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784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度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落下强度试验装置主要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对各种硬度的矿物和脆性材料进行下落强度试验,相关技术中的落下强度试验装置庞大、操作复杂、试验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所述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结构紧凑合理、试验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包括:送料装置,用于输出所述球团,所述送料装置内设有用于预置所述球团的容纳空间,所述送料装置上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上设有可打开和关闭所述出口的封闭门;第一输送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送料装置送出的球团,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球团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设有用于称重的称重装置;跌落平台,所述跌落平台设在所述预定下落开口的正下方,所述跌落平台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所述跌落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移动以对跌落在所述跌落平台上的所述球团进行释放;漏下输送装置,所述漏下输送装置设在所述跌落平台下方且用于接收由所述跌落平台释放的所述球团,所述漏下输送装置可供所述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向下透过,所述漏下输送装置可将滞留在所述漏下输送装置上方的残余球团进行传送;第二输送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漏下输送装置传递的所述残余球团,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残余球团输送至所述预定下落开口;称量底座,所述称量底座设在所述漏下输送装置下方且用于称量所述碎片的重量;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封闭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跌落平台的底板、所述漏下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和所述称量底座均相连,以控制所述封闭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跌落平台的底板、所述漏下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和所述称量底座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测量精度高,并且通过控制装置与封闭门、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的底板、漏下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均相连,从而可以自动控制封闭门、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的底板、漏下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的工作状态,实现球团下落试验装置运行过程的全自动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试验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跌落平台、所述漏下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和所述称量底座均设在所述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球团向上提升的第一提升装置和用于对所述球团进行平行输送的第一水平传递装置,所述第一提升装置的底端与所述送料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提升装置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水平传递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球团向上提升的第二提升装置和用于对所述球团进行平行输送的第二水平传递装置,所述第二提升装置的底端与所述漏下输送装置相连,所述第二提升装置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水平传递装置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传递装置与所述第二水平传递装置之间具有下落间隙以构成所述预定下落开口。

优选地,所述下落间隙形成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形成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围绕所述跌落平台的周向设有护板,所述护板从所述跌落平台的边缘向上延伸。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底壁构造成所述称量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

送料装置1;容纳空间11;出口12;封闭门13;

第一提升装置21;下落间隙22;

跌落平台3;底板31;护板32;

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提升装置51;称量底座6;控制装置7;

外壳8;第一通道81;第一水平通道811;第一竖直通道812;球团进口813;第二通道82;第二水平通道821;第二竖直通道822;出料通道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包括:送料装置1、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称量底座6和控制装置7。

送料装置1用于输出试验测试球团,送料装置1内设有用于预置球团的容纳空间11,送料装置1上设有出口12,容纳在送料装置1内的球团可以通过出口12送出以进行强度试验,出口12上设有可打开和关闭出口12的封闭门13,封闭门13将出口12打开,球团由送料装置1送出,封闭门13将出口12关闭,球团将不会被送出,通过控制封闭门13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可以控制送料装置1是否送出球团。

第一输送装置用于接收由送料装置1送出的球团,并且将球团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另外,第一输送装置上设有用于称重的称重装置(图未示出),以对由送料装置1送出的球团的质量进行称量,得出球团下落试验前的质量。

跌落平台3设在预定下落开口的正下方,球团由预定下落开口下落后可以跌落到跌落平台3上,预定下落开口到跌落平台3之间的距离为球团下落强度的测试高度,跌落平台3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也就是说球团下落强度的测试高度可以根据试验需要进行调节,跌落平台3向上移动,其距离预定下落开口的距离变小,球团下落的测试高度变小,跌落平台3下移,其距离预定下落开口的距离变大,球团下落的测试高度变大,实际测试中可以根据所需的球团下落的测试高度来调整跌落平台3与预定下落开口之间的距离。另外,跌落平台3包括底板31,底板31可以移动,球团跌落到跌落平台3后可以支撑在底板31上,并且通过底板31的移动可以将跌落到跌落平台3上的球团释放。

漏下输送装置4设在跌落平台3下方,用于接收由跌落平台3释放的球团,漏下输送装置4可供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向下透过,并可将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上方的残余球团进行传送,第二输送装置用于接收由漏下输送装置4传递的残余球团,并且第二输送装置可以将残余球团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称量底座6设在漏下输送装置4下方,用于称量碎片的重量,根据称重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来控制球团下落强度试验的进行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承重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可以得到球团在下落试验前的质量、球团跌落产生碎片的质量和残余球团的质量以及其相互之间的比值关系,根据承重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来确定此时试验是否满足试验设定值,从而判断试验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本申请对试验设定值的选定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选定,例如还可以是球团跌落碎片的质量、漏下输送装置4上滞留的残余球团的质量、球团下落的次数、残余球团质量与球团下落试验前的质量的比、球团跌落碎片的质量与球团下落试验前的质量的比或者球团跌落碎片的质量与残余球团质量的比等。

