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964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检验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对于加工中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各种检测是常见的、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重要手段。因为机械加工中每道加工工序是依次进行的,在进行下一道加工工序之前,必须要保证当前的成品或半成品是符合要求的;否则,后面的工序即使加工精准,也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在模具加工中也不例外。这些检测通常包括尺寸、表面光洁度以及工件的边沿形状等等,板状工件的边沿直角度或垂直度就是其中的一项检测项目。在传统的、用于生产现场的直角度和垂直度检测方法中,通常是采用普通的刀口尺检测,检测员用肉眼看刀口和工件接触面的缝隙大小,或用塞尺塞缝隙,根据测量经验来判断工件合格与否,这样的检测人为主观因数比较大,且不易量化。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例如CNC等精准的检测方法,但是这些精准的检测方法成本高、耗时且不便于用于生产现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较为主观、不易量化的缺陷,提供一种客观、量化的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在同一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检测臂,一个检测臂的靠近其与另一个检测臂连接点的位置上设置有突出该检测臂边沿的支撑块,该检测臂的末端位置上设置有百分表,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垂直于该检测臂长度方向伸入该检测臂内侧;另一个检测臂上设置有突出于该检测臂边沿的、供被检测的板状工件的一个边沿接触的直线边。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检测臂分别为第一检测臂和第二检测臂,所述支撑块和百分表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臂上,所述直线边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臂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包括具有光滑边沿的圆柱,所述圆柱被穿过其圆心的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所述检测臂的设定位置上;所述圆柱的直径大于该检测臂的宽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包括两个,其尺寸一致并被一个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检测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臂末端位置的上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贯穿该第一检测臂内外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百分表的套筒尺寸相适配,所述百分表的套筒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使得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伸入所述第一检测臂内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块的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臂内侧的边沿对齐。

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边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臂的内侧,所述直线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检测臂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边由所述第二检测臂的末端向所述第一检测臂和第二检测臂的连接点方向延伸。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一个检测臂上设置有直线边,可以使得被检测的板状工件的一个边沿与该直线边接触,同时,使得该板状工件的另外一个边沿的一端与支撑块的外边沿接触,推动或拉动百分表的测量杆,使其顶端与该边沿的另外一端接触,通过百分表上的读数,结合测量前的校准结果,即可以判断该板状工件的两边是否垂直,以及偏离垂直的方向和角度。因此,其检测结果客观且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该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实施例中,该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在同一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检测臂(1、2),一个检测臂的靠近其与另一个检测臂连接点的位置上设置有突出该检测臂边沿的支撑块3,该检测臂的末端(即该检测臂的悬空的一端)位置上设置有百分表4,所述百分表4的测量杆垂直于该检测臂长度方向并伸入该检测臂内侧(即临近另一个检测臂的一侧);另一个检测臂上设置有突出于该检测臂边沿的、供被检测的板状工件的一个边沿接触的直线边2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检测臂分别为第一检测臂1和第二检测臂2,所述支撑块3和百分表4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臂1上,所述直线边21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臂2上。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块3包括具有光滑边沿的圆柱,所述圆柱被穿过其圆心的螺钉或螺栓31固定在上述第一检测臂1的设定位置上;所述圆柱的直径大于该第一检测臂1的宽度。因此,上述支撑块3的边沿突出于上述第一检测臂1的边沿。换句话说,当板状工件的一个边沿靠近并接触上述直线边21的时候,该板状工件的另外一个边沿(即需要检测是否垂直于上述靠近直线边21的边沿的另外一个边沿)的一端,靠近并接触的是上述支撑块3的边沿,并不会与上述第一检测臂的边沿接触。此时,使得与上述直线边21接触整个边沿尽可能地接触该直线边21,在上述板状工件的另外一个边沿的另外一端(远离上述两个检测臂结合部的一端),使得百分表的测量杆42与该板状工件的另外一个边沿的另外一端接触,比较该百分表的读数和测量前对标准工件的测量读数,即可得出板状工件的两个边沿是否垂直,以及在不垂直的情况下的偏差,进而判断该板状工件的边沿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一些情况下,所述圆柱包括两个,其尺寸一致并被一个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检测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请参见图2。上述第一检测臂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是图2中的第一检测臂的上方和下方。而在本实施例中的另外一些情况下,上述圆柱也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固定在上述第一检测臂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臂1末端(即第一检测臂1中未与第二检测臂2连接的一端)位置的上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贯穿该第一检测臂1内外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尺寸与所述百分表4的套筒41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百分表的套筒41穿过所述通孔11并固定,使得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42伸入所述第一检测臂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检测臂1和第二检测臂2包围或围住的空间或位置,称为第一检测臂1的内侧,即第一检测臂1与第二检测臂2相邻的一侧称为其内侧,而第一检测臂1不与第二检测臂2相邻的一侧,称为第一检测臂的外侧。套筒41固定在上述通孔11中的方法可以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方法,例如,粘接或焊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百分表的测量杆42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块3的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臂1的内侧的边沿对齐。这样,在测量之前只要先使用一个标准件进行测量,记录百分表的读数或者调解百分表使其指示为零,就可以在后续的对板状工件的测量中得到相差的读数,继而判断板状工件的垂直度。

在本实施例中,板状工件的角可能有各种形状,为了更好放置该板状工件,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其边沿垂直度,请参见图1,所述直线边21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臂2的内侧(同样是值第二检测臂2中与第一检查臂1相邻的一侧),所述直线边2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检测臂2的长度。所述直线边21由所述第二检测臂2的末端(同样是指第二检测臂2上未与第一检测臂1连接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检测臂和第二检测臂的连接点方向延伸。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