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称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6843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称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称重装置,所述防水称重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托盘、与所述壳体形成密封腔的软膜、容器;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容器之间设有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所述软膜,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与所述软膜的下表面接触。
【专利说明】一种防水称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3]目前,防水称重装置采取的结构为:多个称重传感器固定在一个底座上,在每个称重传感器上连接一个托盘,再用一张作为软膜的弹性变形膜覆盖所有托盘且软膜与壳体密封连接。这样软膜与壳体将传感器密封包在密封空腔中达到防水目的。由于多个称重传感器共用一张软膜,每个称重传感器又需要各自计重,各个托盘上重量不一,对软膜施加的力不一样,相互之间必有称重干扰,所以导致每个称重传感器都不能准确称重。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防水称重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一种防水称重装置,避免了称重干扰、提高了称重的精确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称重装置,所述防水称重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托盘、与所述壳体形成密封腔的软膜、容器;其中,
[0008]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容器之间设有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所述软膜,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与所述软膜的下表面接触。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上壳体,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软膜包括承重区,所述承重区的外围为变形区。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软膜还包括有与所述壳体接触形成密封腔的粘接区,所述粘接区位于所述变形区的外围。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承重区、所述变形区、所述粘接区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承重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粘接区的厚度,且所述粘接区的厚度大于所述变形区的厚度。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变形区与所述粘接区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变形区与所述粘接区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变形区与所述承重区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所述变形区与所述承重区的下表面具有高度差,所述变形区与所述粘接区的厚度小于所述承重区的厚度。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变形区为波浪形。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承重区与所述变形区的厚度相同。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承重区为波浪形。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容器底部设有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与所述承重区相接触。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防水称重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称重装置,该防水称重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托盘、与所述壳体形成密封腔的软膜、容器;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容器之间设有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所述软膜,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与所述软膜的下表面接触;由此,消除了现有防水称重装置的称重干扰、提高了称重的精确度并节省了材料、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避免了现有防水称重装置共用的一张软膜在损坏时进行整张软膜的更换所造成资源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防水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防水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软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软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软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软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软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防水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防水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防水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0,防水称重装置;11,容器;12,壳体;121,上壳体;122,底座;13,称重传感器;14,螺丝;15,软膜;151,承重区;152,变形区;153,粘接区;16,托盘;161,托盘的厚承重区;162,托盘的避空区;17,电源模块;18,处理模块;1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水称重装置10包括:壳体12、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13、托盘16、与壳体12形成密封腔的软膜15、容器11 ;称重传感器13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2的底面上,称重传感器13的另一端固定有托盘16,托盘16与容器11之间设有与称重传感器13对应的软膜15,托盘16的上表面与软膜15的下表面接触。
[0032]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如图1所示,防水称重装置10包括:壳体12、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13、托盘16、与壳体12形成密封腔的软膜15、容器11 ;其中,称重传感器13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2的底面上,称重传感器13的另一端固定有托盘16,托盘16与容器11之间设有与称重传感器13对应的软膜15,托盘16的上表面与软膜15的下表面接触。其中,壳体12可包括底座122、上壳体121,底座122与上壳体121之间设有密封圈19。软膜15可为弹性变形膜,软膜15包括承重区151,承重区151的外围为变形区152。软膜15还包括有与壳体12接触形成密封腔的粘接区153,粘接区153位于变形区152的外围。
[0035]如图1所示,防水称重装置10还包括:处理模块18,电源模块17 ;处理模块18与称重传感器13电连接,处理模块18与电源模块17电连接;其中,处理模块18可为含有CPU或MCU系统的模块,还可以是其他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模块17可为电池。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以防水称重装置10中称重传感器13与软膜15的数量为两对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水称重装置10进行说明,在实际使用中,称重传感器13与软膜15为一一对应,且数量不少于I对,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称重传感器13与软膜15的数量不做限制。
[0037]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软膜的形状可为圆形、矩形、异形等任何形状。软膜与上壳体可通过胶粘接在一起,也可采用模内二次注塑、螺钉打紧、设置固定架等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
[0038]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13的一侧通过螺丝14固定在壳体12上,同时,在称重传感器13的另一侧通过螺丝14固定在托盘16上,从而使得称重传感器13固定在壳体12与软膜15形成的密封腔内。
[0039]实施例二
[0040]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中,仅给出了 I个称重传感器13和I张软膜15的结构示意图,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称重装置做进一步说明,更进一步的对称重传感器13与软膜15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阐述。
