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2884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具备:向配置丝条(Y)的行进空间(13)照射光的投光部(21);为从投光部照射的光进入行进空间的入口面的投光面(32);为从投光部照射的光且通过了行进空间的光从行进空间出来的出口面的受光面(33);受光通过了行进空间的光的第一受光部(41);受光从投光部照射的光且未通过行进空间的光的第二受光部(51);及控制投光部的驱动用控制值的控制部(61)。控制部(61)执行根据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第一受光部以及/或者第二受光部的变动主要原因的确定处理。
【专利说明】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行进的丝条的状态光学地进行检测的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在丝条的制造阶段,有时丝条中含有杂质。此外,也有时丝条的粗细(表观粗细)实质上不一定。在丝条中含有杂质的情况以及/或者粗细实质上不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丝条的品质降低。
[0003]以往,已知有对丝条的粗细以及/或者杂质的有无等丝条的状态光学地进行检测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丝条状态检测装置为,在配置丝条的行进空间的周围设置投光部(光源)以及受光部,根据受光部的受光量,对丝条的粗细以及/或者杂质的有无等丝条的状态进行检测。
[0004]丝条状态检测装置为,在投光部与行进空间之间具有投光面,在受光部与行进空间之间具有受光面。投光面是从投光部照射的光进入行进空间的入口面。受光面是从投光部照射的光(不仅是透射光、还包括从丝条以及/或者周边部件反射的反射光)且通过了行进空间的光从行进空间出来的出口面。投光面和受光面例如由构成行进空间的外周面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部件构成。
[0005]丝条状态检测装置根据受光部的受光量对丝条的状态进行检测。如果投光面以及/或者受光面产生污垢,则受光部的受光量变得不能够准确地表示丝条的状态。该污垢例如由于空气中的粉尘、附着于以聚酯等为原料的丝条的油剂、或者棉纤维中所含的棉糖而产生。此外,在投光部(光源)产生由温度漂移引起的投光量变动的情况下,受光部的受光量也变得不能够准确地表示丝条的状态。例如,投光部所使用的LED (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具有当周围温度上升时光量降低的特性。
[0006]如此,在产生了污垢以及/或者温度漂移的情况下,仅通过受光部的受光量无法准确地检测丝条的状态。因此,要求确定变动主要原因(污垢以及/或者温度漂移),并根据变动主要原因来进行适当的应对(例如除去污垢)。
[0007]在日本特公平6-92941号公报中记载有光学地测定纱线直径的装置。例如,在图1中记载有在发光器侧设置基准二极管6,使用该基准二极管6进行温度漂移的补偿。但是,并未记载变动主要原因的确定。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对阻碍准确地检测丝条的状态的变动主要原因的有无(警报的有无)进行判定。
[0009]第一发明的丝条状态检测方法应用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上述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具备:投光部,向配置丝条的行进空间照射光;投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进入上述行进空间的入口面;受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从上述行进空间出来的出口面;第一受光部,对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第二受光部,对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未通过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以及控制部,对上述投光部的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上述丝条状态检测方法包含如下步骤: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上述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上述第一受光部以及/或者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的变动主要原因。
[0010]第二发明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具备:投光部,向配置丝条的行进空间照射光;投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进入上述行进空间的入口面;受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从上述行进空间出来的出口面;第一受光部,对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第二受光部,对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未通过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以及控制部,对上述投光部的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上述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上述第一受光部以及/或者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的变动主要原因。
[0011]上述控制部也可以在上述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执行上述确定处理。
[0012]上述丝条状态检测装置也可以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通知由上述控制部确定的变动主要原因。
[0013]上述变动主要原因也可以包含上述投光面以及/或者上述受光面的污垢。
[0014]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根据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的上述驱动用控制值以及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来确定上述变动主要原因。
[0015]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根据以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方式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的、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来确定上述变动主要原因。
[0016]上述比较用控制值也可以是在上述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为了使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时的上述驱动用控制值。
[0017]上述比较用受光量也可以是在上述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为了使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时的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
[0018]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增加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污垢且有温度上升。
[0019]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无变化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污垢且无温度变化。
[0020]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污垢且有温度降低。
[0021]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无变化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污垢且有温度降低。
[0022]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污垢且有温度降低。
[0023]上述控制部也可以根据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来执行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的修正处理。
[0024]上述控制部也可以在上述行进空间中配置有丝条的状态下执行上述修正处理。
[0025]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修正处理中,在上述行进空间中配置有丝条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上述驱动用控制值增加。
[0026]上述控制部也可以为,在上述修正处理中,在上述行进空间中配置有丝条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上述驱动用控制值减少。
