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错即成包埋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053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关于无差错即成包埋模组件。

技术背景

包埋涉及到医院病理科、科研院所、实验室等的对人体组织和其他生物组织切片前的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在医疗领域的病理科室尽人皆知:当人体组织包埋之前,是要先进行组织脱水及寝蜡处理,只有处理后的组织才能包埋。只有包埋成型的蜡块组织才可以做组织切片,经过切片、展片、烤片使组织切片牢固的附着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后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进行确诊。

切片在做脱水和寝蜡处理时。要把组织放在带有盖的包埋盒里与其他组织分隔开,包埋盒集中放在脱水缸里,进行逐个脱水、寝蜡。脱水、寝蜡处理后,工作人员要将包埋盒(如图1所示)脱水后的人体组织,从包埋盒里移出,放进包埋模(如图2所示)里,其中包埋模是一个有邦有底,且无盖中间能够盛装一些蜡液的小盒子。如图3所示,再将带盖的包埋盒盖撤掉,将包埋盒放在包埋模的周边台上;进行注蜡后放在冷台上冷却,冷却后可以将包埋盒脱开,蜡组织就固定在包埋盒上了,这就是蜡组织成型了,于是就可以卡在切片机的夹头上切片了。使其成为蜡块组织。包埋成型的组织这个过程叫常规包埋。

常规包埋存在的以下弊病:

1)常规包埋时要用带盖的包埋盒装进组织,先脱水,脱水后将包埋盒里的组织用镊子夹到包埋模里,这个过程要时间,要操作人员低头一丝不苟的进行持续操作,这样长久低头操作,久而久之工作人员容易患上颈椎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2)一个一个的从包埋盒里面移进包埋模里面,不仅仅是时间长,如果稍不加小心会将包埋盒有患者编号的组织放错,就容易造成差错事故,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经过多次试验研究,例如1、将包埋盒和包埋模竖着放在脱水缸里,此种方式由于一面不透水,所以不行;2、将包埋模底用支架支起来,切片时浪费切片时间,要把多余的蜡修掉增加麻烦;3、用包埋模分解法,将底变成另一个件,做成插板形式,一半透孔一半不透孔,脱水时用透孔的一面,包埋时用不透孔的一面,这样占据空间特别大,也不方便操作;4、用包埋模侧面打孔,进行脱水。经历以上多种长时间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急需一种包埋模结构的组件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无差错即成包埋模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差错即成包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包埋模、包埋模底板和无盖包埋盒;其中,所述包埋模上部凹槽形状与所述无盖包埋盒形状相匹配;所述包埋模的底部具有若干通孔;所述包埋模底板为至少一面具有凸起的平板,且所述凸起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通孔的高度与所述凸起的高度相同、所述包埋模底板上所述凸起的位置与所述包埋模上所述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包埋模底板上所述凸起的个数与所述包埋模上所述通孔的个数相同;所述凸起和所述通孔相结合使得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

所述通孔采用圆形、方形或三角形。

所述包埋模、所述包埋模底板和所述无盖包埋盒采用相同材料。

所述包埋模、所述包埋模底板和所述无盖包埋盒的材料为吸塑、注塑或金属。

所述通孔交错平行设置。

所述通孔采用圆形,且直径为3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针对组织进行包埋时,对组织一次性脱水后可以直接包埋,不用把组织从有盖包埋盒中移出,再移入包埋模内,而是将组织直接放入包埋模里,并和无盖包埋盒扣牢,进行脱水。脱水后将包埋模底板扣在包埋模的底部,使模底封闭平整,这样的结合后进行注蜡包埋,不但不漏腊,而且直接在结合后的包埋模组件中进行,不但解决了包埋时间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改善长时间低头工作,对工作人员颈椎的压力。另外,由于省去了将组织从包埋模中移出的过程,避免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移动组织时误操作所造成的差错、脱水效果好、不漏腊、操作过程简单、不给切片添麻烦、不占更多的脱水机内的空间且成本低廉,深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好评。鉴于以上理由,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医学组织、病理组织的脱水及包埋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常规包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常规包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包埋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包埋模侧视结构中通孔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埋模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包埋模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埋模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剖面图;

其中,包埋模1、包埋模底板2、通孔11、凸块12、底边13、凸起21和延长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无差错即成包埋模组件,它包括包埋模1、包埋模底板2和无盖包埋盒3。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包埋模1上部凹槽形状与无盖包埋盒3形状相匹配。包埋模1底部具有若干通孔11,该通孔11用于组织脱水时,水可以通过通孔11流出。如图5所示,包埋模底板2为至少一面具有凸起21的平板,且凸起21的形状与通孔11的形状相匹配、通孔11的高度与凸起21的高度相同,包埋模底板2上凸起21的位置与包埋模1上通孔11的位置相对应,包埋模底板2上凸起21的个数与包埋模1上通孔11的个数相对应,凸起21和通孔11相结合使得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即将包埋模1的底部壁厚填平,直接在结合后的包埋模1中进行包埋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组织进行包埋时,对组织一次性脱水后可以直接包埋,不用把组织从有盖包埋盒中移出,再移入包埋模1内,而是将组织直接放入包埋模1里,并和无盖包埋盒3扣牢,进行脱水。脱水后将包埋模1底板扣在包埋模1的底部,使包埋模1的模底封闭平整,这样的结合后进行注蜡包埋,不但不漏腊,而且直接在结合后的包埋模组件中进行,不但解决了包埋时间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改善长时间低头工作,对工作人员颈椎的压力。另外,由于省去了将组织从包埋模1中移出的过程,避免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移动组织时误操作所造成的差错、脱水效果好、不漏腊、操作过程简单、不给切片添麻烦、不占更多的脱水机内的空间,且成本低廉,深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好评。

上述实施例中,包埋模1上部还设置有用于卡住无盖包埋盒3的凸块12,通过凸块12将无盖包埋盒3紧固卡设在包埋模1上部凹槽内。

上述实施例中,通孔11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通孔11可以采用交错平行设置,也可以采用等数量平行设置还可以采用随意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包埋模1和包埋模底板2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过程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包埋模底板2优选采用两面均具有凸起21,以便随便采用某一面均可与包埋模1的通孔11相配合,无需区分正反面。

上述实施例中,通孔11优选采用圆形,且直径为3mm。

上述实施例中,包埋模1、包埋模底板2和无盖包埋盒3可以采用不同或者相同的材料,只要保证彼此之间固定即可,优选采用相同的材料,且材料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吸塑、注塑或金属,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无盖包埋盒3采用常规无盖包埋盒3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包埋模1和包埋模底板2之间的结合,方便拿取包埋模底板2,可以将包埋模底板2设置成面积大于包埋模1的面积,且具有延长板22,该延长板22与具有凸起21的平板一体设置。

将包埋模底板2设置在包埋模1的外部,从包埋模1的外部将包埋模底板2的凸起21插入到包埋模1底部的通孔11内,形成完整平面,以便用于注腊和包埋。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更好的结合包埋模1和包埋模底板2,可以采用在包埋模1外部底部设置有底边13,该底边13用于卡住包埋模底板2的三边,使得包埋模底板2不从包埋模1上下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