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72028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特别涉及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薄层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蕾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广藿香是传统的芳香化湿良药,功能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广藿香还可与其他药材配伍,制成多种中药复方品种,例如以广藿香为君药的加味藿香正气软胺囊、藿香清胃胶囊、纯阳正气丸等。这些中药复方品种以起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己上市的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品种(参见表1)中,大部分品种的质量标准中还没有涉及广藿香的鉴别方法,而另一部分品种虽涉及该药的鉴别方法,但是其方法均是对挥发油或者药材原粉的鉴别,无对水煮后成分的鉴别方法。本发明曾经使用广藿香药典标准中的鉴别方法对苍霍消食散的百秋李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该方法后续检视复杂,且本品中未检出对照品一致的主斑点。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复方品种的质量控制越来越严格,急需找到一种稳定、可靠、简便的薄层色谱法,能准确、有效的对中药复方中广藿香成分进行鉴别。

就现有技术而言,检视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薄层色谱均在日光下进行,但研究发现在日光下检视达不到理想的鉴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紫外灯下检视广藿香薄层色谱的技术方案,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应用广泛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同时有助于完善与广藿香有关的药品质量标准。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所述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广藿香对照药材,加入正己烷,超声处理,过滤,滤液浓缩,即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待测样品粉末(或取待测样品液体,浓缩,加淀粉,干燥),加入正己烷,超声处理,过滤,滤液浓缩,即制得供试品溶液;

(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待测样品处方比例取缺广藿香的其他药材,制备不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粉末/液体,取和待测样品相同量,再照步骤(2)中自“待测样品粉末/固体/液体”后起,同法操作,所得浓缩液即为阴性样品溶液(缺广藿香的样品溶液);

(4)用毛细管点样器分别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各1~100μL,依次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取石油醚、丙酮混合,作为展开剂,置于干燥洁净的层析缸中,将步骤(4)得到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晾干;

(6)检视薄层色谱板,得到结果进行鉴别,待测样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样品无此斑点;

所述待测样品为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加入正己烷的量为广藿香对照药材质量的1~100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加入正己烷的量为待测样品粉末质量的1~100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展开剂中石油醚与丙酮的体积比为9∶2。

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检视薄层色谱板为在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

优选地,所述鉴别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广藿香对照药材1g,加正己烷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即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其中广藿香工艺为提取的相当于含广藿香4.5g的待测样品粉末(或取其中广藿香工艺为原粉的相当于广藿香1g的待测样品固体;或取相当于含广藿香4.5g的待测样品液体,浓缩至每1ml相当于含原药材2g,加相当于处方量50%~70%的淀粉,干燥),加正己烷5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即制得到供试品溶液;

(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待测样品处方比例取缺广藿香的其他药材,制备不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样品,取和待测样品相同量,再照步骤(2)中自“待测样品粉末/固体/液体”后起,同法操作,所得浓缩液即为阴性样品溶液;

(4)用毛细管点样器分别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各2~5μL,依次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将石油醚(60~90℃)和丙酮按照体积比为9∶2混合均匀,作为展开剂,置于干燥洁净的层析缸中,将步骤(4)得到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晾干;

(6)置于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得到薄层色谱图,得到结果进行鉴别,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样品无此斑点。

本发明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结合色谱图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方法二)与广藿香药典标准中的鉴别方法(方法一)进行比较。方法一:检不出,点样量太大、耗费工时,检视也需喷显色剂加热、方法均较复杂。方法二: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点样量少、节约工时,检视不需喷显色剂、方法简单,Rf值适中、分离效果好,图谱清晰。

2.对于中药复方制剂中广藿香的薄层鉴别方法,目前文献和药典上的方法,均是鉴别百秋李醇,暂无对工艺为水煮的广藿香的薄层鉴别方法。感康灵喷雾剂采用药典方法对广藿香进行鉴别(杨昌华等,感康灵喷雾剂等质量标准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21)。复方运脾口服液中,广藿香工艺为水煮,未显示其薄层鉴别方法(郑加豪等,复方运脾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国药师,2010,13(1):98)。柴连口服液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进行薄层鉴别(郑阿利等,柴连口服液鉴别方法改进.中国药同师,2008,11(11):1389)。从文献和药典中不难看出,广藿香工艺中提挥发油的,薄层鉴别基本采用百秋李醇为对照,或者无薄层鉴别方法,工艺为水煮的,目前无鉴别方法,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弥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3.申请人对现有技术中所报道的方法进行了多方尝试和调整,均未取得满意效果。本发明将所做的供试品薄层板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观察到供试品色谱在与药材色谱相应位置处有斑点显示,而阴性无此斑点,证明己经克服了阴性干扰的问题,但分离效果不佳。于是在此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展开剂调整为石油醚-丙酮(9:2),检视得到的结果其分离效果显著,因此将其作为最终采用的技术方案。

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很多含广藿香的己上市中药复方品种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得到的结果见表1,附图3~22。结果证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市场上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品种薄层色谱鉴别,且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广藿香中国药典标准(方法一)所得到的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2为按照广藿香中国药典标准(方法一)所得到的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3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方法二)所得到的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方法二)所得到的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5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沉香化气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6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沉香化气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7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纯阳正气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8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纯阳正气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9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暑症片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10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暑症片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11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四正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12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四正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13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香砂养胃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14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香砂养胃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15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香苏正胃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16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香苏正胃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17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小儿感冒茶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18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小儿感冒茶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19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藿胆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20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藿胆丸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图21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小儿腹泻宁糖浆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示意图;

