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50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诊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检验分析中,利用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进行临床分析检验,可以快速得到多个临床检验项目的结果,是医生进行诊断的最准确、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进行临床检验分析中,目前最常采用的湿式化学分析法,它使用了被称为溶液化学的方法。通常,采用湿式化学分析法的仪器是以朗伯-比尔定律的比色法为基础。这种检测方法需要通过以下步骤:血液抽血、离心、配置试剂溶液、光电检测。此类检测方法的缺点是:试剂需以液体方式保存,检测时需进行准备工作,需要对全血进行离心得到血清,整个检测需要时间较长。

干式化学分析法是相对于湿化学法而言的。是指将液体检测样品直接加到为不同项目特定生产的商业化的干燥试剂条上,以被测样品的水分作为溶剂引起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它采用反射光度法或差示电极法作为测量手段,主要具备以下特点:准确度高、速度快,一般在3-4min内即可做出检验结果;操作简便,不需要日常校正;无须贮备任何其它试剂或配制任何溶液;标本无须预处理,多层膜具有选择性过滤的功能,从而减少测定过程中干扰物质的影响;标本用量少,反应时的水分由标本中的液体成分供应,提高测定灵敏度。

当代临床检验的干式化学分析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膜法。它集现代化学、光学、酶工程学、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作为定量方法已达到常规化学测定的水平,对有些项目的测定,甚至可与参考方法相提并论,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可将多层膜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基于反射光度法的多层膜;一种是基于差示电位法的离子选择电极多层膜;还有一种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荧光技术和竞争免疫技术的荧光反射光度法多层膜。

反射光度法的原理是依据反射介质不同,当光线进入介质后出现下列几种效应:1)在照射表面产生反射和折射;2)内部吸收;3)在内部或照射表面产生散射;这些效应的总和决定了光在离开介质的比率和方向,其最终的反射光强度与介质上材料有关,依据此原理可以得到干式化学试剂片的吸光度,进而推导出待测样品浓度。因此在基于反射光度法的干式化学分析仪中,一般是由以下部件组成:光源装置、准直单色装置、光电探测装置、信号处理系统以及结果显示装置。

现有的干式化学分析装置不能够实现自动地送入试纸,而且采用传送带进行试纸输送时,恒温加热效果不稳定,难以获得良好的测定效果;另外,对于已经被测定后的试纸不能够实现自动排废处理,从而自动化测定不能够完全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试纸送入,快速测定,获得良好的测定结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一组第一导轨副,所述第一导轨副的滑块上安装有试纸夹具,所述试纸夹具一侧与第一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副之间的工作平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上方通过一组支撑板设置有图像采集组件,所述通孔的正下方安装有导向插接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和所述导向插接组件与上位机连接;所述试纸夹具包括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上部设置有试纸容置槽,所述试纸容置槽内安装有加热板和热电偶,所述加热板和所述热电偶与所述夹具底座下部的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通过若干承插端子与所述导向插接组件的插接端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以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第一连接块安装在第二导轨副上,所述第二导轨副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通过一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插接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支架以及插接端子,所述插接端子通过第二连接块安装在第三导轨副上,所述第三导轨副竖直干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三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插接端子正对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热电偶设置所述试纸容置槽的两侧,两个所述热电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还包括自动排废组件,所述自动排废组件通过一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正对所述试纸夹具初始位置;所述自动排废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支架、负压吸盘以及驱动丝杆副,所述负压吸盘通过第三连接块安装在第四导轨副上,所述第四导轨副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三连接块与第四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跨设在一组所述第一导轨副上方,所述负压吸盘正对所述试纸夹具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平台一侧还设置有废料箱,所述废料箱位于所述自动排废组件一侧,所述自动排废组件的第三安装支架设置在一组第五导轨副上,所述第五导轨副与所述第一导轨副相互垂直,所述第五导轨副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上还设置有驱动丝杆副,所述驱动丝杆副的螺母与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连接,所述驱动丝杆副的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连接。

