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6744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密集金手指、直流稳压电源,所述密集金手指具有至少3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所述控制模块识别与所述密集金手指上接触的被测电极的正负电极之间的分界电极细线,所述控制模块以所述分界电极细线为正负分界线使所述被测电极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形成正负对应的电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使密集金手指上的电极细线的正负极位置随被检测电极正负以及位置而自动对应设置,包容了背光屏顶部FPC电极与金手指电极的叠压偏差,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简单,能实现背光屏的快速自动点亮操作,且对产品的适应性强。
【专利说明】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用于实现将背光屏等器件自动快速点亮或通电检测。

【背景技术】
[0002]传统背光屏质量检测需要人工将背光屏机械定位于治具上,将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与治具的电极对齐,然后压紧点亮,再由操作人员在点亮的照明条件下对背光屏的质量进行检测分类。目前,随着背光屏产量的增加以及生产自动化的需要,需要开发背光屏自动检测设备,因而必须借助特殊装置自动将背光屏进行点亮。由于机械制造的误差,背光屏顶部FPC电极位置实际上有一定的印刷偏差以及机械对位控制误差,在自动检测设备上采用传统的普通对位接电方法,有可能导致背光屏顶部的FPC电极与对应治具正负电极同时相接的现象,出现优等品也点不亮的情况,严重影响背光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和检测效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快速高效的自动接电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可实现将背光屏等电子器件快速准确自动接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密集金手指、直流稳压电源,所述密集金手指具有至少3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所述控制模块识别与所述密集金手指上接触的被测电极的正负电极之间的分界电极细线,所述控制模块以所述分界电极细线为正负分界线使所述被测电极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形成正负对应的电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具有FC连接线接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FC连接线与所述密集金手指的电极细线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密集金手指的每条电极细线的宽度小于被测电极间距。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电极与所述电极细线相平行或以夹角电接触。
[0008]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密集金手指上的电极细线供电正负极,可随被检测电极正负以及位置而自动对应设置,即密集金手指上的电极可以随着背光屏顶部FPC被测电极的位置而对应移动,包容了背光屏顶部FPC电极与金手指电极的叠压偏差,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简单,能实现背光屏的快速自动点亮操作,且对产品的适应性强,点亮成功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框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密集金手指与被测电极正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集金手指与被测电极非正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3]实施例1:
[0014]参照图1、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密集金手指30、直流稳压电源40、被测电极50,控制模块10与密集金手指30通过FC连接线与FC连接线20相连接。
[0016]密集金手指30上具有至少3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31,本实施例优选为13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3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密集金手指电极细线与被测电极正常接触示意图,13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31由al到ml依次编号,其宽度NI为0.1mm,两条细线间间距N2为0.075mm,被测电极由Al、BI两极组成,Al极为正极,BI极为负极,其宽度N3为0.6mm,间距N4为0.2mm,电极细线与被测电极平行,电极细线31通过FC连接线与控制模块10电连接。
[0017]将待测的背光屏顶部的被测电极50靠压在密集金手指的电极细线31上,如图2所示,被测电极的Al极与密集金手指上的cl、dl、el电极细线相叠压,BI极与密集金手指I上的gl、h1、il电极细线相叠压;密集金手指30通过FC排线20与控制模块10连接,控制模块10的单片机向密集金手指30按顺序快速地发出微弱正负信号;在本案例中,为防止与同一 FPC被测电极接触的电极细线同时通入正负电信号,而产生误判断的情况,使正负电信号在一定间隔的两条电极细线间通入,所设定的间隔距离必须大于电极细线与FPC被测电极相接触的总宽度,小于正负极的总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选电极细线间隔条数为3,其电信号通入情况为,首先使al为正,el为负,这时电极细线与FPC电极并不能形成回路,则到下一条电极细线bl为正,fl为负,仍然不能形成回路,直到Cl为正,gl为负时,cl、gl电极细线与FPC被测电极形成回路,单片机5判断Cl与FPC电极正极接触,gl与FPC被测电极负极接触;当形成回路后,通负电的电极细线上的信号保持,通正电的电极细线上的信号往前推进,则gl仍然为负,dl为正,如此类推直到fl为正时,电极细线与FPC电极不能形成回路,则可以判断fl为正负的分界线;然后按照上述逻辑判断结果,控制模块10控制晶体管阵列60为密集金手指30通入额定的电流或者额定的电压,f I不通电,al到el通入直流稳压电源40的正电,gl到ml通入直流稳压电源40负电,回路产生电流,点亮背光屏,完成接电。
[0018]实施例2:
[0019]在本实施例中的密集金手指具有24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如图3所示的密集金手指与被测电极非正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极细线32共24条,由a2到x2依次编号,其宽度NI为0.085mm,两条细线间距N2为0.035mm,FPC被测电极50由A2、B2、C2三极组成,A2、B2极为负极,C2极为正极,其宽度N3为0.7mm,间距N4为0.12mm电,电极细线与FPC电极成15°夹角。
[0020]将被测电子器件的FPC被测电极靠压在密集金手指上,FPC被测电极的A2极与密集金手指I上的c2、d2、e2、f2、g2、h2电极细线相叠压,B2极与密集金手指上的j2、k2、12、m2、n2、o2电极细线相叠压,C2极与密集金手指上的q2、r2、s2、t2、u2、v2电极细线相叠压;密集金手指30通过FC排线20与控制模块10连接,控制模块10的单片机向密集金手指30按顺序快速地发出微弱正负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与同一 FPC被测电极接触的电极细线同时通入正负电信号,而产生误判断的情况,使正负电信号在一定间隔的两条电极细线间通入,所设定的间隔距离必须大于电极细线与FPC单电极相接触的总宽度,小于FPC正负极间距的总宽度;在本案例中选电极细线间隔条数为6,其电信号通入情况为,首先使x2为正,q2为负,这时电极细线与FPC被测电极并不能形成回路,则到下一条电极细线《2为正,p2为负,仍然不能形成回路,直到u2为正,o2为负时,u2、o2电极细线与FPC被测电极形成回路,单片机判断u2与FPC被测电极正极接触,o2与FPC被测电极负极接触;当形成回路后,通负电的电极细线上的信号保持,通正电的电极细线上的信号往前推进,则02仍然为负,t2为正,如此类推直到p2为正时,电极细线与FPC被测电极不能形成回路,则可以判断P2为正负的分界线;然后按照上述逻辑判断结果,控制模块10控制晶体管阵列60,将P2左侧的电极细线与直流稳压电源40的正极相连,将p2右侧的电极细线与直流稳压电源40的负极相连,则产生回路电流,完成对电子器件的检测。
[0021]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的密集金手指、直流稳压电源,所述密集金手指具有至少3条相互独立的电极细线,所述控制模块识别与所述密集金手指上接触的被测电极的正负电极之间的分界电极细线,所述控制模块以所述分界电极细线为正负分界线使所述被测电极与所述直流稳压电源形成正负对应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有FC连接线接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FC连接线与所述密集金手指的电极细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集金手指的每条电极细线的宽度小于所述被测电极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自动接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电极与所述电极细线相平行或以夹角电接触。
【文档编号】G01R1/04GK204154746SQ20142048029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谢锐涛, 王双喜, 李润钿, 叶家星, 刘高山 申请人:汕头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