图22为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得小儿腹泻宁糖浆中广藿香薄层色谱照片;

其中,图1~4、13、14点a为广藿香对照药材的斑点,点b为20110901批小儿感冒颗粒的斑点,点c为201109021批小儿感冒颗粒的斑点,点d为20110903批小儿感冒颗粒的斑点,点e为阴性样品(缺广藿香)的斑点;图5~12、15~22点a为阴性样品(缺广藿香)的斑点,点b为20110901批小儿感冒颗粒的斑点,点c为201109021批小儿感冒颗粒的斑点,点d为20110903批小儿感冒颗粒的斑点,点e为广藿香对照药材的斑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为对小儿感冒颗粒中广藿香的薄层色谱鉴别:

1.仪器与试药

广藿香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21135-201005);处方所用药材(购于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小儿感冒颗粒(本试验室自制,规格:每袋装6g,批号为:20110901);硅胶G板(100mm×100mm,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1)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广藿香对照药材1g,加正己烷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小儿感冒颗粒60g,研细,加正己烷10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待测样品处方比例取缺广藿香的其他药材,制备不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颗粒,取60g,再照步骤(2)中自“加正己烷100mL”起,同法操作,所得浓缩液即为阴性样品溶液;

(4)用毛细管点样器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各2~5μL,依次于工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取石油醚、丙酮,按照9: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作为展开剂,置于干燥洁净的层析缸中,将步骤4得到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晾干;

(6)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得到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样品在此位置无斑点显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为对小儿感冒茶中广藿香的薄层色谱鉴别:

1.仪器与试药

广藿香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21135-201005);处方所用药材(购于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小儿感冒茶(本试验室自制,规格:每块重6g,批号为:20160215);硅胶G板(100mm×100mm,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1)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广藿香对照药材1g,加正己烷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小儿感冒茶36g,研细,加正己烷5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待测样品处方比例取缺广藿香的其他药材,制备不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茶,取36g,再照步骤(2)中自“加入正己烷50mL”起,同法操作,所得浓缩液即为阴性样品溶液;

(4)用毛细管点样器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各2~5μL,依次于工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取石油醚、丙酮,按照9: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作为展开剂,置于干燥洁净的层析缸中,将步骤4得到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晾干;

(6)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得到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样品在此位置无斑点显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中药复方中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为对沉香化气丸中广藿香的薄层色谱鉴别:

1.仪器与试药

广藿香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21135-201005);处方所用药材(购于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沉香化气丸(本试验室自制,规格:每g相当于含原药材1g,批号为:20160408);硅胶G板(100mm×100mm,青岛海洋化工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1)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广藿香对照药材1g,加正己烷3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沉香化气丸7g,研细,加正己烷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待测样品处方比例取缺广藿香的其他药材,制备不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丸,取7g,再照步骤(2)中自“加入正己烷20mL”起,同法操作,所得浓缩液即为阴性样品溶液;

(4)用毛细管点样器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各2~5μL,依次于工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取石油醚、丙酮,按照9:2的体积比混合均匀,作为展开剂,置于干燥洁净的层析缸中,将步骤4得到的薄层板置于层析缸中,展开,取出,晾干;

(6)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得到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样品在此位置无斑点显示。

对比试验1

对于中药复方制剂中广藿香的薄层鉴别方法,目前文献和药典上的方法,均是鉴别百秋李醇,暂无对工艺为水煮的广藿香的薄层鉴别方法。感康灵喷雾剂采用药典方法对广藿香进行鉴别(杨昌华等,感康灵喷雾剂等质量标准研究,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21)。复方运脾口服液中,广藿香工艺为水煮,未显示其薄层鉴别方法(郑加豪等,复方运脾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中国药师,2010,13(1):98)。柴连口服液对广藿香中百秋李醇进行薄层鉴别(郑阿利等,柴连口服液鉴别方法改进.中国药同师,2008,11(11):1389)。从文献和药典中不难看出,广藿香工艺中提挥发油的,薄层鉴别基本采用百秋李醇为对照,或者无薄层鉴别方法,工艺为水煮的,目前无鉴别方法,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弥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对比试验2

取小儿感冒颗粒样品、不含广藿香的阴性样品以及广藿香对照药材分别按照广藿香药典标准(方法一)以及本发明技术方案(方法二)进行薄层色谱鉴别试验。

方法一的结果见图1、2:供试品、阴性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未检出。方法二的结果见图3、4: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阴性样品在此位置无斑点显示。由图易知,方法二色谱图效果优于方法一所做色谱图。

结合色谱图将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方法二)与广藿香药典标准中的鉴别方法(方法一)进行比较。方法一:检不出,点样量太大、耗费工时,检视也需喷显色剂加热、方法均较复杂。方法二: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点样量少、节约工时,检视不需喷显色剂、方法简单,Rf值适中、分离效果好,图谱清晰。

在研究过程中,申请人对现有技术中所报道的方法进行了多方尝试和调整,均未取得满意效果。最终,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所做的供试品薄层板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观察到供试品色谱在与药材色谱相应位置处有斑点显示,而阴性无此斑点,证明己经克服了阴性干扰的问题,但分离效果不佳。于是在此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展开剂调整为石油醚-丙酮(9:2),检视得到的结果其分离效果显著,因此将其作为最终采用的技术方案。

对比试验3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很多含广藿香的己上市中药复方品种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得到的结果见表1,附图5~22。结果证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市场上含广藿香的中药复方品种薄层色谱鉴别,且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

表1按照现有技术与本发明技术方案对己上市中药复方品种进行广藿香鉴别的效果比较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