下面以试验设定值为球团跌落碎片的质量与球团在下落试验前的质量的比为例描述球团下落强度试验的具体过程:

(1)首先送料装置1的封闭门13打开,送料装置1送出待测试的球团;

(2)第一输送装置将送料装置1送出的球团接收,并且将球团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第一输送装置在输送球团的同时,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上的称重装置对球团的质量进行称量,得到球团在下落试验前的质量;

(3)球团从预定下落开口落下并跌落到跌落平台3上,球团完成一次下落,并记录球团下落的次数;

(4)跌落平台3的底板31移动将跌落到其上的球团释放到漏下输送装置4,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由漏下输送装置4向下透过落到称量底座6上,不能透过漏下输送装置4的残余球团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进行继续传送;

(5)称量底座6对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进行质量称量,将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质量与球团在下落试验前质量的比与试验设定值进行比较,若此时碎片的质量与球团在下落试验前的质量比满足试验设定值,该球团的强度试验结束,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上的残余球团被送出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接着重复步骤(1)至步骤(5)进行下一个球团的强度试验;若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的质量与球团在下落试验前质量的比不满足试验设定值,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上方的残余球团将被第二输送装置接收并将残余球团再次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重复步骤(3)至步骤(5),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试验结束。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还包括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与封闭门13、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均相连,以控制封闭门13、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的工作状态。具体而言,封闭门13、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可以将其实时的工作状态通过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接收反馈信号后进行判断并发送控制信号给封闭门13、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控制其下一步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球团下落试验装置运行过程的全自动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试验效率。

例如,在球团下落强度试验开始前,在控制装置7中输入试验设定值(这里同样也选定球团跌落产生碎片的质量与球团在下落试验前质量的比作为试验设定值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试验开始,控制装置7发送出料信号至封闭门13以控制封闭门13自动打开,送料装置1送出球团,同时控制装置7发送接收信号至第一输送装置以控制第一输送装置运行至送料装置1的出口12处对球团进行接收,第一输送装置在对球团接收后反馈信号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接收信号后发送输送信号给第一输送装置和称重装置,控制第一输送装置对球团进行输送,将球团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并且控制称重装置对球团进行质量称量,称重装置对球团进行称量后将称量参数反馈给控制装置7,球团从预定下落开口落下并跌落到跌落平台3上,球团完成一次下落,跌落平台3的底板31在接收到下落的球团后将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记录球团下落的次数,同时控制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至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控制底板31移动以将跌落到其上的球团释放到漏下输送装置4上,球团在跌落时产生的碎片由漏下输送装置4向下透过落到称量底座6上,不能透过漏下输送装置4的残余球团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进行继续传送,称量底座6在接收到球团碎片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接收信号后发送称量信号至称量底座6控制称量底座6对球团碎片进行称量,称量底座6对球团碎片进行称重后将参数反馈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根据称重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进行判断各装置下一步的工作状态,若第一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满足输入的试验设定值,该球团的强度试验结束,控制装置7发送控制信号至漏下输送装置4,以控制漏下输送装置4将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上的残余球团送出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接着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个球团的强度试验;若第一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不满足输入的试验设定值,控制装置7将发送控制信号至漏下输送装置4和第二输送装置,以控制漏下输送装置4对滞留在其上方的残余球团进行传送,第二输送装置对漏下输送装置4传送的残余球团进行接收,并且将残余球团再次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残余球团再次下落,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试验结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测量精度高,并且通过控制装置7与封闭门13、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均相连,从而可以自动控制封闭门13、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的底板31、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的工作状态,实现球团下落试验装置运行过程的全自动控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试验效率。

可选地,漏下输送装置4可以为镂空皮带输送装置,皮带孔径可以根据测试球团的大小进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还包括外壳8,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均设在外壳8内,具体而言,外壳8内部限定出可以放置第一输送装置、跌落平台3、漏下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的容纳区域,球团提升、输送、下落和称量均在外壳8内进行,结构紧凑,试验操作过程更加安全。外壳8的形状可以任意选定,例如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长方体形。