[0027]发明的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的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以及丝条状态检测装置,能够确定阻碍准确地检测丝条的状态的变动主要原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方式I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立体概略图。
[0030]图2是表示沿与所配置的丝条Y正交的方向切断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截面的概略图。
[0031]图3A是表示其他例子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截面的概略图。
[0032]图3B是表示又一其他例子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截面的概略图。
[0033]图4是表示控制部61、单元控制器(第一控制部210)以及第二控制部110的构成的概略图。
[0034]图5是表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周围温度上升的情况的图表。
[0035]图6是表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周围温度无变化的情况的图表。
[0036]图7是表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的图表。
[0037]图8是表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的图表。
[0038]图9是表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下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表。
[0039]图10是对变动主要原因的模式(污垢的有无、周围温度的变化的组合)、确定处理中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的关系进行了汇总的表。
[0040]图11是对根据确定处理中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的关系能够推定的变动主要原因(污垢的有无、周围温度的变化)的组合进行了汇总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进行说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应用于纤维机械200,对行进的丝条Y的状态光学地进行检测。丝条Y的状态是指粗细(表观粗细)以及/或者有无杂质。应用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纤维机械200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应用于自动络纱机或者气流纺纱机。也能够应用于自动络纱机或者气流纺纱机以外的纤维机械200。此外,还能够应用于对行进的丝条的状态光学地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
[0042]图1表示沿丝条Y的行进路径配置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图2表示沿与所配置的丝条Y正交的方向切断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截面。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主要具备壳体11、投光部21、投光面32、受光面33、第一受光部41、第二受光部51、控制部61以及通知部71。本实施方式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是具备两组光源以及受光部的双轴类型。
[0043]壳体11为,收容投光部21、投光面32、受光面33、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并在内部配置丝条Y。在壳体11的侧部形成有开口部12。从开口部12向壳体11的内侧形成有配置丝条Y的行进空间13。丝条Y被从壳体11的开口部12向行进空间13的里侧引导而配置,并在该位置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行进。丝条Y通过以夹着行进空间13的方式配置的未图示的导纱器在行进空间13内定位。
[0044]在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收容投光部2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收容空间14。收容空间14具有将从投光部21照射的光Dl、D2向行进空间13引导的光路141、142。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路141和行进空间13被具有透光性的后述的第一透射板311分隔。光路142和行进空间13被具有透光性的后述的第二透射板312分隔。光路141、142通过连通空间143连通。
[0045]投光部21向配置丝条Y的行进空间13照射光。投光部21具备第一光源211以及第二光源212。第一光源211照射光Dl,第二光源212照射光D2。第一光源211配置于光路141。第二光源212配置于光路142。通过第一光源211以及第二光源212,从不同的方向对丝条Y照射光Dl、D2。
[0046]第一光源211以及第二光源212与控制部61 (单元控制器(第一控制部210)。参照图2、图4)连接。控制部61具备对第一光源211以及第二光源212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分时电路(省略图示)。控制部61通过分时电路来高速地切换第一光源211和第二光源212而交替地照射光D1、D2。因此,即便在粗细(表观粗细)不同的部分以及/或者杂质存在于丝条Y的偏僻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检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光源211和第二光源212使用CAN类型LED,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使用表面安装型LED。
[0047]第一受光部41对通过了行进空间13的光进行受光。第一受光部41具备第十一受光部411以及第十二受光部412。第i^一受光部411被配置在面向行进空间13且被来自第一光源211的光Dl照射的位置。第十二受光部412被配置在面向行进空间13且被来自第二光源212的光D2照射的位置。第H^一受光部411以及第十二受光部412与控制部61 (第一控制部210)连接。第H^一受光部411以及第十二受光部412将与所受光的光的强度相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部61。
[0048]此处,第一受光部41 (第十一受光部411、第十二受光部412)所受光的“通过了行进空间13的光”是指从投光部21照射的光中的透射光以及/或者反射光。透射光是未被丝条Y以及/或者周边部件反射而从投光部21直接到达第一受光部41的光。反射光是从丝条Y以及/或者周边部件反射而到达第一受光部41的光。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1交替切换第一光源211和第二光源212的驱动,因此在第一光源211驱动时,第i^一受光部411受光透射光,第十二受光部412受光反射光。在第二光源212驱动时,第十二受光部412受光透射光,第i^一受光部411受光反射光。
[0050]投光面32是从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照射的光进入行进空间13的入口面。受光面33是从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照射的光且通过了行进空间13的光从行进空间13出来的出口面。
[0051]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路141与行进空间13之间以及第十二受光部412与行进空间13之间由具有透光性的第一透射板311分隔。光路142与行进空间13之间以及第十一受光部411与行进空间13之间由具有透光性的第二透射板312分隔。S卩,投光面32以及受光面33由第一透射板311以及第二透射板312构成。第一透射板311以及第二透射板312具有透光性即可,并不限定于透明板。例如,也可以是仅透射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的波长的光的部件。
[0052]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上,例如由于空气中的粉尘、附着于以聚酯等为原料的丝条的油剂、或者棉纤维所含的棉糖而产生污垢。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产生变动。在由于污垢而受光量产生变动的情况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变得不能够准确地表示丝条Y的状态。因此,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对于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变动主要原因。另外,“受光量”是指从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照射的光通过投光面32以及受光面33而由第一受光部41受光的光量。
[0053]此外,无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无污垢,投光部21都会产生由温度漂移引起的投光量的变动。在产生由温度漂移引起的投光量的变动的情况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变得不能够准确地表示丝条Y的状态。因此,由温度漂移引起的投光量的变动对于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变动主要原因。另外,“投光量”是指从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照射的光的光量。即,投光部21的投光量是从投光部21照射而到达投光面32之前的光的光量,不会受到投光面32有无污垢的影响。
