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99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风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风力机长时间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其很容易老化、变形,从而导致叶尖自然弯曲变形产生下垂现象,导致叶尖碰到在其下方的安全栏杆及转动轴,一旦风机运行,会造成转动轴扭曲损坏。另外一些材料为玻璃钢的叶片,由于其一般采用环氧树脂以及玻璃纤维布压制而成,其耐候性能较差,使用时间稍长,就再其迎风面上出现龟裂,当龟裂到一定程度时,叶片就容易发生断裂,下落的叶片容易将风筒打坏,严重时容易造成减速箱壳体的龟裂,使整个风机损坏瘫痪,给生产带来了不必要的影响,有时风叶还会被摔出风筒,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所述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设置于风力机的风筒内部,且位于叶片的下方,其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顶靠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保护装置、位于所述保护装置右侧的检测结构及位于所述检测结构右侧的定位装置,所述顶靠装置包括第一顶靠板、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板下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右侧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竖杆、位于所述竖杆左侧的第二斜杆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固定杆,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方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上方的第二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下方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第二支撑柱,所述检测结构包括第四固定块、位于所述第四固定块上方的轨道环、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上方的水平板、位于所述水平板上方的缓冲垫、位于所述缓冲垫之间的固定架及位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接近开关,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侧的第二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左侧的第三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三弹簧左侧的顶靠块,所述第二旋转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下方的第一水平部,所述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右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一矩形槽。

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轴转连接。

所述第一旋转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四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第四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右表面上设有凹槽。

所述轨道环呈半圆环状,所述轨道环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环上设有轨道孔,所述轨道孔呈半圆环状。

所述水平板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呈长方体,所述缓冲垫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第二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上方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左端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第二定位杆呈L型,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第三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三竖直部上方的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靠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叶片叶尖下垂及断裂进行实时有效的检测,检测效果准确且效率高,同时叶尖断裂下落时不会对本检测装置造成损坏,采取了充分的保护措施,从而可以大大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设置于风力机的风筒2内部,且位于叶片1的下方,其包括支撑板3、位于所述支撑板3下方的顶靠装置4、位于所述支撑板4上方的保护装置5、位于所述保护装置5右侧的检测结构6及位于所述检测结构6右侧的定位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3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3的右端与所述风筒2固定连接。所述顶靠装置4包括第一顶靠板41、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板41下方的第一斜杆42、位于所述第一斜杆42右侧的支撑杆45、位于所述支撑杆45上方的竖杆44、位于所述竖杆44左侧的第二斜杆43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45上的固定杆46。所述支撑杆45呈L型,所述支撑杆45包括第一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下方的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竖直部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贯穿所述风筒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4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贯穿所述固定杆46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6的左表面与所述风筒2的右表面接触。所述第一顶靠板4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顶靠板4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板4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斜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杆44呈长方体,所述竖杆44竖直放置,所述竖杆44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杆4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右表面接触,所述竖杆44的右表面与所述风筒2的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斜杆43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43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43的右端与所述竖杆4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装置5包括第一支撑柱5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1上方的第一固定块5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2上方的第一旋转杆53、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53上方的第二固定块5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54上方的第三固定块55、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55上方的第二旋转杆56、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杆56下方的第一弹簧57、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53下方的第二弹簧58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1右侧的第二支撑柱59。所述第一支撑柱5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5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5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1的上端设有第一矩形槽511,所述第一矩形槽5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固定块5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5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52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511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51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5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5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5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55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块5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块5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固定块55与所述第二固定块54相互旋转,所述第三固定块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5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弹簧57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59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59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59的上端设有第二矩形槽591,所述第二矩形槽59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弹簧5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杆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59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检测结构6包括第四固定块61、位于所述第四固定块61上方的轨道环62、第三支撑柱63、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63上方的水平板64、位于所述水平板64上方的缓冲垫66、位于所述缓冲垫66之间的固定架65及位于所述固定架65之间的接近开关67。所述第四固定块61呈长方体,所述第四固定块6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6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柱63的下端与所述第四固定块6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柱63可以围绕所述第四固定块61旋转,所述第三支撑柱63的右表面上设有凹槽631,所述凹槽631呈长方体状。所述轨道环62呈半圆环状,所述轨道环62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环62上设有轨道孔621,所述轨道孔621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三支撑柱63上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收容于所述轨道孔621中且可以在所述轨道孔621中移动。所述水平板64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板6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柱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6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缓冲垫66呈长方体,所述缓冲垫66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近开关67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6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65呈L型,所述固定架65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板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65的另一端压住所述接近开关67。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7包括第一定位杆7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71左侧的第二定位杆72、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72左侧的第三弹簧73及位于所述第三弹簧73左侧的顶靠块74。所述第一定位杆71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杆71包括第二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上方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左端收容于所述凹槽631中从而可以对检测结构6进行初步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杆72呈L型,所述第二定位杆72包括第三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三竖直部上方的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三竖直部与所述第三水平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三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三竖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平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弹簧7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三弹簧7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7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3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靠块7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74呈长方体,所述顶靠块74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三支撑柱63的右表面上,防止所述第二支撑柱63向右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中的接近开关67为通用件,在市场上能够买到,本发明在使用时,接近开关67对叶片进行实时检测,当叶片1旋转时,只要其中的任何一片发生下垂,导致叶片1与接近开关67的距离变近,当距离小于一定值时,接近开关67监测到叶片1下垂,从而使风力立即停机,再进行人工维修,从而避免造成设备损坏,减少经济损失,由于叶片的螺钉松弛和叶片断裂,均会导致叶片1瞬间下落,此时接近开关67可能还来不及发出检测信号,叶片1就已经打落在接近开关67上,因此通道缓冲垫66的设置,可以防止接近开关损坏,同时第三支撑柱63开始逆时针旋转,落在第二旋转杆56上,对第三支撑柱63起到较好的支撑保护作用,此时接近开关发出检测信号,进行及时报警及控制风机停机。至此,本发明风力机叶片损坏检测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