优选地,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7可以设置在外壳8的外部,从而可以便于控制试验的进行状态,送料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外壳8的外部,便于实时观察球团的进出状态和及时加料。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壳8内设有第一通道81和第二通道82,第一输送装置设在第一通道81内,第二输送装置设在第二通道82内,第一输送装置对球团的接收、提升和输送可以在第一通道81内进行,第二输送装置对残余球团的接收、提升和输送可以在第二通道82内进行,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在各自的通道内工作运行,进一步提高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的安全性,优选地,第一通道81和第二通道82分别形成在外壳8相对的两侧,例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81形成在外壳8的右侧,第二通道82形成在外壳8的左侧,外壳8内部布局规整合理,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工作运转更加有序。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对球团向上提升的第一提升装置21和用于对球团进行平行输送的第一水平传递装置(图未示出),第一提升装置21的底端与送料装置1的出口12相连,第一提升装置21的顶端与第一水平传递装置相连,第一提升装置21在送料装置1的出口12位置处将送料装置1送出的球团接收,并且将球团向上提升至所需的高度,接着由第一水平传递装置将其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位置处。可选地,第一提升装置21可以为电机驱动钢丝提升或者电动葫芦等,第一水平传递装置可以为双向传输的皮带。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81包括第一竖直通道812和第一水平通道811,第一竖直通道812设置在外壳8的右侧,并且沿上下方向竖直延伸,第一提升装置21设在第一竖直通道812内,第一竖直通道812的侧壁上设有球团进口813,送料装置1的出口12和球团进口813之间通过出料通道83连通,出料装置的出口12位于球团进口813的右上方,出料通道83由球团进口813向其右上方延伸至送料装置1的出口12,送料装置1将球团送出后,球团可以沿着出料通道83自动进入第一竖直通道812内,第一提升装置21接收送料装置1送出的球团,并在第一竖直通道812内将球团向上提升至所需的高度,第一水平通道811设在外壳8顶部并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水平通道811的右端与第一竖直通道812的顶部连通,第一水平传递装置设在第一水平通道811内,第一水平传递装置在第一水平通道811和第一竖直通道812的连通处接收由第一提升装置21提升的球团,并在第一水平通道811内将球团平行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内部布局更加规整合理,球团强度试验进行更加安全有序。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对球团向上提升的第二提升装置51和用于对球团进行平行输送的第二水平传递装置(图未示出),第二提升装置51的底端与漏下输送装置4相连,第二提升装置51的顶端与第二水平传递装置相连,第二提升装置51接收由漏下输送装置4传送的残余球团,并将残余球团向上提升至所需的高度,接着第二水平传递装置将其接收并将其平行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位置处。可选地,第二提升装置51可以为电机驱动钢丝提升或者电动葫芦等,第二水平传递装置可以为双向传输的皮带。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通道82包括第二竖直通道822和第二水平通道821,第二竖直通道822设在外壳8的左侧,并且沿上下方向竖直延伸,第二竖直通道822的底部与漏下输送装置4的左侧连通,第二提升装置51设在第二竖直通道822内,第二提升装置51接收由漏下输送装置4传送的残余球团后在第二竖直通道822内将残余球团输送至所需的高度,第二水平通道821设在外壳8的顶部并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第二水平通道821的左端与第二竖直装置的顶部连通,第二水平传递装置在第二水平通道821和第二竖直通道822的连通处接收由第二提升装置51提升的残余球团,并在第二水平通道821内将残余球团平行输送至预定下落开口。

可选地,第二通道82上还可以设有可将残余球团送出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的通口(图未示出),当试验中第一输送装置和称量底座6反馈的参数满足输入的试验设定值时,滞留在漏下输送装置4上的残余球团可以通过第二输送装置将其输送至通口位置处,残余球团通过通口送出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

进一步地,第一水平传递装置与第二水平传递装置之间具有下落间隙22以构成预定下落开口,由第一水平传递装置输送的球团和由第二水平传递装置的输送的残余球团可以通过下落间隙22跌落至跌落平台3,优选地,下落间隙22形成在外壳8的顶部,如图1所示,第一水平通道811设在外壳8顶部的右侧,第二水平通道821设在外壳8顶部左侧,预定下落开口位于第一水平通道811和第二水平通道82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围绕跌落平台3的周向设有护板32,护板32从跌落平台3的边缘向上延伸,以防止球团由预定下落开口跌落至跌落平台3后弹出,护板3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定,例如可以是圆筒状、椭圆筒状或方筒状等,可选地,护板32的上边缘还可以设有朝向跌落平台3内侧延伸的折边,可以更好地避免球团跌落后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8的内底壁构造成称量底座6,可以简化球团下落强度试验装置100的结构,球团跌落时产生的碎片可以全部落在称量底座6上,称量精度更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