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寄生虫虫卵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31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寄生虫虫卵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寄生虫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寄生虫虫卵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寄生虫病诊断领域,其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从宿主体内或宿主排泄物中提取并发现寄生虫虫卵。例如对肆虐在长江洞庭湖水域的日本血吸虫病的检测,经典的检测手段是进行粪便虫卵检测(又称Kato-Katz法)。然而,传统的粪便提取虫卵方法一般涉及匀浆、过滤、清洗和涂片等步骤,不但操作繁琐耗时,提取效率低,而且极易导致检测的假阴性,以及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出现相关技术或装置用于提高在粪便中提取虫卵的效率,这些技术或装置大都着力于粪便的匀浆稀释操作上,以此提高虫卵的提取效率。然而,整个粪检流程还涉及过滤、清洗、涂片等步骤,而这些步骤仍然需要独立的仪器或器材进行辅助操作,才能完成整个粪检流程。同时,传统方法在虫卵与粪便分离后的富集、纯化及涂片的操作上存在一定损失,导致传统方法的检查灵敏度较低。面对上述的不足,临床检验迫切需要一种易实现自动化,高灵敏的寄生虫虫卵的纯化、富集和检测的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寄生虫虫卵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寄生虫虫卵检测装置,包括瓶体,瓶盖,滤筒和玻片,所述滤筒与瓶体为可拆卸连接,且滤筒位于瓶体内,滤筒内中部设有细滤网,滤筒内底端设有粗滤网,所述瓶盖侧面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内设有玻片固定装置,所述玻片通过该玻片固定装置固定于矩形开口内,所述滤筒外壁和瓶体内壁之间,滤筒顶端与玻片之间均形成密闭腔室。

优选地,所述瓶体和瓶盖通过螺纹相连接,具体是瓶体外设有外螺纹,瓶盖内设有内螺纹,两者相配合旋紧后即形成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S1. 将待检样本置于瓶体内,混匀待检样本;S2. 将滤筒插入瓶体内,上下抽拉滤筒,同时旋转瓶体使得待检样本充分混匀;S3. 将玻片固定于矩形开口内,使瓶盖开口朝上,且将瓶盖置于磁铁上,在玻片的密封区域滴加磁性颗粒溶液,在磁铁的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会附着在玻片上;将已插入玻片的瓶盖与瓶体旋紧,将磁铁与瓶盖一起拿起,并将瓶盖与瓶体旋紧形成整体结构,倒置整体结构,去掉磁铁,使得混匀后的待检样本分别经过粗滤网和细滤网(已混匀的待检溶液因重力作用依次通过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并静止等待过滤完毕);粗滤网用于过滤待检样本溶液中较大的纤维成分;细滤网用于过滤待检样本溶液中的杂质,S4. 轻轻摇晃,使得待检样本经粗滤网和细滤网的滤液与磁性颗粒溶液混匀,并将整体结构置于磁铁上(由于磁性颗粒与虫卵的特异性吸附作用,磁性颗粒可在磁场的作用下捕获虫卵并富集在玻片上);S5. 将整体结构与磁铁一起拿起,使整体结构正立,液体会缓慢下落,而磁性颗粒与虫卵的复合物则留在玻片表面;将磁铁与瓶盖一起取下并使瓶盖开口朝上,取出玻片即可进行寄生虫虫卵的检测。

因寄生虫虫卵的外壳中含有铁磷复合物,但此复合物并没有顺磁性,不能直接被外部磁性控制,但可与磁性颗粒相互吸引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可以间接地控制寄生虫虫卵的富集操作。尤其是对于血吸虫虫卵等外壳富含铁磷复合物,其富集效果更佳。

待检样本中常含有一些大颗粒或大尺寸的杂质,为了使得待检样本充分混匀,尽可能多的纯化和富集虫卵,优选地,所述瓶体的内底部设有刮片。

具体地,所述刮片为矩形结构,呈十字对称排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片为矩形无色玻璃片,其规格为标准显微镜观察用玻片;所述玻片在瓶盖拧紧的情况下,与滤筒和瓶体形成密封腔体,其密封区域为用于虫卵富集的区域,为用于后续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区域。

