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642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在制造过程中或出厂前进行密封、压力或性能等测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现有的智能阀门检测试验台通常采用一个进液口高低压切换的方式进行打压,升压速度快,在升压的过程中,流体具有冲击,使检测到阀门内部的压力忽高忽低,尤其在压力接近目标值时,升压速度快,且液体冲击使压力显示值不稳定,造成检测精度低。因此急需一种冲击小、接近目标压力时升压平稳、检测精度高的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小、接近目标压力时升压平稳、检测精度高的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左边的左牌坊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牌坊,所述左牌坊和中牌坊上均设有密封盘,还包括控制系统、高低压系统和顶压系统,所述顶压系统用于阀门密封性能实验时压紧与阀门的阀口相配合的密封盘,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高低压系统对阀门进行高低压供水,其中,还包括脉动消除器,所述脉动消除器用于所述高低压系统向阀门两端同步增压供水时,减缓低压向高压切换产生的压力脉动,所述脉动消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进液口和一对出液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高低压系统的换向阀的阀体出水管相连接,一个出液孔与阀门左端的进水管相连接,另一个出液孔与阀门右端的进水管相连接;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壳体的中腔内,所述平衡装置用于均衡所述平衡装置的转臂两侧的压力;若干个同步器,所述同步器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下环壁上,所述同步器用于限制所述壳体内的若干个进液门的闭合,并使所述壳体的环形腔内各区域的水压一致;限压装置,所述限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环形腔内,且抵挡在所述同步器和环形腔的内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限压装置具有筒体和若干个挡片,所述筒体固定在环形腔的内壁上,所述挡片连接在所述筒体的下部,所述挡片的前端抵挡在所述同步器上。更进一步地,所述脉动消除器还包括导流腔,导流腔位于所述中腔的下方,且所述平衡装置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中腔内。更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器的外周上依次设有卡扣、内阻挡段、楔口、闭合段和弧形阻挡面,所述卡扣与所述下环壁的球头卡合连接,所述闭合段延伸到所述环形腔内,所述楔口与所述壳体的上环壁对应设置,所述内阻挡段向中腔内延伸。更进一步地,所述挡片的弯部抵挡在所述闭合段上,所述挡片还具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倾斜连接在所述筒体的下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包括依次连通的上导流段、中导流段和下导流段,所述转臂的一端依次设有反流段和分流段,所述反流段位于中导流段内,所述分流段位于所述下导流段内,所述转臂由上导流段向中腔的上部延伸。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门设置在上环壁与下环壁的连接处,所述进液门连通所述中腔上部和环形腔。进一步地,所述下环壁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小孔。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与弯部的连接处抵挡在所述上环壁上,所述挡片还具有螺旋部,所述螺旋部沿轴向和径向向所述连接臂延伸。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抵挡在所述上环壁上。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冲击小、接近目标压力时升压平稳、检测精度高,减少压力脉动引起的噪音以及颤动现象。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脉动消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腔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同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底座1、左牌坊11、密封盘12、进水嘴121、拉杆13、中牌坊14、液压密封头2、控制系统4、高低压系统8、换向阀81、阀体出水管82、低压水泵83、高压水泵84、进水管85、低压水管86、高压水管87、顶压系统9、顶压油缸91、顶压油泵92、油泵电机93、阀门100、脉动消除器300、壳体310、中腔311、环形腔312、上环壁313、出液孔314、下环壁315、上倾斜壁3151、下倾斜壁3152、球头3153、导流小孔316、进液口317、进液门318、平衡装置330、转轴孔331、转臂332、分流段333、反流段334、导流腔340、上导流段341、中导流段342、下导流段343、同步器350、卡扣351、内阻挡段352、楔口353、闭合段354、弧形阻挡面355、缓冲装置370、筒体371、凸缘372、挡片373、连接臂3731、弯部3732、螺旋部37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8,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左牌坊11、控制系统4、拉杆13和中牌坊14,所述左牌坊1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左边,所述控制系统4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右边,所述拉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牌坊11和所述控制系统4固定连接,所述中牌坊14活动设置在所述拉杆13上,且由所述控制系统4控制其左右滑动,所述左牌坊11和中牌坊14上均设有密封盘12,且一对密封盘12对应设置。如图2所示,所述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还包括高低压系统8和顶压系统9,所述高低压系统8和顶压系统9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4上,所述顶压系统9用于阀门100密封性能实验时压紧与阀门100的阀口相配合的密封盘12,所述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所述高低压系统8的低压水泵83或高压水泵84对阀门100进行供水,所述顶压系统9包括顶压油缸91、顶压油泵92和油泵电机93,所述油泵电机93驱动所述顶压油泵92向所述顶压油缸91供油,所述顶压油缸91推动所述中牌坊14移动使所述密封盘12与所述阀门100紧密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智能同步增泄阀门实验装置还包括脉动消除器300,所述脉动消除器300用于所述高低压系统8向阀门100两端同步增压供水时,减缓低压向高压切换产生的压力脉动。