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落球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302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自动落球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球实验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实验准确性高、效率高的自动落球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电子产品在上市前均需要对其可靠度及应力抗性进行验证,业界通常采用落球实验来对样品进行冲击检测获取相关参数。然而,目前现有的落球实验仍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这种作业通常存在手工误差进而导致实验准确性差,而且人工作业效率较低,因此现有的人工落球实验已无法满足客户高准确性及高效率的需求。故,需进一步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实验准确性高、效率高的自动落球实验装置。一种自动落球实验装置,包括承载单元和落球单元,该承载单元包括可相对移动的枢接部和移动平台,该落球单元包括连接线及与该连接线连接的落球,该落球通过该连接线与该枢接部连接,还包括设置单元和控制单元,该设置单元包括主机及与主机相连的显示器,该主机装载有落球实验软件,该主机配合显示器及控制单元利用落球对移动平台上的样品进行自动化落球实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自动落球实验装置中通过设置单元、承载单元、控制单元及落球单元之间配合,将传统的人工落球测试转变成由测试软件设置的精确参数,各单元之间的自动化配合准确控制落球的高度及运动轨迹,整个全自动话的落球实验过程中无需人工作业,从而大大提升整个落球实验的准确性和测试效率。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动落球实验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自动落球实验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本发明自动落球实验装置中设置单元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自动落球实验装置100设置单元10承载单元20控制单元30落球单元40主机11显示器12滑轨13底座14顶面111底面112侧面113开关114行程电路115延时电路116延时器117移动平台21支撑架22承载板211滑槽212凹槽213支撑柱221横梁222枢接部31触发单元32连接单元33电磁阀34第一侧面311第二侧面312操作面313连接环314基板321电磁引脚322支撑板323触发棒324竖直段3211水平段3212旋转气缸331摆臂332缓冲气缸333连接线334导轮335夹线器336自由端3321落球管41限位插销42落球43顶盖411管壁412穿孔4111定位孔412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3,为本发明自动落球实验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自动落球实验装置100包括设置单元10、承载单元20、控制单元30及落球单元40。具体的,该设置单元10包括主机11、与该主机11相连的显示器12、滑轨13及底座14。该主机11具有顶面111、与该顶面111相对设置底面112、及侧面113。本实施例中,该主机11呈长方体状,也即该主机11的侧面113数量为四个。该主机11位于其中一侧面113设置有电源开关114以控制该主机11的开机或关机。该主机11装载有落球实验软件。请一并参阅图3,该主机11内部设置有主板(图未示),该主板上设置有行程电路115、延时电路116及延时器117。该显示器12设置在该主机11的另一侧面113上并与该主机11电性连接。该显示器12作为该主机11的操作显示界面,该显示器12与该主机11配合设置调控实验元件的相关程序及参数以实现设定、存储、控制及监控等功能。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器12和电源开关114设置在该主机11的相邻两个侧面113上。所述滑轨13设置在该主机11的顶面11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3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滑轨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底座14设置在该主机11的底面112上。本实施例中,该底座14的数量为4个,该4个底座设置在该主机11底面112的四角处用以支撑固定整个自动落球实验装置100。该承载单元20包括一移动平台21和一支撑架22。该移动平台21和支撑架22相互间隔设置。该移动平台21设置在所述滑轨13上。该移动平台21包括一承载板211及设在在该承载板211底面的滑槽212。该承载板211呈矩形平板状。该承载板211的整个表面均匀设置相互间隔的若干凹槽213用以加强该承载板211与样品50之间的摩擦力,提升样品50放置的稳固性。所述滑槽212的数量为两个,该滑槽212对应该设置单元10的滑轨13设置。该滑槽212与该承载板211一体成型。该滑槽212嵌设收容所述滑轨13,也即该移动平台21通过该滑槽212滑动设置该设置单元10的滑轨13上。该承载板211与该设置单元10的主机11间隔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22设置在该主机11的顶面111上并位于远离所述电源开关114一侧的边缘。该支撑架22包括两支撑柱221及设置在该支撑柱221顶端的横梁222。所述两支撑柱221相互间隔设置在该两滑轨13的外侧。每一支撑柱221呈长方体状。可以理解的,该支撑柱22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长方体状,其可根据具体的空间适应性需求进行变形,如圆柱状、多边形柱状等。所述横梁222探设在该两支撑柱221的顶端用于连接固定所述控制单元30。本实施例中,该横梁222呈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架22与该主机11一体成型设置。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支撑架22与该主机11也可先分别形成然后组装在一起。所述控制单元30包括与该支撑架22的横梁222连接固定的枢接部31、设置在该枢接部31上的触发单元32、连接单元33和电磁阀34。具体的,该枢接部31在竖直方向上大致呈长方体状。该枢接部31沿水平方向上可滑动地连接在该横梁222上,从而方便调整该枢接部31与移动平台2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该枢接部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11、第二侧面312及连接该第一侧面311和第二侧面312的操作面313。