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5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支撑台座、水流输送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含主筒体、上副筒和下副筒,所述上副筒和下副筒与主筒体分别通过亚克力拼接件连接,所述上副筒和下副筒内均填充有透水石;所述支撑台座包含支撑顶板、支撑底板和支撑螺杆,所述支撑顶板和支撑底板之间通过支撑螺杆连接,在支撑底板上安装有小支撑台,在小支撑台上安装有下副筒;所述水流输送装置包含位于支撑顶板上的供水容器,供水容器通过供水管与上副筒连接,在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门;所述收集装置包含调节管和水流收集容器,所述调节管与下副筒的底部连接,调节管通过调节杆挂在支撑螺杆上;所述主筒体内放置有试样,试样通过击锤分层击实在主筒体内,在试样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安装有铜网电极,在主筒体的内壁上预埋有两个铜圈电极,在主筒体内沿轴线方向等间距的预埋有三对铜丝电极,铜网电极、铜圈电极和铜丝电极均与电导性测量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体沿轴线方向等间距的设有三个测压管接口,每个测压管接口与带有刻度板的测压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接口内设有小块透水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副筒的底部和下副筒的顶部均设有圆形截面环形凹槽和铜网电极卡槽,在圆形截面环形凹槽内预埋有防水密封圈,铜网电极卡在铜网电极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副筒顶部安装有溢水口。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体电导性和渗透性多功能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好主筒体和下副筒,连通供水管与调节管,打开进水阀门,下副筒由下向上充水至下副筒顶部,关闭进水阀门;

步骤2)取一定量试样烘干,称重精确至0.1g,将试样分层装入主筒体,每层厚3cm,用击锤击实;

步骤3)每层试样装好后,微开进水阀门,使试样饱和,当水面略高出试样顶面时,关闭进水阀门,最后一层试样压实结束后,先安装好上副筒,然后再加水饱和试样,当溢水口有水溢出时,关闭进水阀门;

步骤4)按顺序铜网电极、铜圈电极和铜丝电极分别与外加的电导性测定系统连接,打开测定系统测试饱和试样的电导性,并检查各电极是否连接良好;

步骤5)静置数分钟,检查各测压管水位是否与溢水口齐平,检查各接口、拼接处是否漏水;

步骤6)把调节管固定在调节杆上,并使其位置略高于溢水口,然后分开供水管与调节管,把供水管与上副筒联通,打开进水阀门,让水由上部注入上副筒;

步骤7)降低调节杆,造成水位差,水即经过试样,经调节管流出,待测压管水位稳定后,记录测压管的水位,计算各测压管间的水位差;

步骤8)开动秒表,同时用水流收集容器接取经一定时间的渗透水量,并重复几次;

步骤9)用温度计测量供水容器与水流收集容器中水的温度,记录并求出温度平均值;

步骤10)重复操作步骤7)至9);

步骤11)处理实验数据,计算所制备该孔隙比下的渗透系数,处理渗流过程中测得的土壤电导性值。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