使用时,将待检测的试纸通过自动或者手动方式放置在试纸夹具槽内,第一驱动气缸带动试纸夹具移动,使得试纸夹具位于工作平台的通孔正上方,导向插接组件中的第三驱动气缸工作,使得插接端子和承插端子结合,电源导通,加热板对试纸进行恒温加热,通过热电偶实时检测试纸的加热温度,当加热到预定温度和预定时间后,导向插接组件复位;图像采集组件中的第二驱动气缸工作,使得摄像头靠近试纸,调整焦距后获得试纸的表面图像,将图像信号传送到上位机,之后图像采集组件复位;第一驱动气缸带动试纸夹具复位,自动排废组件中的第四驱动气缸工作,使得负压吸盘与试纸夹具内的试纸接触,将试纸吸取后第驱动电机带动驱动丝杆副移动,将试纸放入废料箱,自动排废组件复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图像采集组件和导向插接组件,并通过气缸和导轨带动试纸夹具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了图像采集、恒温加热条件下的干式化学分析的自动化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干式分析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干式分析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试纸夹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插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废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支架,2-工作平台,3-试纸夹具,4-第一导轨副,5-第一驱动气缸,6-图像采集组件,7-导向插接组件,8-通孔,9-自动排废组件,10-废料箱,31-夹具底座,32- 加热板,33-热电偶,34-电路板,35-承插端子,61-第一安装支架,62-第二驱动气缸,63- 第二导轨副,64-第一连接块,65-摄像头,71-第二安装支架,72-第三驱动气缸,73-第三导轨副,74-第二连接块,75-插接端子,91-第三安装支架,92-第四驱动气缸,93-第四导轨副, 94-第三连接块,95-负压吸盘,96-第五导轨副,97-驱动丝杆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3所示,一种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包括安装支架1,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1上的工作平台2,所述工作平台2上设置有一组第一导轨副4,所述第一导轨副4的滑块上安装有试纸夹具3,所述试纸夹具3一侧与第一驱动气缸5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副4之间的工作平台2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正上方通过一组支撑板设置有图像采集组件6,所述通孔8的正下方安装有导向插接组件7,所述图像采集组件6和所述导向插接组件7与上位机连接;所述试纸夹具3包括夹具底座31,所述夹具底座31上部设置有试纸容置槽,所述试纸容置槽内安装有加热板32和热电偶33,所述加热板32和所述热电偶33与所述夹具底座1下部的电路板34连接,所述电路板34通过若干承插端子35与所述导向插接组件7 的插接端子75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图像采集组件6包括第一安装支架61以及摄像头65,所述摄像头65 通过第一连接块64安装在第二导轨副63上,所述第二导轨副63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上,所述第一连接块64与第二驱动气缸62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通过一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通孔8的正上方。

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插接组件7包括第二安装支架71以及插接端子75,所述插接端子75通过第二连接块74安装在第三导轨副73上,所述第三导轨副73竖直干燥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1上,所述第二连接块74与第三驱动气缸72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71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2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块4上的插接端子75正对所述通孔8。

其中,两个所述热电偶33设置所述试纸容置槽的两侧,两个所述热电偶33分别与所述电路板34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改进干式化学分析装置还包括自动排废组件9,所述自动排废组件9 通过一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2上,正对所述试纸夹具3初始位置;所述自动排废组件9包括第三安装支架91、负压吸盘95以及驱动丝杆副97,所述负压吸盘95通过第三连接块94安装在第四导轨副93上,所述第四导轨副93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91上,所述第三连接块94与第四驱动气缸92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支架91跨设在一组所述第一导轨副 4上方,所述负压吸盘95正对所述试纸夹具3正上方。

其中,所述工作平台2一侧还设置有废料箱10,所述废料箱10位于所述自动排废组件9 一侧,所述自动排废组件9的第三安装支架91设置在一组第五导轨副96上,所述第五导轨副96与所述第一导轨副4相互垂直,所述第五导轨副96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上还设置有驱动丝杆副97,所述驱动丝杆副97的螺母与所述第三安装支架91连接,所述驱动丝杆副97的丝杆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连接。

使用时,将待检测的试纸通过自动或者手动方式放置在试纸夹具槽内,第一驱动气缸5 带动试纸夹具3移动,使得试纸夹具3位于工作平台2的通孔8正上方,导向插接组件7中的第三驱动气缸72工作,使得插接端子75和承插端子35结合,电源导通,加热板32对试纸进行恒温加热,通过热电偶33实时检测试纸的加热温度,当加热到预定温度和预定时间后,导向插接组件7复位;图像采集组件6中的第二驱动气缸62工作,使得摄像头65靠近试纸,调整焦距后获得试纸的表面图像,将图像信号传送到上位机,之后图像采集组件6复位;第一驱动气缸5带动试纸夹具3复位,自动排废组件9中的第四驱动气缸92工作,使得负压吸盘95与试纸夹具3内的试纸接触,将试纸吸取后第驱动电机带动驱动丝杆副97移动,将试纸放入废料箱10,自动排废组件9复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