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确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064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确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飞机测试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罩所受载荷主要来源于其表面的气动载荷,静力试验验证时通常通过在其外表面布置一定数量的加载点来模拟其结构受力。通常为能够更加真实的模拟雷达罩的结构受力,在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置数量众多的试验加载点。加载点的数量和以及位置分布与雷达罩外表面的分布载荷大小方向有很大关系,通常是通过载荷计算给出,分布较为分散。

雷达罩通常采用复合材料多曲面壳体,外形比较复杂,因此如何在试验件表面准确找出加载点的位置一直是困扰雷达罩结构静力试验的难点。一直以来,雷达罩的表面加载点位置确定是以机身结构为基准,通过在雷达罩表面拉紧细丝线的方法。此种方法仅适用于单曲度外形,且对于曲度较大的雷达罩细丝线容易在雷达罩表面滑动,以此种方法求出的加载点位置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确认的问题,使之满足静力试验加载的要求,设计一种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的确认方法,完成静力试验。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S1、在所述雷达罩外圈面上其与飞机机身接触线上确认出四个基准点,所述四个基准点包括所述雷达罩的对称面与所述接触线的两个交点O1、O2,另外两个基准点O3、O4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交点O1、O2连线的两侧;

S2、确定各加载点距所述四个基准点的直线距离,选出所述加载点距O1、O2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该较短距离为d1,选出所述加载点距O3、O4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该较短距离为d2

S3、以所述加载点距O1、O2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为原点,以距离d1为半径,采用圆规在所述雷达罩表面画第一弧线,以所述加载点距O3、O4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为原点,以距离d2为半径,采用所述圆规在所述雷达罩表面画第二弧线,标记两条弧线交点即为所述加载点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基准点O3、O4的连线垂直于交点O1、O2的连线。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准点O3、O4为位于交点O1、O2的连线两侧的所述接触线上距交点O1、O2的连线最远的点。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确定基准点O3、O4的方法包括:

连接两个交点O1、O2的步骤;

直角尺的一个直角边贴紧在所述交点O1、O2的连线上的步骤;

滑动直角尺,确定最远基准点O3和O4的步骤。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中的圆规的臂长大于所述雷达罩的最大外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定位准确,易操作,所需工具较为普遍。用此方法确认加载点位置后进行的试验验证了加载点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确定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对称面上基准点确定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其它两个基准点确定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加载点确定示意图。

其中1为直角尺,2为圆规,3为加载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确认的问题,使之满足静力试验加载的要求,设计一种雷达罩静力试验加载点的确认方法,完成静力试验。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S1、在所述雷达罩外圈面上其与飞机机身接触线上确认出四个基准点,所述四个基准点包括所述雷达罩的对称面与所述接触线的两个交点O1、O2,另外两个基准点O3、O4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交点O1、O2连线的两侧;

S2、确定各加载点距所述四个基准点的直线距离,选出所述加载点距O1、O2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该较短距离为d1,选出所述加载点距O3、O4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该较短距离为d2

S3、以所述加载点距O1、O2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为原点,以距离d1为半径,采用圆规在所述雷达罩表面画第一弧线,以所述加载点距O3、O4中距离较短的基准点为原点,以距离d2为半径,采用所述圆规在所述雷达罩表面画第二弧线,标记两条弧线交点即为所述加载点位置。

本实施例中,雷达罩一般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为保证后续圆规所做弧线能够覆盖整个雷达罩的外表面,要求所选四个基准点基本平分所述接触线。所述接触线为当雷达罩扣在飞机机身表面时,其与机身的交线,一般而言,该接触线为圆形或椭圆形,存在其它情况,比如为不规则图形,甚至该接触线形成的封闭曲面为三维曲面,即所述接触线上的各点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为以下叙述方便,本实施例以椭圆形或圆形等规则形状进行描述。

由于雷达罩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形成的类似椭圆形的接触线也是左右对称的,以中心轴线为基准,其与接触线的交点即为基准点O1、O2,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对称面切雷达罩与机身的交线形成的两个点。之后,将剩余的两个基准点O3、O4分别安排在O1、O2连线的两侧,能够保证任意相邻的两点围成的弧面不会大于180度,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相邻的两点将雷达罩分隔出的弧面大于180度,后续使用圆轨在雷达罩上画图将会被限制,如图3所示,O1、O3分两个基准点围成的弧面大约为45度,这里需要进一步解析的是,所述围成的弧面是指由接触线构成的类圆形中,在两个相邻基准点之间无其它基准点的情况下,这一段无其它基准点的弧线的弧度。图3中面朝外处,O1、O3之间无其它基准点;而面朝内处,O1、O3之间还包括基准点O2及O4,所以其弧度为面朝外处的接触线弧线的弧度。

再次参考图3,使用圆规2以基准点O1、O3画弧时,只能在面朝外的这一段雷达罩表面上画弧,而不能在面朝内的雷达罩表面上画弧,进一步表明了相邻的两点围成的弧面不能大于180度。步骤S3中,以所述加载点距O1为原点,以距离d1为半径,采用圆规在所述雷达罩表面画第一弧线,以所述加载点距O3为原点,以距离d2为半径,采用所述圆规在所述雷达罩表面画第二弧线,标记两条弧线交点即为所述加载点位置,图3中的3为该加载点。

可以理解的,上述距离d1、d2由有限元分析图示中得到。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准点O3、O4的连线垂直于交点O1、O2的连线。进一步的,所述基准点O3、O4为位于交点O1、O2的连线两侧的所述接触线上距交点O1、O2的连线最远的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述确定基准点O3、O4的方法包括:

连接两个交点O1、O2的步骤;

直角尺的一个直角边贴紧在所述交点O1、O2的连线上的步骤;

滑动直角尺,确定最远基准点O3和O4的步骤。

参考图2,当交点O1、O2的连线确定后,直角尺1的一个直角边贴紧在该连线上,另一个直角边会与接触线相交,交点距O1、O2的连线的距离随直角尺1的滑动而变化,其必然会出现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在的交点即为基准点O3或O4

本实施例中,由于雷达罩体积较大,一般特制加长圆规2,要保证圆规的臂长大于所述雷达罩的最大外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定位准确,易操作,所需工具较为普遍。用此方法确认加载点位置后进行的试验验证了加载点位置的准确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