[0041]如图2所示,容器11用于盛放称重物,上壳体121与底座122通过密封圈19密封连接,称重传感器13 —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2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托盘16,托盘16中部厚,边缘薄,软膜的粘接区153与上壳体121粘接固定,软膜15固定的位置为托盘16的上方,并且与托盘16的上表面接触。软膜15的承重区151的尺寸大小与托盘16的厚承重区161对应,软膜15的边缘为变形区152,软膜15的变形区152与托盘16的避空区162对应。上壳体121内部固定有电源模块17、处理模块18。称重传感器13、电源模块17与处理模块18电连接。上壳体121与底座122之间夹有密封圈19,上壳体121、底座122与软膜15在称重防水装置10中构成一个密封腔体。称重时,将装有重物的容器11放置到软膜15上,称重传感器13及托盘16同时向下位移,由于托盘16和容器11之间放置了软膜15,并且软膜15的变形区152易于变形,消除了软膜15对重物的托起力,从而提高了称重的准确性。
[0042]在实施例二中底座122与上壳体121是分离的,通过密封圈19密封,在实际应用中,底座122与上壳体121也可以是一体的,构成壳体12。
[00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托盘16分为厚承重区161和避空区162,这里,通过托盘16的避空区161的设置,可消除软膜15的变形区152变形时碰到托盘16造成的干扰。进一步的,由于避空区161的设置,可在清洗软膜时,避免弄破软膜,从而保护软膜,通过避空区161的设置,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装置放心的秤含汤水重物。
[0044]实施例三
[0045]针对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软膜15,承重区151、变形区152还有如下情形:如图3所示,软膜15包括承重区151,变形区152,粘接区153,其中,承重区151、变形区151、粘接区153的上表面平齐,承重区151的厚度大于粘接区153的厚度,且粘接区153的厚度大于变形区152的厚度。如图3所示,承重区151朝下,与变形区152、粘接区153上表面平齐。软膜15的变形区152的宽度L是其厚度T的η倍(η为自然数且η彡10)。
[0046]实施例四
[0047]如图4所示,软膜15由承重区151,变形区152,粘接区153组成,变形区152与粘接区153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平齐,也就是说,变形区152与粘接区153的上表面平齐,变形区152与粘接区153的下表面平齐;变形区152与承重区15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高度差,也就是说,变形区152与承重区151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变形区152与承重区151的下表面具有高度差,变形区152与粘接区153的厚度小于所述承重区151的厚度。这里,承重区151两边均匀分布,变形区152的宽度L是其厚度T的η倍(η为自然数且η彡10)。
[0048]实施例五
[0049]如图5所示,软膜15由承重区151,变形区152,粘接区153组成,且变形区152为波浪形。这里,变形区152的宽度L是其厚度T的η倍(η为自然数且η彡10)。
[0050]实施例六
[0051]如图6所示,软膜15由承重区151,变形区152,粘接区153组成,在实施例五的软膜15的结构的基础上,承重区151的厚度t与变形区152的厚度T相同,变形区152的宽度L是其厚度T的η倍(η为自然数且η彡10)。
[0052]实施例七
[0053]如图7所示,软膜15由承重区151,变形区152,粘接区153组成,在实施例六的软膜15的结构的基础上,变形区152与承重区151全为波浪形。
[0054]实施例八
[0055]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壳体121外形为矩形,软膜15外形为矩形,由承重区151、变形区152及粘接区153组成。本实施例内置4个软膜15、4个称重传感器13及4个容器11,电源模块17与处理单元18电连接,4个称重传感器13与处理单元18电连接。
[0056]实施例九
[0057]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壳体121外形为三角形,软膜15外形为圆形,由承重区151、变形区152及粘接区153组成。本实施例内置3个软膜15、3个称重传感器13及3个容器11,电源模块17与处理单元18电连接,3个称重传感器13与处理单元18电连接。
[0058]实施例十
[0059]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防水称重装置10设置一个盛放待秤物的容器11,在上壳体121上密集布置多个软膜15及多个称重传感器13,称重传感器13序号分别为Al、
Α2......An,每个称重传感器13所秤重量为Tl、T2......Tn,容器11为任意形状,容器11
放置在上壳体121所形成的区域内,容器11内所称重物的重量T = Τ1+Τ2+......Τη。
[0060]这里,实施例八、实施例九、实施例十是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提供的防水称重装置10的结构的具体应用。
[00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的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称重装置10,在底座122上固定有承重传感器13,称重传感器13另一端固定托盘16,上壳体121与底座122固定连接,上壳体121上粘接软膜15,软膜15的下表面与托盘16上表面接触。底座122上可固定有电源模块17(电池)与处理模块18,称重传感器13、电源模块17、处理模块18之间可为电连接。其中,一个称重传感器13对应一张软膜15。
[0062]进一步的,软膜15中间是承重区151,边缘是变形区152,且变形区152的厚度要小于承重区151的厚度,变形区152的宽度至少是变形区152厚度的10倍。
[0063]进一步的,容器11底部可设有凸出部分,其中,凸出可为整圈的筋位或者凸点,容器11放置到软膜15上,凸出部分处于软膜15的承重区151内。
[0064]进一步的,底座122、上壳体12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9,上壳体121上粘接有软膜15,底座122、上壳体121及软膜15形成一个密封空腔。
[0065]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的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称重装置10称重时,将待称重物放入容器11,将容器11放置到软膜15上,称重传感器13及托盘16同时向下位移,由于托盘16和容器11之间有软膜15,并且软膜15的变形区152易于变形,消除了软膜15对容器11的托起力,从而提高了称重的准确性。上壳体121、底座122与软膜15将防水称重装置10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称重装置可称含有汤汁的食物,此外,防水称重装置可进行清洗,而不必担心水进入装置本身造成破坏。
[00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称重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称重传感器、托盘、与所述壳体形成密封腔的软膜、容器;其中, 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容器之间设有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的所述软膜,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与所述软膜的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上壳体,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膜包括承重区,所述承重区的外围为变形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膜还包括有与所述壳体接触形成密封腔的粘接区,所述粘接区位于所述变形区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区、所述变形区、所述粘接区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承重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粘接区的厚度,且所述粘接区的厚度大于所述变形区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与所述粘接区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变形区与所述粘接区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变形区与所述承重区的上表面具有高度差,所述变形区与所述承重区的下表面具有高度差,所述变形区与所述粘接区的厚度小于所述承重区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为波浪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区与所述变形区的厚度相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区为波浪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设有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与所述承重区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称重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文档编号】G01G21/00GK204188251SQ20142050026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何广森 申请人:西安乐食智能餐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