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35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风扇具有体积小、转速高的特性,因此产品转动时的稳定度与动平衡相当重要。然而风扇叶片于加工时是一体成形,会有整体重心偏移的情况,造成风扇叶片在转动时或多或少会因重心方位的摆动产生噪音,而风扇转子在制造或组装过程如果产生缺陷,转子在转动时便会产生不平衡振动,导致转子振动,而使质量与使用寿命下降,故确保风扇的稳定转动,乃为制造业者的目标之一。

一般对风扇转子进行平衡检测校正的设备称之为风扇平衡机,通过检测后可显示出被测工件的不平衡量所处的位置和大小,目前的风扇体积厚度越做越精密,导致转动的平衡更难拿捏,故多以加重量的平衡方式生产,但需作业员以人工方式将胶料或金属条涂抹或固定在需要增加重量的部位,因此无法达到高效率生产,且长期使用后较易脱落,会造成风扇因不平衡的运转发出杂音,接着就会磨损加剧而造成寿命减短的结果。

上述风扇平衡校正的手段于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一、以人工方式作业,浪费人力资源,又影响生产效率。

二、以人工方式作业,精准度有待商榷,更可能产生人为疏失。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之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以自动化侦测及自动化补正,增加旋转机构平衡补偿的精准度及作业效率的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工作效率,增加校正准确度的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包含:

至少一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上具有多个凹槽部;一设于该旋转机构一侧的3D物件产生装置,其产生至少一配重物以设置于至少一该凹槽部上或该旋转机构上;及一电性连接该3D物件产生装置的平衡测试装置,该平衡测试装置检测该旋转机构,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该3D物件产生装置,以进行平衡补正。

进一步,所述的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供承载及传递该旋转机构的搬运装置。

进一步,该搬运装置还包含一对该旋转机构进行翻转的翻转机构。

进一步,该平衡测试装置内包含一供检测倾斜角度的侦测模块。

进一步,该平衡测试装置内包含一供计算平衡重量的运算模块。

进一步,该平衡测试装置一侧具有一供旋转该旋转机构的旋转座。

进一步,所述的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还包含一电性连接该平衡测试装置及该3D物件产生装置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供设定自动运作的参数。

进一步,该旋转机构为风扇或马达的其中之一。

进一步,该配重物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流质胶体、金属或高比重金属混合胶的其中之一。

进一步,该平衡测试装置以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等级的平衡标准进行检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利用平衡测试装置及3D物件产生装置对平衡不良的旋转机构进行平衡补偿,以提升工作效率、增加校正准确度。当使用者欲进行旋转机构的平衡检测及平衡补偿时,利用平衡测试装置对旋转机构进行平衡检测,并将测得的检测结果传递给3D物件产生装置,接着由3D物件产生装置依据该检测结果,移动至旋转机构需要调整重量的位置填补至少一配重物,或于凹槽部内填补至少一配重物,然后再次利用平衡测试装置进行检测,直到旋转机构的平衡达到完美,借此完成自动化的平衡补偿机制,而具有高效率及高精度的进步性。

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风扇平衡校正的手段所存在的人工操作、浪费人力资源、影响生产效率及平衡校正准度较差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方块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其中:

旋转机构...1、1a、1b、1c

凹槽部...11、11c

3D物件产生装置...2、2a、2b、2c

配重物...21、21b、21c

平衡测试装置...3、3a

侦测模块...31

运算模块...32

旋转座...33

控制模块...4

搬运装置...5a

翻转机构...51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结构方块图及方块流程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至少一旋转机构1,该旋转机构1上具有多个凹槽部11,该些凹槽部11位于该旋转机构1的正面或反面,且该旋转机构1为风扇或马达其中之一;

一设于该旋转机构1一侧的3D物件产生装置2(3D物件产生装置2是以打印、喷射、喷涂或填装等方式产生3D物件),该3D物件产生装置2产生至少一为固态、粉状或流质的配重物21,并设置于至少一该凹槽部11上,该配重物21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T)、流质胶体、金属(包含铜、锡、碳化钨等)或高比重金属混合胶其中之一;

一电性连接该3D物件产生装置2的平衡测试装置3,供检测该旋转机构1,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该3D物件产生装置2,以进行平衡补正,其中该平衡测试装置3内包含一供检测倾斜角度的侦测模块31、及一供计算平衡重量的运算模块32,且该平衡测试装置3一侧具有一供旋转该旋转机构1的旋转座33,该平衡测试装置3是以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等级(ISO Quality Grades)的平衡标准进行检测,而本实施例则以ISO1941G2.5为代表;及

一电性连接该平衡测试装置3及该3D物件产生装置2的控制模块4,供设定自动运作的参数。

借由上述说明,已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达到以自动化侦测及自动化补正,增加旋转机构1平衡补偿的精准度及作业效率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结构方块图、方块流程图、动作示意图及使用状态图,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可由图中清楚看出,当使用者欲对旋转机构1(本实施例是以风扇为代表)进行自动平衡补偿时,乃将旋转机构1置于旋转座33上,并通过控制模块4设定平衡测试装置3的相关检测参数,其中包括侦测模块31的倾斜角度及运算模块32的重量数值等,故当用户利用平衡测试装置3检测旋转机构1时,若检测结果的平衡标准符合ISO1941 G2.5的规范则不执行补偿作业,反之,则可测得一有关旋转机构1的不平衡位置坐标、及需增加的重量大小的检测结果,并将该检测结果传递给3D物件产生装置2,使3D物件产生装置2依据检测结果在旋转机构1相应位置的凹槽部11处,填补与检测结果相同重量的配重物21。然后由平衡测试装置3再次检测,同样的,若检测结果正常即不进行补偿作业,否则便继续由3D物件产生装置2执行补正动作。但若补正动作所需的时间材料成本超过设定值,则放弃补正动作。藉此,使平衡补偿机制完全机械化,以提高平衡作业的精准度,也同时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为疏失。

另请同时配合参阅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及实施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更包含至少一搬运装置5a,该搬运装置5a供承载及传递该旋转机构1a,且该搬运装置5a包含一翻转机构51a,翻转机构51a对该旋转机构1a进行翻转,借此,通过搬运装置5a进行旋转机构1a的传递作业,以先将旋转机构1a传递至平衡测试装置3a进行检测,并由3D物件产生装置2a执行平衡补正,此时若有需要则透过翻转机构51a将旋转机构1a翻转(此翻转动作亦可由机械手臂执行),以供3D物件产生装置2a由背面进行平衡补正,最后,再由搬运装置5a将旋转机构1a运往下一工作站。如此,更可将平衡补偿作业,由进料、侦测、补偿到出料的作业过程完全自动化,再次提升作业效率。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是将3D物件产生装置2b的填补动作,改为填补在旋转机构1b的扇叶上,同样可达成平衡补正的目的,配合前述翻转机构的动作,则可于旋转机构1b的扇叶正反面的表面进行,因无凹槽部可容置配重物21b,故该配重物21b的材质须为胶质或金属胶质等具附着力的材质。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亦可视平衡补正作业的情况需求,利用3D物件产生装置2c,同时于至少一凹槽部11c及旋转机构1c的扇叶正反面同时设置配重物21c,而达到更精确的补正目的。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习用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

一、自动平衡检测与自动平衡补正的完全自动化作业流程,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校正精准度。

二、利用3D物件产生装置2对旋转机构1的正反面执行补偿作业,可精密控制配重物21的重量,提升补正准度,减少重复检测、重复加重的问题。

三、自动化作业可减少人事成本、降低人为疏失、提高产品良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高转速轴承自动平衡补偿装置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