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

文档序号:622016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Neuro-scan脑电仪系统作为评价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评价织物触摸手感、舒适感与人体接触脑电仪系统时产生的脑电波的对应关系,在随后的测验中就可直接将该脑电仪系统与人大脑头皮相连,通过读取人体触摸到织物时的脑电波,与之前建立的标准相对比,得到织物的触摸手感和穿着舒适感,由此客观的评价织物的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避免主观评价带来的差异性,避免多次大量重复的测量,使评价方法更加简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专利说明】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人体穿着服装时是否舒适,受服装、环境和人体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是服装舒适性的重要反映,同穿着者的心理感觉和健康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其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若穿着不适,会加重疲劳。织物的手感和舒适感属于主观现象,是服装、环境、人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获得主观感觉的唯一方法是应用主观评价技术。现在国内对织物的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一直采用主观评价方法。
[0003]目前对织物的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主观评价方法是:将织物的触摸手感分为数个等级,从柔软到硬挺、从光滑到粗糙分为几个等级,然后多个测试者对织物进行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得到主观评价结果。但主观评价结果几乎完全依赖于人的主观公正性,其次人的观点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想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精确度,需要大量的测量值,另外,主观评价所获数据存在不一致性,因为个人的反应受大量心理、生理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采用主观评价而存在评价结果差异大的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通过与检测仪器相连接就能得到织物的触摸感及穿着舒适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006]第一步,将人的头皮与脑电系统测试仪器相连接,人体接触目标织物,记录大脑皮层电位;
[0007]第二步,将目标织物的物理属性分为等级,从柔软感-硬挺感、光滑感-粗糙感、厚重感-轻薄感划分为分数制,被试着触摸目标织物后,对织物评价给分;
[0008]第三步,根据被试者触摸目标织物的脑电数据及手感评价得分,将所有被试者对同一块织物的评价分组,手感评价得分一致的归入一组,对组内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作为织物手感的客观评价维度,得到人体接触目标织物时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与织物触摸感、舒适性的对应关系;
[0009]第四步,将建立好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作为标准,此后人体与脑电系统测试仪器相连接,人体接触织物后,将输入到仪器里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建立好的标准脑电数据波形图相对比,得到织物的客观评价标准。
[0010]优选地,评价触摸手感采用的人体接触部位为五指的指腹部位,触摸时间为2-30秒。
[0011]优选地,评价穿着舒适感采用的人体接触部位为肩部、背部、大臂前侧、小臂背侧、小臂腹侧等部位,将这些部位皮肤与织物接触摩擦,摩擦时间为5-10秒,用于模拟服装穿着过程中织物与皮肤的交互作用。
[0012]优选地,所述脑电系统为Neuro-scan脑电仪系统,选用32导联电极帽,记录大脑皮层电位。
[0013]优选地,所述Neuro-scan脑电仪系统采样率为500?1000Hz,滤波范围为O?200Hz。
[0014]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Neuro-scan脑电仪系统作为评价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评价织物触摸手感、舒适感与人体接触脑电仪系统时产生的脑电波的对应关系,在随后的测验中就可直接将该脑电仪系统与人体相连,通过读取人体触摸到织物时的脑电波,与之前建立的标准相对比,得到织物的触摸手感和穿着舒适感,由此客观的评价织物的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避免主观评价带来的差异性,避免多次大量重复的测量,使评价方法更加简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试验者一摸真丝织物测出的脑电波图。
[0016]图2是试验者一摸涤纶织物测出的脑电波图。
[0017]图3是图1中左侧位置脑电波局的电极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图1中右侧位置脑电波的波幅局部放大图。
[0019]图5是试验者二摸真丝织物的脑电波图。
[0020]图6是试验者三摸真丝织物的脑电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3]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采用Neuro-scan脑电系统测试仪器,选用32导联电极帽,将32导联电极帽戴在被试者头上,并保证32导联电极帽与头皮紧密接触,Neuro-scan脑电仪系统采样率为500~1000Hz,滤波范围为O~200Hz,随后人体接触目标织物,接触部位为五指的指腹部位,触摸时间为2-30秒,测试仪器记录大脑皮层电位;
[0025]将目标织物的物理属性分为等级,从柔软感-硬挺感、光滑感-粗糙感、厚重感-轻薄感划分为分数制,例如分为10分,让被试着触摸目标织物后,对织物评价给分。
[0026]选择50个被试者,分别对目标织物进行接触脑电数据采集及手感评价评分,将所有被试者对同一块目标织物的评价分组,手感评价得分一致的归入一组,对该组内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分析方法包括:运用脑电分析软件,经过去除伪迹、数字滤波、分段提取、基线校正、叠加平均等离线分析步骤,得到测试织物后的数据,以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作为织物手感的客观评价维度,得到人体五指接触目标织物时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与织物触摸感的对应关系。
[0027]将建立好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与织物触摸感的对应关系作为标准,此后将脑电系统测试仪器电极帽戴在人头皮上,人体五指接触织物后,将测试到仪器里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建立好的标准脑电数据波形图相对比,从而得到织物触摸感的客观评价标准。
