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264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取样土质常采用输入真空的方式,将该取样土质中的空气和水分快速排出,提高制样效率,但已有的固结试验装置,仅是开设通水孔,进而将空气和水排出,这种排出方式效率较低,尤其是对水;特别是固结试验装置额外增加过滤层之后,这种排出方式的缺点体现更为显著,容易出现制得的土样饱和度不高、得到的各个土样均匀性差等原因,影响到试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所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为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包裹泥浆;以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侧,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管,所述第一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管内为第一过滤层;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过滤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二过滤管,所述第二过滤管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管内为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一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过滤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设置有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中的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角度相同,同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这样,该试验装置经过真空输入后,无纺布层包裹的泥浆中的空气和水会逐渐地经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过滤管内,由于第一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即会增加水的流动速度,进而快速地经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过滤管内,由于第二过滤管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即亦会增加水的流动速度,所以,该试验装置可有效地将空气和水,尤其是水,快速地排出,提高制样的效率,同时,制样的饱和度、均匀性较好。

可选地,所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还包括真空组件,所述真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侧,所述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以及输入管,所述输入管连接于所述真空泵的真空输出端,所述输入管贯穿所述第一过滤管和所述第二过滤管的中心处。

可选地,所述输入管的外侧为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管的所述第二通孔逐渐变长的一端的下侧设置有集水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亦设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侧,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本体;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以及

第一压紧块,所述第一压紧块抵接于所述无纺布层的上侧处,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杆贯穿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压紧块上。

可选地,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亦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亦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第一气缸的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以及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二压紧块亦抵接于所述无纺布层的上侧处,所述第二压紧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紧块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气缸杆贯穿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紧块的一端,所述第三气缸的第三气缸杆贯穿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紧块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加压孔。

可选地,所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上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管的一端为第一入料孔,所述第二过滤管相对于所述第一入料孔的一端为第二入料孔。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 试验装置,101 壳体,102 密封盖,103 加压孔,110无纺布层,120第一过滤管,121 第一入料孔,122 第一通孔,130第二过滤管,131第二入料孔,132 第二通孔,133 集水孔,140真空泵,141 输入管,142 密封圈,150 压紧组件,151 第一气缸,1511 第一气缸杆,152 第二气缸,1521 第二气缸杆,153 第三气缸,1531 第三气缸杆,154 第一压紧块,155 第二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100,该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100包括壳体101,过滤组件,真空组件,压紧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壳体101内为无纺布层110,无纺布层包裹泥浆;过滤组件设置于壳体101的下侧,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管120,第一通孔122,第二过滤管130,第二通孔132;第一过滤管1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一过滤管内设第一过滤层,优先地,第一过滤层内为石砾;第一通孔122沿第一过滤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优先地,第一通孔的下端与第一过滤管的内腔连通;第二过滤管130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二过滤管内设第二过滤层,优先地,第二过滤层内为细砂,第二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一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以及第二通孔132与第一通孔122连通设置,第二通孔沿第二过滤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优先地,第二通孔的底部与第二过滤管的内腔相连通。优先地,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彼此接触的管壁上、第一过滤管与壳体接触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孔,便于空气和水的排除,当然,在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的其他管壁上不设置任何连通孔,以保持它们的密封状态,便于抽真空作业。

说明:第一过滤管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二过滤管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与壳体相连通,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的相对应的接触过滤的管壁可设置有可过滤材料构成,或接触过滤的管壁上设置连通孔,这样,抽真空时,水有两处流向,一处是从第一通孔流入第二通孔,再经第二通孔流入第二过滤管的腔体内,最终到集水管处;另一处是水经第一过滤管内的第一过滤层过滤,再经第二过滤管内的第二过滤层过滤,最终到集水管处。

优先地,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的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即包括大头端和小头端,而且两者大头端相邻小头端,小头端相邻大头端,彼此交叉相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该过滤组件中的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角度相同,同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地相连通。

这样,该试验装置经过抽真空后,无纺布层包裹的泥浆中的空气和水会逐渐地经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一过滤管内,由于第一过滤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即会增加水的流动速度,进而快速地经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过滤管内,由于第二过滤管亦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即亦会增加水的流动速度,所以,该试验装置可有效地将空气和水,尤其是水,快速地排出,提高制样的效率,同时,制样的饱和度、均匀性较好。

