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34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缝检测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裂缝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裂缝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许多水坝、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在其表面产生裂缝。特别是裂缝发展的深度直接影响构件的质量安全等性能。目前常用的也是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裂缝深度检测方法主要是超声波法检测,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一般采用裂缝深度检测仪进行检测。

在现有技术中,裂缝深度检测仪包括主机、换能器以及连接主机和换能器的连接线。在实际裂缝深度检测前,先用钢尺和记号笔在构件被测试部位量好距离,作好标记。然后在检测时,一人拿着主机,按下主机的记录键。另一个人两手分别各拿一个换能器,使换能器定位在相距100mm的位置,完成第一次测量。然后拿着主机的人再次按下主机的记录键,另一个人再将换能器定位在相距150mm的位置,完成第二次测量。以此类推,测量5次后,从而完成数据采集,主机会自动运算出裂缝深度。

该操作需要2个人来完成,造成较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给测量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缝检测仪,通过设置第一带和第二带,从而将主机绑在人体腰上,从而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测量,减小了测试所需的人力资源,操作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裂缝检测仪,包括主机、换能器以及连接主机和换能器的连接线,所述主机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第一带背对主机一端设有阴扣,所述第二带背对主机一端设有阳扣,所述阴扣和阳扣扣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之前,可以先通过第一带和第二带,从而将主机固定在人体腰部上,然后人的双手就可以用于操控两个换能器。完成第一次测量后,用手去按主机上的记录键,开始第二次测量。故测量时只需一个人即可进行测验操作。从而减小了人力资源的损耗,操作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阴扣沿第一带轴向设有若干个,所述阳扣沿第二带轴向设有若干个,所述阳扣数量小于阴扣数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阳扣扣在不同的阴扣上,从而使第一带和第二带形成的圆形半径不同,可将主机更稳定的固定在不同腰围的使用者身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带和第二带呈一体设置形成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相对主机一侧沿其径向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于固定带,所述安装板设有两块且安装板背对固定带一端安装于主机两侧,所述主机屏幕朝向固定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转动安装板,从而将主机屏幕调整到适合使用者操作的位置,从而观测主机上的实验数据,并对主机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带相对主机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两块且分别位于两块安装板两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转动螺栓,所述转动螺栓螺纹连接于固定板和安装板,所述转动螺栓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紧固螺母,即可转动安装板,将安装板转动到合适位置后,拧紧紧固螺母,即可使安装板固定。从而将安装板稳定在人工调节后的位置,从而使主机屏幕一直位于方便人观测的位置,方便了读数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于主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更方便的调节主机相对使用者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机外壁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截面呈倒T型,所述安装板相对主机一侧设有转动凸起,所述转动凸起嵌设于转动孔内且转动连接于转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孔对转动凸起有一个沿转动孔轴向的限位力,从而可防止安装板在相对主机转动时,主机从安装板上脱离,从而使安装板更稳定的安装在主机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为可伸缩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节安装板的长度,配合安装板相对固定带转动,和主机相对安装板转动,来使主机屏幕可位于最适宜使用者观测的角度,方便了对主机进行读数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包括连接板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嵌设于连接板内且与连接板呈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转动连接于主机,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于固定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调节板相对连接板滑动,从而使安装板呈可伸缩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外壁设有弹簧跳豆,所述调节板内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沿调节板轴向设有若干个,所述弹簧跳豆嵌设于调节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板和连接板相对滑动时,弹簧跳豆会嵌设在不同的调节孔内,调节孔对弹簧跳豆有一个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安装板长度固定在人为调节的长度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外壁固设有用于放置换能器的环形套,所述环形套轴向平行于主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使用该检测仪时,可将换能器放置在环形套内,然后用第一带和第二带将连接线固定绑设在主机上,从而使换能器、主机和连接线所占空间更小,且相互连接紧密。使换能器和连接线不易丢失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第一带和第二带,从而只需一人即可对该裂缝检测仪进行操作,且主机屏幕位置可根据使用者进行调节,使使用者更方便的对主机进行读数和操作,从而使测量更加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主机;1.1、转动孔;2、固定带;2.1、第一带;2.2、第二带;3、换能器;4、连接线;5、固定环;6、安装板;6.1、调节板;6.1.1、转动凸起;6.1.2、弹簧跳豆;6.2、连接板;6.2.1、调节孔;7、环形套;8、阳扣;9、阴扣;10、固定板;11、转动螺栓;12、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裂缝检测仪,包括主机1、固定带2、换能器3和连接线4。连接线4将主机1和换能器3连接起来。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机1屏幕朝向固定带2。主机1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1.1,转动孔1.1截面呈倒T型。且两个转动孔1.1呈对称设置。主机1两侧均设有安装板6。安装板6包括连接板6.2和调节板6.1。调节板6.1相对转动孔1.1一侧设有转动凸起6.1.1,转动凸起6.1.1截面呈倒T型。转动凸起6.1.1嵌设于转动孔1.1内,且转动连接于转动孔1.1,从而使安装板6转动连接于主机1。

