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561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测试治具在测试待测板的性能时,一般通过人工将待测板放置在承载板上,然后开始测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有时没有将待测板放平就开始测试,导致测试治具的压板将尚未准备就绪的待测板压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试治具,可以检测出待测板放置是否倾斜,避免待测板因未准备就绪而被压坏。

一种测试治具,包括底座、用于放置待测板的承载板和距离传感器,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距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承载板或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下方。

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为金属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其中,还包括上盖、驱动装置、压板,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压板位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配合固定,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压板下压待测板。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压板通过压板导向柱连接,且所述压板与所述压板导向柱之间沿所述压板导向柱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浮动间隙。

其中,还包括测试模组,所述测试模组位于所述承载板下方,且与所述承载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 座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锁定装置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包括相互扣合的上锁部和下锁部,所述上锁部固定于所述上盖的下部,所述下锁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上锁部的上端固定有气缸。

其中,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座通过底座导向柱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沿所述底座导向柱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其中,所述承载板的中部下陷形成用于放置待测板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的边缘垂直设置有与待测板的卡位槽相对应的卡位柱。

其中,所述承载部的边缘设置有检测孔,所述距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检测孔的下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治具,包括底座、用于放置待测板的承载板和距离传感器,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距离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承载板或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下方。通过设置在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下方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到各自下方的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的偏差即可得知待测板是否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治具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治具闭合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治具的承载板与待测板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治具的承载板与待测板的爆炸图。

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底座,11-底座导向柱,2-承载板,21-承载部,22-卡位柱,23-检测孔,3-距离传感器,4-上盖,5-驱动装置,6-压板,61-压板导向柱,7-测试模组,81-上锁部,82-下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治具,包括底座1、用于放置待测板的承载板2和距离传感器3,承载板2设置于底座1上,距离传感器3固定于底座1,且位于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下方。通过设置在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下方的距离传感器3,可以检测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到各自下方的距离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的偏差即可得知待测板是否倾斜。具体来说,距离传感器3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比较检测的数据与设定的数据的差值,或者是判断两个传感器的距离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值,判断出承载板是否倾斜,从而进行相应动作,如发出警报提醒操作者,或者是显示警告信息,或者控制其余部件不能动作,直至承载板重新摆放平整为止。

承载板2的中部下陷形成用于放置待测板的承载部21,承载部21的边缘垂直设置有与待测板的卡位槽相对应的卡位柱22。承载部21的形状与待测板相适应,待测板放入承载部21中,待测板限位良好,且通过卡位柱22与待测板的卡槽的配合,进一步对待测板限位。承载部21的边缘设置有检测孔23,距离传感器3固定于底座1,位于检测孔23的下方,距离传感器3透过检测孔23来检测到待测板的距离,承载板2可以保护其下方的距离传感器3。距离传感器3种 类不作限制,可以为金属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只要能检测到待测板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可。

参考图1和图2,测试治具还包括上盖4、驱动装置5、压板6,驱动装置5和压板6位于上盖4内,上盖4与底座1配合固定,驱动装置5驱动压板6下压待测板。驱动装置5与压板6通过压板导向柱61连接,且压板6与压板导向柱61之间沿压板导向柱61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浮动间隙。若压板6与压板导向柱61之间采用硬连接,压板6在下压过程中,待测板可能会受力不均匀,容易变形受损,因此,在压板6与压板导向柱61之间沿压板导向柱61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浮动间隙,浮动间隙允许压板6下压时,接触到待测板后,压板6可以有微小的调整,以使得整个待测板受力更均匀,不容易变形受损。

上盖4与底座1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锁定装置固定连接。锁定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锁部81和下锁部82,上锁部81固定于上盖4的下部,下锁部82固定于底座1的上部,上锁部81的上端固定有气缸。在控制装置确认待测板放置平整,准备就绪后,控制气缸运动将上锁部81与下锁部82扣合,将上盖4与底座1相固定。

测试治具的测试模组7位于承载板2下方,且与承载板2可拆卸连接,压板6与驱动装置5可拆卸连接,承载板2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以上几个部件可拆卸连接,在测试不同的待测板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压板6、测试模组7和承载板2,测试治具的其余部件不需要更换,提高测试治具的通用性。

承载板2与底座1通过底座导向柱11连接,承载板2与底座1之间可沿底座导向柱11的轴向方向滑动,承载板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弹簧,放置压板下压距离过大,对承载板2和待测板造成损害。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测试治具的距离传感器3直接固定于承载板2,且位于待测板的相对的两侧的下方。与实施例1相比,不需要在承载板2上设置检测孔,结构简单,且待测板放置在承载部23上后,待测板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不会随着承载板2的运动而变化。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