[0054]第二受光部51受光从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照射的光D1、D2的一部分、即未通过行进空间13的光Dl、D2。第二受光部51构成投光监视器。第二受光部51与控制部61 (单元控制器)连接。第二受光部51将与所受光的光的强度相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部61。
[0055]第二受光部51配置于连通空间143。因此,无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无污垢,第二受光部51都能够准确地检测投光部21的投光量。因此,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对于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不会成为变动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温度漂移引起的投光部21的投光量的变动对于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成为变动主要原因。图2所示的第二受光部51配置在直接受光从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照射的光D1、D2的一部分的位置,但所配置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3A、图3B所不,第二受光部51经由反射板52受光从投光部21照射的光Dl、D2的一部分。反射板52的形状以及位置是任意的。此外,第二受光部51也可以经由光纤等导光体来对光D1、D2的一部分进行受光。
[0056]控制部61对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的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驱动用控制值是对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进行驱动的投光电流的值。通过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能够对投光量进行控制。
[0057]控制部61根据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以及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变动主要原因。变动主要原因是对准确地检测丝条Y的状态造成阻碍的温度漂移以及/或者污垢。控制部61为,例如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能够对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进行检测。控制部61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警报。
[0058]如上所述,控制部61执行根据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以及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第一受光部41以及/或者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的变动主要原因的确定处理。在行进空间13中未配置丝条Y的状态下进行确定处理。在起动时以及/或者断纱时,成为行进空间13中未配置丝条Y的状态。
[0059]具体而言,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为了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根据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的驱动用控制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来确定变动主要原因。
[0060]更具体而言,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根据以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方式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的、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来确定变动主要原因。
[0061]此处,将在行进空间13中未配置丝条Y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作为零点修正处理。控制部61例如能够每当产生断纱时就执行零点修正处理。
[0062]比较用控制值是在行进空间13中未配置丝条Y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而取得的驱动用控制值(投光电流)。比较用控制值是在零点修正处理时取得的驱动用控制值。在比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靠前的时刻取得比较用控制值。将取得比较用控制值的零点修正处理作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
[0063]比较用受光量是在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时的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比较用受光量是在零点修正处理时取得的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在比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靠前的时刻取得比较用受光量。将取得比较用受光量的零点修正处理作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
[0064]S卩,控制部61在比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靠前的时刻进行第一零点修正处理,取得比较用控制值以及比较用受光量。在确定处理中,进行零点修正处理(第二零点修正处理)而取得该时刻的驱动用控制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并对比较用控制值以及比较用受光量进行比较。根据该结果,控制部61判定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是否产生污垢、以及/或者投光部21是否产生温度漂移。例如,能够通过在上次的确定处理中进行的零点修正处理(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来取得比较用控制值以及比较用受光量。此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通过在N次前的确定处理中进行的零点修正处理(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来取得比较用控制值以及比较用受光量。此外,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例,也可以使用在工厂出货时设定的比较用控制值以及比较用受光量。如此,比较用控制值以及比较用受光量的取得定时并不特别限定。
[0065]控制部61有时设置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1外、有时设置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1内。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1是纤维机械200的单元控制器(第一控制部210),设置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1外。也可以为,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1内的控制部(第二控制部110)进行驱动用控制值(投光电流)的控制,单元控制器(第一控制部210)进行确定处理。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1由壳体11外的单元控制器(第一控制部210)以及壳体11内的控制部(第二控制部110)双方构成。如此,控制部61能够配置于壳体11的内部以及/或者外部。控制部61并不限定于单一的控制部。
[0066]通知部71在控制部61判定为存在警报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给操作者。或者,在控制部61确定了变动主要原因的情况下,将变动主要原因通知给操作者。通知部71例如是显示部。通知部71能够成为机体端部的显示部(显示器)、按照每个单元的显示部(LED灯以及/或者七段灯等)或者设置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的壳体11的显示部(LED灯以及/或者七段灯等)的任一个、或者其组合。例如,在由控制部61判定为有污垢的情况下,通知部71对操作者显示促使其除去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的信息。
[0067]接着,对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进行的变动主要原因的确定处理进行说明。此处所要确定的变动主要原因是与丝条Y的状态的检测相关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的变动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所要确定的变动主要原因是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无污垢、以及/或者有无由温度漂移引起的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的投光量的变动。
[0068]首先,使用图5至图9按照变动主要原因的每个模式(污垢的有无、周围温度的变化的组合)进行说明。