该第一侧面311和第二侧面312均为平整的表面、该操作面313位于靠近所述电源开关114一侧,该操作面313为一弧面以方便操作者在实验时扶持避免刮伤或造成不适感。该枢接部31位于该第二侧面312上设置有连接环314。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环314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连接环314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并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环314的数量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适当选择。所述触发单元32包括基板321、设置在该基板321上的电磁引脚322、设置在枢接部31底端的支撑板323,及设置在支撑板323上的触发棒324。该基板321大致呈“L”状。该基板321包括竖直段3211和水平段3212。该竖直段3211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该枢接部31第一侧面311的底端。所述水平段3212自该竖直段3211的底端水平延伸。也即该水平段3212与该竖直段3211垂直设置。该电磁引脚322设置在该水平段3212上。该电磁引脚322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电磁引脚322对应该触发棒324设置。该支撑板323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枢接部31的底端并与该竖直段3211相互间隔。该支撑板323位于该水平段3212的上方并与其间隔设置。该触发棒324设置在该支撑板323的底面上并朝向该水平段3212。该触发棒324枢接在该支撑板323上并可相对于该支撑板323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该触发棒324大致呈圆柱状。当该触发棒324向下移动时会延伸至该两个电磁引脚322之间产生电磁感应,实现该两电磁引脚322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使该主机11内电路板上的行程电路115和延时电路116同时导通,进而启动落球实验。优选的,该触发棒324的向下移动的距离为3mm。所述连接单元33包括连接的旋转气缸331、摆臂332、缓冲气缸333、连接线334、导轮335及夹线器336。具体的,该旋转气缸331设置在该枢接部31第一侧面311的中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气缸331大致呈长方体状。该摆臂332可旋转的枢接在该旋转气缸331上。本实施例中,该摆臂332相对该旋转气缸331的最大旋转角度为200度。该缓冲气缸333与该摆臂332的自由端3321连接固定,该缓冲气缸333设置在该旋转气缸331和连接线334之间进行缓冲,减小该旋转气缸331对连接线334的拉伸力,延长该连接单元33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缓冲气缸333对连接单元33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缓冲,可大大减少落球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该连接线334的一端与该缓冲气缸333连接并依次延伸经过导轮335和夹线器336。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线334为尼龙线。该导轮335设置在该枢接部31的顶端。本实施例中,该导轮335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导轮335对称设置在该枢接部31顶端的相对两侧,该导轮335一步调整该连接线334布线路径及角度,提升该连接线334移动的连贯性。该夹线器336设置在该枢接部31的顶端并位于该两个导轮335的中间,在电性导通的情况下该夹线器336夹紧该连接线334来控制连接线334的具体位置。当电磁引脚322断电时,所述延时器117控制延时电路116通过夹线器336将所述连接线334夹住延时放开。优选的,延时范围为0.1秒至1秒。本实施例中,该延时器117控制延时电路116延时0.1秒。所述电磁阀34设置在该枢接部31第一侧面311的顶端,该电磁阀34位于所述旋转气缸331和导轮335之间。本实施例中,该电磁阀34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电磁阀34分别对应该旋转气缸331和夹线器336设置。该电磁阀34在电性导通的情况下控制该旋转气缸331和夹线器336进气或出气,从而提升二者旋转或闭合的连续性。所述落球单元40包括落球管41、限位插销42及落球43。具体的,该落球管41沿竖直方向呈中空的圆筒状。该落球管41包括一顶盖411及管壁412。该顶盖411上开设穿孔4111供所述连接线334穿过。该落球管41的管壁412开设两列定位孔4121,该两列定位孔4121相对设置,每一列定位孔4121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并相互间隔设置。该落球管41与该枢接部31的连接环314配合固定,也即所述两个连接环314套设在该落球管41的管壁412上。该管壁412的外径与该连接环314的内径相等。该落球管41定义一落球通道供落球43自由下落并约束落球的下落方位。该限位插销42选择性地插设于该落球管41的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定位孔4121中以对落球43进行定位。也即该限位插销42始终位于该落球43的上方。该落球43连接在该连接线334相对所述缓冲气缸333的一端并收容在该落球管41的落球通道中。该自动落球实验装置100工作时,将需要测试的样品50放置在所述承载板211的顶面上,该样品50覆盖部分凹槽213。通过电源开关114启动主机11并设置落球实验相关参数;启动测试,触发单元32的触发棒324下移动3mm至两电磁引脚之间,此时电路板上的行程电路115和延时电路116同时启动,电磁阀34控制摆臂332相对旋转气缸331逆时针向上旋转,落球43在该落球管41中自由落体冲击样品50的待测部位,落球43下落冲击样品后停留1秒钟后,触发棒324上移动复位,行程电路115断开,摆臂332相对旋转气缸331顺时针向下旋转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延时器117控制延时电路116通过夹线器336将所述连接线334夹住延时0.1秒后放开,该落球43及连接线334复位。然而,该移动平台21和枢接部31相对滑动调整样品的位置对下一个测试点进行重复作业,如此则可实现落球实验的自动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自动落球实验装置100中通过设置单元10、承载单元20、控制单元30及落球单元40之间配合,将传统的人工落球测试转变成由测试软件设置的精确参数,各单元之间的自动化配合准确控制落球的高度及运动轨迹,整个全自动话的落球实验过程中无需人工作业,从而大大提升整个落球实验的准确性和测试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像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