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脉动消除器300包括:壳体310,所述壳体310包括进液口317和一对出液孔314,所述进液口317与所述高低压系统8的换向阀81的阀体出水管82相连接,且所述换向阀81通过低压水管86与所述低压水泵83相连,所述换向阀81通过高压水管87与所述高压水泵84,一个出液孔314与阀门100左端的进水管85相连接,另一个出液孔314与阀门100右端的进水管85相连接,使阀门100的两端同时升压或泄压,使阀门100内腔两端的冲击减少,所述进水管85与所述密封盘12上的进水嘴121相连,所述密封盘12上设有液压密封头2,所述液压密封头2延伸到所述阀门100内。如图4所示,所述脉动消除器300还包括上环壁313、下环壁315、中腔311、环形腔312、若干个进液门318和若干个同步器350,所述上环壁313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310的内腔的上端,所述下环壁315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310的内腔的下端,所述中腔311由所述上环壁313与所述壳体310的上端面形成,所述环形腔312由所述上环壁313、下环壁315和所述壳体310的侧壁形成,所述进液门318设置在上环壁313与下环壁315的连接处,所述进液门318连通所述中腔311上部和环形腔312,所述同步器350活动设置在所述下环壁315上,所述同步器350用于限制所述进液门318的闭合,并使所述壳体310的环形腔312内各区域的水压一致,确保两个进水嘴121处的压力、流量相同,若干个进液门318可以分散液体,减少脉动,上环壁313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65°~85°,最佳为7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脉动消除器300还包括平衡装置330,所述平衡装置330的一端通过转轴孔331枢接在所述壳体310的中腔311内,所述平衡装置330的另一端延伸到导流腔340内,所述平衡装置330用于均衡所述平衡装置330的转臂332两侧的压力。在压力变化时,平衡装置330在中腔311和导流腔340内摆动。如图4所示,所述脉动消除器300还包括限压装置370,所述限压装置370设置在所述环形腔312内,且其一端抵挡在所述同步器350上,另一端抵挡在所述环形腔312的内壁上,用于控制所述同步器350的开启压力和关闭压力,当所述中腔311内的液力大于所述限压装置370的压力时,所述同步器350打开,液体通过所述进液门318进入到所述环形腔312内,当所述环形腔312内压力比所述中腔311的压力大时,由于液体驱动所述同步器350旋转使所述进液门318的开口减少,当所述环形腔312内的压力大于所述中腔311的压力与所述限压装置370的承受压力总和时,液体驱动所述同步器350旋转使所述进液门318关闭,当阀门100内的压力接近目标值时,所述环形腔312与所述中腔311内的压差最小,所述限压装置370不变形,所述同步器350抵挡在所述限压装置370的前端下侧,使所述进液门318大小保持不变,使流量减小但是流速平稳、压力平稳缓慢上升,提高检测精度。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脉动消除器300还包括导流腔340,所述导流腔340由所述下环壁315与所述壳体310的下端面形成,且所述导流腔340位于所述中腔311的下方,并且所述平衡装置330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中腔311内,其中,所述导流腔340包括依次连通的上导流段341、中导流段342和下导流段343,所述转臂332的一端依次设有反流段334和分流段333,所述反流段334位于中导流段342内,所述分流段333位于所述下导流段343内,所述转臂332由上导流段341向中腔311的上部延伸,分流段333呈半球形,利于分流。中导流段342的直径与转臂332的直径之比为120:117,这样利于升压平稳、响应平滑,减少压力脉动引起的噪音以及颤动现象。如图6所示,所述下环壁315包括依次连接的球头3153、上倾斜壁3151和下倾斜壁3152,所述球头315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环壁313的一端,所述进液门318设置在球头3153与所述上倾斜壁3151的连接处,所述下倾斜壁3152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310上,且其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小孔316,上倾斜壁3151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35°~45°,下倾斜壁3152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35°~45°。优选地,上倾斜壁3151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40°,下倾斜壁3152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42°。导流小孔316的轴线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65°~75°。优选地,导流小孔316的轴线与壳体310的轴线的夹角为70°。如图7所示,所述同步器350的外周上依次设有卡扣351、内阻挡段352、楔口353、闭合段354和弧形阻挡面355,所述卡扣351与所述下环壁315的球头3153卡合连接,所述闭合段354延伸到所述环形腔312内,所述楔口353与所述壳体310的上环壁313对应设置,所述内阻挡段352向中腔311内延伸。如图4和图8所示,所述限压装置370具有筒体371、凸缘372和若干个挡片373,所述筒体371固定在环形腔312的内壁上,所述凸缘372抵挡在所述上环壁313上,所述挡片373连接在所述筒体371的下部,所述挡片373的前端抵挡在所述同步器350上。如图8所示,所述挡片373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臂3731、弯部3732和螺旋部3733,所述弯部3732抵挡在所述闭合段354上,所述连接臂3731倾斜连接在所述筒体371的下部,所述连接臂3731与弯部3732的连接处抵挡在所述上环壁313上,所述螺旋部3733沿轴向和径向向所述连接臂3731延伸。优选地,进液门318为6个~12个,同步器350为6个~12个,挡片373为6个~12个。更优地,进液门318为9个,同步器350为9个,挡片373为9个。优选地,导流小孔316为3个~6个。最佳地,导流小孔316为5个。综上所述该装置可以减少压力脉动引起的噪音以及颤动现象,从而使得检测准确,可靠性高,避免压力波动引起的误差。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