[0028]采用同样的仪器,在被试者试验时,将目标织物与被试者肩部、背部、大臂前侧、小臂背侧、小臂腹侧等部位的皮肤接触摩擦,摩擦时间为5-10秒,用于模拟服装穿着过程中织物与皮肤的交互作用,此后同样让被试者对织物进行评分,将评分分数相同的归为一组,对该组内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作为织物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维度,得到人体接触目标织物时的大脑感受到的刺激形成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与织物穿着舒适感的对应关系,以此作为标准,用于以后测量织物的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的参照标准。
[0029]图1是试验者一摸真丝织物测出的脑电波图。图2是试验者一摸涤纶织物测出的脑电波图。将图1和图2比较,可以看出同一试验者对不同织物进行触摸,用Neuro-scan脑电系统测试仪器测出的脑电波图有所区别。由此可见人在摸到不同的织物时,大脑皮层受到的刺激不同,Neuro-sc`an脑电系统测试仪器测出的波的频率和幅度也就不同。图1中左侧纵轴为电极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右侧纵轴为波幅坐标。图3是图1中左侧纵轴位置脑电波局的电极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右侧纵轴位置脑电波的波幅局部放大图。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下表中。
#.? P2 P3
峰值波幅潜伏期峰值波幅潜伏期
[0030]真丝 +4.8 14.4 187ms +6.0 7.9 342ms
涤纶 +11.7 19.7 203ras +5.7 12.5 367ms
[0031]P2是外在刺激发生150_300ms前后大脑皮层出现的第二个正波,受刺激物体物理特性的影响,其波幅高低表示大脑对刺激的神经兴奋程度。在200ms前后,通过手掌抓握织物,诱发出显著的P2成分,且涤纶在200ms前后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最大值均高于真丝的,说明涤纶的外在物理特征更能引起大脑的兴奋性,涤纶产生综合手感较真丝而言更为强烈,由此推断,P2成分与织物的刚柔感有关,波幅较大的织物较为硬挺,波幅较小的织物则更加柔软。
[0032]P3是300ms-600ms前后大脑皮层出现的第三个正波,由于其平均出现在300ms左右,所以也被称为P300。P3的出现代表知觉的结束、思维和记忆的开始,在非注意条件下无法形成P3,它与人们的知觉、认知心理加工过程有关,属于内源性成分。P300刺激反应波与织物触感之间有密切联系,即织物柔软性的不同对应于P300波幅的不同,且感觉柔软、平滑和穿着舒适时的P300波动幅度较低;反之,感觉粗糙、不舒适时波幅较高。由上表可以看出,涤纶诱发的P300波幅明显高于真丝的,这说明当被试抓握真丝时比抓握涤纶感觉更加柔软和舒适。这与P2成分的规律具有一致性,波幅较小的织物较为柔软,波幅较大的面料则更为硬挺。由此可知,P2成分与P3成分的波幅可以作为判断织物柔软、平滑或舒适的依据。从而可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
[0033]图5是试验者二摸真丝织物的脑电波图。图6是试验者三摸真丝织物的脑电波图。试验者二和试验者三是对同一真丝织物触摸打分一致的试验者,将这两个试验者触摸织物的脑电波图进行比较分析,从图上可以计算出频率和振幅,再通过脑电分析软件,经过去除伪迹、数字滤波、分段提取、基线校正、叠加平均等离线分析步骤,得到评价该波形图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可发现,对同一织物触摸打分一致的不同试验者的脑电波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在同一范围内,可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
[003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解释如下:
[0035]时域特征:自变暈是时间,即撞她是时间,纵轴是信号的变化,本发明中的时间是指从人体五指触摸到织物开始的2-30秒或人体肩部、背部、大臂前侧、小臂背侧、小臂腹侧等部位的皮肤与织物接触摩擦开始的5-10秒。
[0036]频域特征:自变量是频率,即横轴是频率,纵轴是该频率值呈的幅度,也就是通常说的频谱图。频谱图描述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及频率与该频率信号幅度的关系。
[0037]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首次采用Neuro-scan脑电仪系统作为评价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评价织物触摸手感、舒适感与人体接触脑电仪系统时产生的脑电波的对应关系,在随后的测验中就可直接将该脑电仪系统电极帽戴在测试者头皮上,通过读取人体触摸到织物时的脑电波,与之前建立的标准相对比,得到织物的触摸手感和穿着舒适感,由此客观的评价织物的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避免主观评价带来的差异性,避免多次大量重复的测量,使评价方法更加简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3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人的头皮与脑电系统测试仪器相连接,人体接触目标织物,记录大脑皮层电位; 第二步,将目标织物的物理属性分为等级,从柔软感-硬挺感、光滑感-粗糙感、厚重感-轻薄感划分为分数制,被试着触摸目标织物后,对织物评价给分; 第三步,根据被试者触摸目标织物的脑电数据及手感评价得分,将所有被试者对同一块织物的评价分组,手感评价得分一致的归入一组,对组内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作为织物手感的客观评价维度,得到人体接触目标织物时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与织物触摸感、舒适性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将建立好的脑电数据波形图作为标准,此后人体与脑电系统测试仪器相连接,人体接触织物后,将输入到仪器里的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建立好的标准脑电数据波形图相对比,得到织物的客观评价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价触摸手感采用的人体接触部位为五指的指腹部位,触摸时间为2-30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评价穿着舒适感采用的人体接触部位为肩部、背部、大臂前侧、小臂背侧、小臂腹侧等部位,将这些部位皮肤与织物接触摩擦,摩擦时间为5-10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系统为Neuro-scan脑电仪系统,选用32导联电极帽,记录大脑皮层电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织物触摸手感及穿着舒适感的客观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euro-scan脑电仪系统采样率为50(Tl000Hz,滤波范围为0-200Ηζ。
【文档编号】G01N33/36GK103823046SQ201410086244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王国和, 张晓夏, 岳静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