[0069]图5表示作为变动主要原因、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上升的情况。纵轴是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 (投光监视器)的受光量。横轴是投光部21 (第一光源211、第二光源212)的周围温度。实线A表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实线B表示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与实线A的驱动用控制值(投光电流)相比实线B的驱动用控制值更高。实线A、实线B均向右下降的原因为,随着由于温度漂移而周围温度越上升,则即便是相同的驱动用控制值,投光部21的投光量也越减少。
[0070]如实线A的Pl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l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此时的驱动用控制值Al被取得作为比较用控制值Al,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L21被取得作为比较用受光量L21。
[0071]从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起经过时间、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成为周围温度T2 (Tl < T2),虽然驱动用控制值Al无变化,但投光部21的投光量也降低(从Pl降低为P2)。
[0072]如实线B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2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具体而言,控制部61通过使驱动用控制值增加(从Al增加到A2),由此使投光部21的投光量增加(从P2增加到P3),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返回到规定值(受光量LU)。此时,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也返回到受光量L21。
[0073]如此,作为变动主要原因,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增加(例如从Al增加到A2),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例如为受光量L21而无变化)。
[0074]因此,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在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增加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上升。
[0075]图6表示作为变动主要原因、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无变化的情况。实线A表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以及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
[0076]如实线A的Pl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l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此时的驱动用控制值Al被取得作为比较用控制值Al,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L21被取得作为比较用受光量L21。
[0077]从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起经过时间、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周围温度Tl保持不变,投光部21的投光量也无变化(保持为Pl)。
[0078]如实线A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l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具体而言,控制部61使驱动用控制值不变化(保持为Al)、即使投光部21的投光量不变化(保持为P1),而将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保持为规定值(受光量LU)。此时,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也保持为受光量L21。
[0079]如此,作为变动主要原因,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且周围温度无变化的情况下,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不变化(例如保持为Al),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例如为受光量L21而无变化)。
[0080]因此,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在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无变化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且周围温度无变化。
[0081]图7表示作为变动主要原因、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实线A表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实线B表示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
[0082]如实线A的Pl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l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此时的驱动用控制值Al被取得作为比较用控制值Al,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L21被取得作为比较用受光量L21。
[0083]从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起经过时间、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成为周围温度T3 (Tl > T3),虽然驱动用控制值Al无变化,但投光部21的投光量也增加(从Pl增加到P2)。
[0084]如实线B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3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具体而言,控制部61通过使驱动用控制值减少(从Al减少到A3),由此使投光部21的投光量降低(从P2降低到P3),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返回到规定值(受光量LU)。此时,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也返回到受光量L21。
[0085]如此,作为变动主要原因,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例如从Al减少到A3),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例如为受光量L21而无变化)。
[0086]因此,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在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无污垢而周围温度降低。
[0087]图8表示作为变动主要原因、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且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实线A表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以及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虚线A’表示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
[0088]如实线A的Pl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l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此时的驱动用控制值Al被取得作为比较用控制值Al,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L21被取得作为比较用受光量L21。
[0089]从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起经过时间、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且变化为周围温度T3(T1 > Τ3)。
[0090]如虚线Α’的Ρ2所示,由于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而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降低(从Lll降低到L12)。另一方面,如虚线Α’的Ρ3所示,由于周围温度降低到Τ3 (Tl >Τ3),因此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增加(从L12增加到L11)。如此,在图8中,由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引起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的降低与由周围温度降低引起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的增加相抵消,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无变化(保持为Lll)。