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板6.1背对转动凸起6.1.1一端嵌设于连接板6.2内且与连接板6.2呈滑动连接,使安装板6可伸缩。调节板6.1外壁设有弹簧跳豆6.1.2,连接板6.2内壁开设有调节孔6.2.1,调节孔6.2.1沿连接板6.2轴向设有若干个,弹簧跳豆6.1.2嵌设于调节孔6.2.1内,将安装板6固定在固定长度。安装板6背对主机1一侧外壁固设有用于放置换能器3的环形套7,环形套7一端呈封闭设置,环形套7轴向平行于主机1。

如图1所示,固定带2包括第一带2.1和第二带2.2,第一带2.1一端和第二带2.2一端呈固定连接,第一带2.1背对第二带2.2一端设有阴扣9,阴扣9沿第一带2.1长度方向设有若各干。第二带2.2背对第一带2.1一端设有阳扣8,阳扣8可与阴扣9配合扣合,使第一带2.1和第二带2.2固定连接成一体,形成圆形的固定环5。阳扣8沿第二带2.2长度方向设有若各干。阳扣8数量小于阴扣9数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带2.1背对阴扣9一端设有一个固定板10,固定板10沿固定环5径向设置。第二带2.2背对阳扣8一端也设有一个固定板10,固定板10沿固定环5径向设置。固定板10上设有转动螺栓11。转动螺栓11穿设过固定板10和连接板6.2背对调节板6.1一端,连接板6.2转动连接于转动螺栓11,使安装板6转动连接于固定板10。转动螺栓11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2,通过拧紧紧固螺母12使安装板6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0。

在测试裂缝检测深度时,使用目前常用的也是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裂缝深度检测方法主要是超声波法检测,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一般采用单面平测法。

如图1所示,在实际裂缝深度检测前,先将第一带2.1和第二带2.2环绕过使用者的腰部,根据使用者腰围将阳扣8扣设在不同的阴扣9内,从而使主机1稳定固定在使用者腰部。然后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用钢尺和记号笔在构件被测试部位量好距离,作好标记以便换能器3定位。

如图3所示,拧松紧固螺母12,使安装板6相对主机1和固定板10转动,且同时伸缩安装板6,从而使主机1位于最适合使用者观测读数和操作的位置。拧紧紧固螺母12,使安装板6位置固定。

如图1所示,然后按下主机1中的记录键,使用者两只手分别拿两个换能器3,使两个换能器3内边缘间距等于100mm,读取声时值数,完成第一次测量。然后再次按下主机1中的记录键,使两个换能器3内边缘间距等于150mm,读取声时值数,完成第二次测量。依次类推,完成5次测试。主机1结合观测超声波信号相位的变化以及不跨缝测量获得的混凝土声速值计算出裂缝深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