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不良品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005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摸屏不良品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屏加工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触摸屏不良品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触摸屏以及类似的显示屏等在加工中均需要对其进行点亮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使用夹具将触摸屏夹紧后将电源接上进行测试。普通的夹具仅具有夹紧和定位功能,无法满足夹紧的同时保证电源的连接,另外现有的夹具一般为凹槽状,放入容易取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能在夹紧的同时使得触摸屏与电源触点连接的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触摸屏不良品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底板、顶盖和气缸,所述底座为长方形金属板,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为配合待测产品形状的长方形金属板,所述底板上部两侧设有第一定位块,所述底板下部两侧设有第二定位块,所述底板末端端面设置有尾座,所述尾座上配合待测产品的电源连接处设置有电源触点,所述电源触点通过导线连接变压器,所述底座上部配合底板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朝向底板设置且推杆前端设置有推板,所述底板对应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两侧设有夹持件,夹持件的宽度等于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的距离,所述夹持件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嵌入顶盖内,所述顶盖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块为配合顶盖顶部两个直角设置的秃宝盖状凸块,所述第三定位块中部配合气缸的推板设置有缺口。

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三定位块、尾座和夹持件的厚度相同,第一定位块的厚度等于底板的厚度加上待测产品的厚度,底板的厚度与顶盖的厚度相同。

所述底板和顶盖表面均涂覆有柔性膜,防止屏幕刮花。

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开关设置在夹持件的其中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采用伺服丝杆电机代替,所述伺服丝杆电机设置有压力感应器和限位机构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丝杆可以更加稳定的将推板推出或者收回,另外通过压力感应器和限位机构可以防止丝杠将触摸屏压坏。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将顶盖翻转,打开夹持件放入产品并推入产品,关闭夹持件后将顶盖有产品的一面对准底板后插入,底板和顶盖重合后开启气缸将推板推出,然后打开夹持件并拿开顶盖,观察完毕后使用顶盖取出产品。

由于现今机械臂的广泛使用,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配合机械臂一并使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生产效率。机械臂的结构以及工作方法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配合的两部分将放料取料置于顶盖这一特殊结构上,从而保证了产品能顺利放入取出,另外底板上设有夹紧和接通电源等机构,保证了检测的连续性和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伸缩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底板;3、顶盖;4、气缸;11、安装架;21、第一定位块;22、第二定位块;23、尾座;24、电源触点;31、第三定位块;32、夹持件;33、缺口;34、电动伸缩杆;41、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触摸屏不良品检测夹具,包括底座1、底板2、顶盖3和气缸4,所述底座1为长方形金属板,所述底座1中部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为配合待测产品形状的长方形金属板,所述底板2上部两侧设有第一定位块21,所述底板2下部两侧设有第二定位块22,所述底板2末端端面设置有尾座23,所述尾座23上配合待测产品的电源连接处设置有电源触点24,所述电源触点24通过导线连接变压器,所述底座1上部配合底板2设有安装架11,所述安装架11安装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推杆朝向底板2设置且推杆前端设置有推板41,所述底板2对应设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两侧设有夹持件32,夹持件32的宽度等于第一定位块21与第二定位块22之间的距离,所述夹持件32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34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34嵌入顶盖3内,所述顶盖3上端设置有第三定位块31,所述第三定位块31为配合顶盖3顶部两个直角设置的秃宝盖状凸块,所述第三定位块31中部配合气缸4的推板41设置有缺口33。

所述第一定位块21、第二定位块22、第三定位块31、尾座23和夹持件32的厚度相同,第一定位块21的厚度等于底板2的厚度加上待测产品的厚度,底板2的厚度与顶盖3的厚度相同。

所述底板2和顶盖3表面均涂覆有柔性膜,防止屏幕刮花。

所述电动伸缩杆34的开关设置在夹持件32的其中一侧。

实施例2

所述气缸4采用伺服丝杆电机代替,所述伺服丝杆电机设置有压力感应器和限位机构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丝杆可以更加稳定的将推板41推出或者收回,另外通过压力感应器和限位机构可以防止丝杠将触摸屏压坏。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