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713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计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流量计主要用于工业管道中空气、氮气、氧气、氢气、沼气、天然气、蒸汽等介质流体的流量测量,在测量工况体积流量时几乎不受流体密度、压力、温度、粘度等参数的影响。无可动机械零件,因此可靠性高,维护量小。仪表参数能长期稳定。气体涡街流量计采用压电应力式传感器,可靠性高,可在-20℃~+25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气体涡街流量计为提高气体的耐高温及抗振动性能,因其独特的结构和选材使该传感器可在高温(350℃)、强振动(≤1g)的恶劣工况下使用。在气体流量计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流量计进行整体检测,包括其运行可靠性、精确度及耐压性检测,传统工艺中通常通过人工方式检测,费时费力,检测误差大;同时也市场上还有一种全自动检测仪,但该种检测仪占地空间大,购买成本高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占地空间小、成本低且操作简单的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所述下底板与所述上底板通过至少三根垂直连杆12连接,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之间形成压料腔,所述上底板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压料气缸3,所述压料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上底板并延伸至所述压料腔内,且在所述压料气缸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上压料板20,所述下底板上设有下压料板21,所述下压料板位于所述上压料板的正下方;所述压料气缸上设有压力表33,所述压力表的接头与所述压料气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压料气缸通过一手动换向阀44与气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均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气缸包括缸筒30、固定在所述缸筒上端的上盖体31、及固定在所述缸筒下端的下盖体32,所述缸筒内滑配有活塞体34,所述活塞体将所述缸筒隔成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活塞体的下端固定有输出轴40,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有杆腔并延伸至所述缸筒外,所述上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无杆腔连通的检测孔、第一气孔,所述压力表安装在所述检测孔上,所述下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有杆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上均设有快速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螺纹与所述上压料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连杆的顶部设有螺纹体120,所述螺纹体上配设有两调节螺母,所述上底板套设在所述螺纹体上且位于两所述调节螺母之间。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地空间小,便于搬运,制造成本低,检测精度好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的压料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该上底板和下底板均为三角形,本实施例中为等边三角形,下底板与上底板通过至少三根垂直连杆12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三根,且分别位于上、下底板的三个角上,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形成压料腔,在上底板的顶部垂直固定有压料气缸3,该压料气缸的输出轴穿过上底板并延伸至压料腔内,且在压料气缸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螺纹固定有上压料板20,下底板上设有下压料板21,所述下压料板位于所述上压料板的正下方;在压料气缸上设有压力表33,该压力表的(检测)接头与压料气缸的无杆腔连通,同时压料气缸通过一手动换向阀44与气源连接,该气源可为气瓶或空气压缩机;为了保护被检测的流量计,在上压料板的下底面与下压料板的上底面上可设置橡胶或pvc的保护层。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压料气缸结构进行详细说明,该压料气缸包括缸筒30、固定在缸筒上端的上盖体31、及固定在缸筒下端的下盖体32,上盖体、下盖体与缸筒之间形成密封缸体,在缸筒内滑配有一活塞体34,该活塞体将缸筒隔成无杆腔(无杆的一端)和有杆腔(有杆的一端),在活塞体的下端固定有输出轴40,该输出轴穿过有杆腔、下盖体并延伸至缸筒外,同时在上盖体上开设有与无杆腔连通的检测孔及第一气孔,压力表安装在该检测孔上,在下盖体上开设有与有杆腔连通的第二气孔,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上均设有快速接头,快速接头通过管路与手动换向阀连接。

为了提高柔性,以便能调节高度,在垂直连杆的顶部设有螺纹体120,在螺纹体上配设有两调节螺母,上底板套设在螺纹体上且位于两调节螺母之间,位于下端的调节螺母用于控制高度,位于上端的调节螺母用于固定。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气体流量计耐压试验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地空间小,便于搬运,制造成本低,检测精度好且操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