[0091]另一方面,如实线A的Ρ4所示,由于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不对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产生影响,而周围温度降低到Τ3(Τ1 > Τ3),因此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增加(从L21增加到L22)。
[0092]如实线A以及虚线Α’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3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11)。具体而言,控制部61使驱动用控制值不变化(保持Al为)、使投光部21的投光量不变化(保持为Ρ3),而将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保持为规定值(受光量LU)。此时,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保持为增加到受光量L22。
[0093]如此,作为变动主要原因,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污垢且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有时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不变化(例如保持为Al)、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增加(例如从受光量L21增加到L22)。
[0094]因此,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在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不变化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污垢且周围温度降低。
[0095]图9表示作为变动主要原因、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且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的另一个例子。实线A表示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虚线Α’表示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虚线B’表示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实线B表示进行确定处理的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的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
[0096]如实线A的Pl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Tl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ll)。此时的驱动用控制值Al被取得作为比较用控制值Al,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L21被取得作为比较用受光量L21。
[0097]从第一零点修正处理时刻起经过时间、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且变化为周围温度Τ3 (Tl > Τ3)。
[0098]如虚线Α’的Ρ2所示,由于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而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降低(从Lll降低到L12)。另一方面,如虚线Α’的Ρ3所示,由于周围温度降低到Τ3(Τ1 > Τ3),因此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增加(从L12增加到L13)。如此,在图9中,由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引起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的降低小于由周围温度降低引起的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的增加,因此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增加(从Lll 增加至Ij L13)。
[0099]另一方面,如实线A的Ρ5所示,由于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的污垢不对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产生影响,而周围温度降低到Τ3(Τ1 > Τ3),因此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增加(从L21增加到L22)。
[0100]如实线B以及虚线B’所示,控制部61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以便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在周围温度Τ3下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受光量L11)。具体而言,控制部61通过使驱动用控制值减少(从Al减少到A3),由此使投光部21的投光量减少(从Ρ3减少到Ρ4),使第一受光部41的受光量返回到规定值(受光量L11)。此时,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从受光量L22减少到L23。
[0101]如此,作为变动主要原因,在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污垢且周围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在确定处理时刻(第二零点修正处理时刻),有时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例如从Al减少到A3)、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增加(例如从受光量L21增加到L23)。
[0102]因此,控制部61在确定处理中,在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且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有污垢且周围温度降低。
[0103]图10是对变动主要原因的模式(污垢的有无、周围温度的变化的组合)、确定处理中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的关系进行了汇总的表。图11是对根据确定处理中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的关系能够推定的变动主要原因(污垢的有无、周围温度的变化)的组合进行了汇总的表。
[0104]根据图10、图11,在确定处理时刻,如果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则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未产生污垢。此外,在确定处理时刻,如果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增加,则能够判定为投光面32以及/或者受光面33产生污垢。
[0105]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在丝条Y的行进中基本上将驱动用控制值维持为一定值(通过零点修正处理决定的值),但也可以如以下那样使其变动。
[0106]控制部61在行进空间13中配置有丝条Y的状态(纱线行进状态)下,根据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能够对纱线行进中的温度变动进行补偿。
[0107]具体而言,控制部61在行进空间13中配置有丝条Y的状态下、在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驱动用控制值增加。即,控制部61在丝条Y的行进中执行基于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的驱动用控制值的调整。由此,即便在丝条Y的行进中产生温度变更,也能够实时地进行修正。
[0108]控制部61在行进空间13中配置有丝条Y的状态下、在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驱动用控制值减少。此外,控制部61在行进空间13中配置有丝条Y的状态下、在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二受光部51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驱动用控制值增加。
[0109]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具有如下的效果。
[0110]丝条状态检测装置的控制部能够根据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驱动用控制值来判定有无警报。有无警报是指有无对准确地检测丝条的状态造成阻碍的变动主要原因。
[0111]丝条状态检测装置的控制部在投光面以及/或者受光面产生污垢的情况下,判定为有警报。因此,能够将投光面以及/或者受光面的污垢作为变动主要原因进行掌握。
[0112]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具备通知部,在控制部判定为有警报的情况下,该通知部通知该情况。因此,在投光面以及/或者受光面产生污垢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情况通知给操作者,操作者能够进行适当的应对。