优选地,所述滤筒的底部外壁设有底部垫圈,用于瓶体与滤筒间的密封;所述滤筒的顶部设有顶部垫圈,用于滤筒与玻片的压紧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片固定装置可确保玻片每次插入的位置基本一致;所述瓶盖可与瓶体旋紧,压迫玻片,使得玻片、滤筒和瓶体形成密封腔体,具体地,所述玻片固定装置为弹性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寄生虫虫卵检测装置,包括瓶体,瓶盖,滤筒和玻片,所述滤筒与瓶体为可拆卸连接,且滤筒位于瓶体内,滤筒内中部设有细滤网,滤筒内底端设有粗滤网,所述瓶盖侧面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内设有玻片固定装置,所述玻片通过该玻片固定装置固定于矩形开口内,所述滤筒外壁和瓶体内壁之间,滤筒顶端与玻片之间均形成密闭腔室。使用时,通过瓶体和滤筒的上下和旋转运动进行待测样本的混匀操作,紧接着通过磁珠与虫卵的特异性结合,并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虫卵在玻片上富集纯化,方便实验人员或医护人员进行后续的显微镜检测,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同时适用于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的虫卵富集,一个装置完成了样本混匀、过滤、纯化及涂片的操作,操作方便,且非常易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寄生虫卵检测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寄生虫卵检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寄生虫卵检测装置倒置操作示意图。

图4为寄生虫卵检测装置的正立操作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寄生虫卵检测装置制备得到的寄生虫卵涂片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瓶体;2-滤筒;3-瓶盖;4-玻片;5-磁铁;11-刮片;21-粗滤网;22-细滤网;23-底部垫圈;24-顶部垫圈;31-玻片固定装置;32-矩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一种寄生虫虫卵检测装置,包括瓶体1,瓶盖3,滤筒2和玻片4,所述滤筒2与瓶体1为可拆卸连接,且滤筒2位于瓶体1内,滤筒2内中部设有细滤网22,滤筒内底端设有粗滤网21,所述瓶盖3侧面设有矩形开口32,矩形开口内设有玻片固定装置31,所述玻片4通过该玻片固定装置31固定于矩形开口32内,所述滤筒2外壁和瓶体1内壁之间,滤筒2顶端与玻片4之间均形成密闭腔室。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S1. 将待检样本置于瓶体1内,混匀待检样本;S2. 将滤筒2插入瓶体1内,上下抽拉滤筒2,同时旋转瓶体1使得待检样本充分混匀;S3. 将玻片4固定于矩形开口32内,使瓶盖3开口朝上,且将瓶盖3置于磁铁上,在玻片4的密封区域滴加磁性颗粒溶液,在磁铁的磁场作用下,磁性颗粒会附着在玻片4上;将已插入玻片4的瓶盖3与瓶体1旋紧,将磁铁与瓶盖3一起拿起,并将瓶盖3与瓶体1旋紧形成整体结构,倒置整体结构,去掉磁铁,使得混匀后的待检样本分别经过粗滤网21和细滤网22(已混匀的待检溶液因重力作用依次通过粗滤网21和细滤网22,并静止等待过滤完毕);粗滤网21用于过滤待检样本溶液中较大的纤维成分;细滤网22用于过滤待检样本溶液中的杂质,S4. 轻轻摇晃,使得待检样本经粗滤网21和细滤网22的滤液与磁性颗粒溶液混匀,并将整体结构置于磁铁上(由于磁性颗粒与虫卵的特异性吸附作用,磁性颗粒可在磁场的作用下捕获虫卵并富集在玻片4上);S5. 将整体结构与磁铁一起拿起,使整体结构正立,液体会缓慢下落,而磁性颗粒与虫卵的复合物则留在玻片表面;将磁铁与瓶盖3一起取下并使瓶盖3开口朝上,取出玻片4即可进行寄生虫虫卵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瓶体1和瓶盖3通过螺纹相连接,具体是瓶体1外设有外螺纹,瓶盖3内设有内螺纹,两者相配合旋紧后即形成整体结构。

待检样本中常含有一些大颗粒或大尺寸的杂质,为了使得待检样本充分混匀,尽可能多的纯化和富集虫卵,本实施例中,所述瓶体1的内底部设有刮片11;具体地,所述刮片11为矩形结构,呈十字对称排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玻片4为矩形无色玻璃片,其规格为标准显微镜观察用玻片;所述玻片4在瓶盖3拧紧的情况下,与滤筒2和瓶体1形成密封腔体,其密封区域为用于虫卵富集的区域,为用于后续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筒2的底部外壁设有底部垫圈23,用于瓶体1与滤筒2间的密封;所述滤筒2的顶部设有顶部垫圈24,用于滤筒2与玻片4的压紧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片固定装置31可确保玻片每次插入的位置基本一致;所述瓶盖3可与瓶体1旋紧,压迫玻片4,使得玻片4、滤筒2和瓶体1形成密封腔体,具体地,所述玻片固定装置31为弹性卡槽。

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