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72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仪,具体为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检验蓄电池组的可备用时间及实际容量,保证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每年要对蓄电池组进行几次核对性放电测试。判定蓄电池容量是否满足要求最可信赖的方法是进行深度恒流放电测试。传统的蓄电池放电测试一般使用笨重传统的电阻箱,需要人工调节放电电流,控制精度低,工作繁复,劳动强度大;传统的电阻箱的电阻阻值固定,蓄电池组在放电过程中不断变化,所以不能保持恒流放电;由于放电过程电阻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所以容易出现发红发热的现象,易老化、寿命短、维护量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包括放电仪本体,所述放电仪本体下端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包括直流输入端、直流导线、电阻器、控制线、调整板、电压采样装置、电流采样装置、反馈线、控制板、驱动装置,所述直流输入端通过直流导线与电阻器连接,所述电阻器通过控制线与调整板连接,所述调整板下端通过直流导线分别与电压采样装置、电流采样装置连接,所述调整板一侧通过反馈线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电压采样装置、电流采样装置通过直流导线与控制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直流导线与控制板连接,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电脑主机,所述电脑主机上设置有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板通过直流导线与散热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仪本体上一侧设置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上设有两个通讯接口,其中一个通讯接口与电脑主机连接,另一个通讯接口与电流采样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结构简单、造型独特,专门针对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活化放电实验、容量测试、电池组日常维护、工程验收以及其它直流电源带载能力的测试而设计,参数设定后,自动完成恒流放电,实现放电过程智能化。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电仪本体;2、箱体;21、直流输入端;22、直流导线;23、电阻器;24、控制线;25、调整板;26、电压采样装置;27、电流采样装置;28、反馈线;29、控制板;20、驱动装置;3、电脑主机;31、显示屏;4、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包括放电仪本体1,所述放电仪本体1下端设置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包括直流输入端21、直流导线22、电阻器23、控制线24、调整板25、电压采样装置26、电流采样装置27、反馈线28、控制板29、驱动装置20,所述直流输入端21通过直流导线22与电阻器23连接,所述电阻器23通过控制线24与调整板25连接,所述调整板25下端通过直流导线22分别与电压采样装置26、电流采样装置27连接,所述调整板25一侧通过反馈线28与驱动装置20连接,所述电压采样装置26、电流采样装置27通过直流导线22与控制板29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0通过直流导线22与控制板29连接,所述箱体2一侧设置有电脑主机3,所述电脑主机3上设置有显示屏31。

所述调整板25通过直流导线22与散热装置电性连接,实现散热装置对放电仪本体1内部进行散热,所述放电仪本体1上一侧设置有散热孔4,实现热量的排放,所述控制板29上设有两个通讯接口,其中一个通讯接口与电脑主机3连接,另一个通讯接口与电流采样装置27连接,实现信息获取和智能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该种智能蓄电池放电仪在投入使用的时候,驱动装置20接收控制板29信息处理的结果控制调整板25使得电阻器23保持恒流放电,并控制调整板25启动散热装置,电压采样装置26、电流采样装置27实时监控直流电压、直流电流输出情况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板29,控制板29实时监控智能蓄电池放电仪的数据,对放电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完成智能化管理,信息处理的结果将作为电脑主机3的信息来源,并在显示屏31上显示出来,对蓄电池组放电电流随意设定恒流放电,并记录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放电容量等,同时对蓄电池组电压进行监测,当电压低于整定电压或到整定时间时,放电自动停止,也可手动停止放电,在放电过程中,显示屏显示放电状态、放电电流、电池组端电压、单体电池电压、累计放电容量、电池温度及系统温度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