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发热功率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46457阅读:3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流量热器法的逆向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发热功率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影响发热功率的因素较多,发热功率测定十分困难,大多数相关研究工作均是基于BERNARDI的热效应模型或者对该模型的优化,但是BERNARDI的热效应模型对单体电池的热分析十分有效,但由于电池组由众多单体电池通过导线焊接串并联而成,在焊接处会存在焦耳热,对于汽车动力电池来说,焊接点会达到上万个,发热量将无法忽略。同时,电池组的热堆积效应会使得中心位置的电池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进而又影响电池内阻,改变电池发热功率,故BERNARDI的热效应模型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发热功率测定方法,用于克服BERNARDI的热效应模型对电池组热分析的不足,测定出焊接连接状态下锂电池组的发热功率,为进一步仿真分析提供支持。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电池发热功率测定方法,所述测定方法适用于动力电池放电状态下,测定方法步骤为:

1)锂电池比热容计算:在绝热容器内先放入质量已知的锂电池,电池经长期放置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倒入温度已知、质量已知、比热容已知的变压器油并封闭容器,待电池温度与油温达到一致后测量油温,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电池比热容;

2)锂电池发热功率测定:将质量已知的电池组完全浸泡在一定质量的变压器油中,整个系统在绝热容器内,对电池组进行恒定电流0.5C放电,记录下电池在不同SOC对应时间下的油温;

3)记录电池组发热功率数据:根据记录的时间点和温度及能量守恒原理,可计算出对应SOC时间点下电池组的发热功率,并记录到表格;

4)计算得出电池组的发热功率-时间拟合曲线函数:根据得到的时间-发热功率表格,对其进行曲线拟合,从而计算得出电池组的发热功率-时间拟合曲线函数;

5)计算得出电池组的发热功率-时间拟合曲线函数:重复以上操作,测定电池组在1C、1.5C、2C、2.5C、3C放电状态下的发热功率,从而计算得出电池组的发热功率-时间拟合曲线函数;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在充电状态下,同样适用该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有对电流量热器法的逆向应用,对焊接串并联的锂电池组,在不同SOC下的进行了发热功率的测定,并通过曲线拟合,得到相应的拟合曲线函数,通过直接测得电池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发热功率,为进一步的分析仿真提供数据支持,可以对焊接状态下的动力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的发热功率测定,简单可靠,易于操作,对动力电池热管理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动力电池发热功率测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发热功率测定方法,所述测定方法适用于动力电池放电状态下,测定方法步骤为:

1)锂电池比热容计算

电池比热容采用混合法测量,首先将m个温度为T0(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的18650电池(质量为M0)放入绝热容器中。再将质量(M1)已知,温度为T1(高于电池温度)的变压器油(比热容为C1)倒入绝热容器中密闭,待10分钟后(可认为电池与变压器油温度达到一致),测量温度为T2。由于将变压器油倒入绝热容器的过程中会有热量损失,同时绝热容器本身会吸收部分热量(看做为损失的热量)为了实验更为精确,在做比热容测定实验前先对系统进行温度补偿。将相同质量(M1)温度为T1的变压器油倒入绝热容器中后,再次测得油温T3,故温度补偿后的比热容计算公式为:(C0MO+C1M1)T2=C0M0T0+C1M1T3

2)锂电池发热功率测定

将n个电池以串并联焊接的方式连接,放入装有质量为M0的变压器油的绝热熔器中密闭。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放电电流0.5C,放电总时间t1,放电完成时变压器油温度为T*,具体步骤如下:

a.记录SOC节点时间和油温,即当SOC为0.9时记录温度T9和放电所用的时间t9以此类推,记录到如下表格。为防止温度分布不均,在系统中加入微型电动搅拌机(自身温度变化所吸收的热量相对于系统可忽略不计),电动搅拌机整体浸入变压器油中,电机功率为P1,工作时间为t1。由于系统绝热,可认为搅拌机的机械能最终转换成热能。为防止电池温度与油温不一致,每隔0.1SOC时间段时,停止放电10分钟,使系统温度达到一致,停止的10分钟不计入锂电池的放电时间;

b.由于绝对绝热环境不可能达到,系统有能量损失。待测定实验完成时记录放电实验总体用时t*(包括每段停止的10分钟),变压器油温T*,关闭搅拌器,待系统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T0时,记录用时t,假定系统在由T0加热到T*和由T*降温到T0时,系统单位时间内热量损失量不变。则在电池组放电过程中,系统单位时间内损失的能量为:ΔQ=(C0M0+C1M1)(T*-T0)/t

3)记录电池组发热功率数据

根据公式Q=(C0M0+C1M1)(Tn-Tn-1)+ΔQ-p1tn,可知在0.1SOC放电时间段内电池发热量。其中Tn和Tn-1分别为每0.1SOC时间段内变压器油的末温(静止10分钟后的稳定温度)和初始温,tn为搅拌机在0.1SOC时间段内搅拌时间(包括静止的十分钟)。根据公式P=Q/t,q=P/m可知单个电池的发热功率q,计算电池每个0.1SOC时间段内电池的发热功率;

4)计算得出电池组的发热功率-时间拟合曲线函数

根据以上数据,对(SOC对应时间,发热功率)9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应表达式为q=f(tsoc);

5)计算得出电池组的发热功率-时间拟合曲线函数

根据以上方法对放电电流在0.5C,1C,1.5C,2C,2.5C,3C时进行放电测试实验,得到相应的q=f(tsoc)拟合曲线函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