气则经由前套管3及内套管31的通气孔32进入,而气体感测组件2利用电极的触媒作用,以及大气侧与废气侧的氧分压差,氧离子由内至外流动时产生电动势,通过电压大小迅速感知废气的含氧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使用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多角形通气套管5直接套置后套管4与防水塞6,利用各切面54分别抵紧所述后套管4外周,起到定位的作用,并且每两个相邻切面54内侧之间即构成轴向通气路径56,能够达到通气功效,更牢靠耐用,并且提高加工组立效率,降低成本。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熟悉这行业的技艺人士所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上述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本体组(I),所述本体组上设有螺接件(11)和主塞体(12),所述主塞体上设有一朝前伸出的气体感测组件(2)和一朝后伸出的后塞体(13);该螺接件前端组接一包围于所述气体感测组件的前套管(3),该螺接件后端组接一套置于所述后塞体外周的后套管(4),所述后套管内周与所述后塞体相对外周之间形成通气空间(41);所述后套管的后端套设有一具有前开口(52)的通气套管(5),所述通气套管内部后端壁(53)与所述后塞体相对端之间设置一防水塞(6);所述通气套管沿管壁周缘径向间隔排列设有若干个切面(54),所述若干个切面构成多角形状,所述每个切面分别抵紧所述后套管外周,所述每两个相邻切面内侧之间构成轴向的通气路径(56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套管的后端壁设有一供防水塞由前朝后穿置的通口(55),所述通气套管沿管壁周缘设有朝内固定住防水塞周缘的扣铆部(5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套管后段为缩小直径的套管体(51 ),所述防水塞套接于所述套管体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塞设有一前凹部(61),所述后塞体后端相隔伸出于所述后套管后端且抵靠定位于所述防水塞的前凹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套管的每两个相邻切面之间分别形成一外凸角缘(58),每个所述外凸角缘内侧与所述后套管外周之间分别构成轴向的通气路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套管设有至少四个切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套管设有五个切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套管设有六个切面。
专利摘要一种气体感知器组合结构,适用于含氧感知器或空燃比感知器,其本体组设置一螺接件和主塞体,所述主塞体分别朝前和朝后伸出一气体感测组件和一后塞体,螺接件组接一前套管及一后套管,后套管内周与后塞体相对外周之间形成通气空间;通气套管及防水塞套设于后套管的后段,通气套管沿管壁周缘径向间隔排列设有若干个切面构成多角形状,每个切面分别抵紧所述后套管外周,每两个相邻切面内侧之间构成轴向通气路径,大气经由通气套管的前开口与各通气路径进入通气空间内,从而接触气体感测组件后段,而废气则通过前套管接触气体感测组件前段,从而迅速侦测感知废气的含氧量。
文档编号G01N27/00GK203164146SQ20132013305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黄伟伦, 苏正元, 林政辉 申请人:昆山星陶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