[0113]丝条状态检测装置的控制部执行根据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第一受光部以及/或者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的变动主要原因的确定处理。即,控制部能够区别地检测污垢的产生和温度漂移的产生。因此,能够区别地确定变动主要原因。
[0114]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具备通知部,在控制部确定了变动主要原因的情况下,该通知部通知变动主要原因。因此,操作者能够区别地掌握变动主要原因,能够进行与变动主要原因相应的适当的应对。
[0115]丝条状态检测装置的控制部在确定处理中,以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方式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并根据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的驱动用控制值以及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来确定变动主要原因。因此,成为能够对丝条的状态准确地进行检测的状态,并且能够区别地确定变动主要原因。
[0116]丝条状态检测装置的控制部根据以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方式对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的、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来确定变动主要原因。因此,根据驱动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的增减量,能够区别地确定变动主要原因。
[0117]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以一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为了检测丝条Y的行进速度的目的以及/或者其他目的而成为两段构成的检测装置。
[0118]丝条状态检测装置100为具备两组光源以及受光部(第一光源211以及第十一受光部411的组、和第二光源212以及第十二受光部412的组)的双轴类型,但并不限定于双轴类型。也可以是仅具备一组光源以及受光部(投光监视用以外)的单轴类型。或者,也可以为,光源为一个、受光部(投光监视用以外)为两个或者三个。
【权利要求】
1.一种丝条状态检测方法,应用于丝条状态检测装置, 上述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具备: 投光部,向配置丝条的行进空间照射光; 投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进入上述行进空间的入口面; 受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从行进空间出来的出口面; 第一受光部,对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 第二受光部,对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未通过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以及 控制部,对上述投光部的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 在上述丝条状态检测方法中,包含如下步骤: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上述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上述第一受光部以及/或者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变动主要原因。
2.一种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具备: 投光部,向配置丝条的行进空间照射光; 投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进入上述行进空间的入口面; 受光面,为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从行进空间出来的出口面; 第一受光部,对通过了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 第二受光部,对从上述投光部照射的光且未通过上述行进空间的光进行受光;以及 控制部,对上述投光部的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 上述控制部执行根据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以及上述驱动用控制值来确定上述第一受光部以及/或者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变动主要原因的确定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执行上述确定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还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通知由上述控制部确定的变动主要原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变动主要原因包含上述投光面以及/或者上述受光面的污垢。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根据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情况下的上述驱动用控制值以及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来确定上述变动主要原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根据以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的方式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的情况下的、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比较用控制值的增减值以及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比较用受光量的增减量,来确定上述变动主要原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比较用控制值是在上述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为了使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时的驱动用控制值。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是在上述行进空间中未配置丝条的状态下、为了使上述第一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了控制时的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增加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污垢且有温度上升。
11.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无变化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污垢且无温度变化。
12.如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判定为无污垢且有温度降低。
13.如权利要求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无变化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污垢且有温度降低。
14.如权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上述驱动用控制值相对于上述比较用控制值减少且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相对于上述比较用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污垢且有温度降低。
15.如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来执行对上述驱动用控制值进行控制的修正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行进空间中配置有丝条的状态下执行上述修正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修正处理中,在上述行进空间中配置有丝条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上述驱动用控制值增加。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丝条状态检测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修正处理中,在上述行进空间中配置有丝条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第二受光部的受光量成为规定值而使驱动用控制值减少。
【文档编号】G01N21/892GK104237253SQ20141023446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4日
【发明者】塚本真一, 德田和郎, 三宅康雄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