进一步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还包括真空组件,真空组件设置于壳体101的下侧,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140和输入管141;输入管141连接于真空泵140的真空输出端,输入管贯穿第一过滤管120和第二过滤管130的中心处。

这样,真空泵启动后,即可对壳体内抽真空,提高泥浆中的空气和水的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输入管的外侧为密封圈142。这样,提高了该试验装置真空输入的密封性,间接地提高制样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管120的第二通孔122逐渐变长的一端的下侧设置有集水孔133。优先地,集水孔连通于第二过滤管的腔体。

说明:抽真空时,第一过滤管和第二过滤管的两端为密封状态,即集水孔处为密封状态。

由于第二过滤管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断面形状为梯形,进而第二过滤管中的第二通孔的长度从小头端到大头端逐渐变长,这样,通过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将空气和水快速导流到集水孔处,提高制样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12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第二通孔132的数量亦设为多个。

进一步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还包括压紧组件,压紧组件设置于壳体101的上侧,压紧组件包括:本体,第二气缸152,第一压紧块154;第二气缸设置于本体内;以及第一压紧块154抵接于无纺布层110的上侧处,第二气缸的第二气缸杆1521贯穿壳体连接于第一压紧块154上。

这样,当试验装置被输入真空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效率时,操作者亦可使得第一气缸工作,进而经过第一气缸杆推动第一压紧块向下运动,由于第一压紧块抵接于无纺布层,进而挤压无纺布层内的泥浆,将空气和水的进一步地排出。

进一步地,压紧组件还包括:第一气缸151,第三气缸153,第二压紧块155;第一气缸151亦设置于本体内;第三气缸153亦设置于本体内,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沿第二气缸152的中心对称设置于本体内;第二压紧块155亦抵接于无纺布层110的上侧处,第二压紧块155相对于第一压紧块154滑动设置,第一气缸的第一气缸杆1511贯穿壳体连接于第二压紧块的一端,第三气缸的第三气缸杆1531贯穿壳体连接于第二压紧块的另一端。优先地,第二压紧块的中心处为通孔,该通孔容纳第一压紧块。

同时,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之间为斜面配合,第二压紧块的高度小于第一压紧块的高度。

这样,当试验装置被输入真空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效率时,操作者亦可使得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工作,进而经过第二气缸杆、第三气缸杆推动第二压紧块向下运动,由于第二压紧块和第一压紧块为斜面配合,当第二压紧块向下运动时,第一压紧块亦随着第二压紧块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气缸杆被拉伸,这样,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均向下运动,由于第一压紧块、第二压紧块相继抵接于无纺布层,进而挤压无纺布层内的泥浆,将空气和水的进一步地排出。

进一步地,壳体的上侧设置有加压孔103,优先地,该加压孔上连接有高压泵,通过向壳体内加压,提高无纺布层内泥浆的空气和水的快速排出。当不需要加压时,该加压孔使得壳体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实施中,输入高压气体和抽真空是彼此单独实施的,即可以仅抽真空,亦可以输入高压气体。

优先地,输入真空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操作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向壳体内输入高压气体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上述三种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彼此结合起来使用。

进一步地,真空预压固结试验装置还包括:密封盖102,密封盖密封连接于壳体101的上侧。这样,使得壳体形成密闭腔室,以便输入真空或高压气体。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管的一端为第一入料孔121,通过第一入料孔向第一过滤管内输入石砾,第二过滤管相对于第一入料孔的一端为第二入料孔131,通过第二入料孔向第一过滤管内输入细砂,提高该试验装置的过滤效果。优先地,抽真空时第一入料孔、第二入料孔均是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方式1:输入真空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操作者使真空泵工作,真空经输入管输入到壳体内,促使无纺布层内的泥浆在外界大气和真空的压差作用下,被挤压,进而将空气和水导流到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内,并快速地汇集到集水孔处,最终顺利排出。

使用方式2:操作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操作者使第一气缸或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工作,进而使第一压紧块或第二压紧块抵接无纺布层内的泥浆,进而通过挤压将空气和水导流到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内,并快速地汇集到集水孔处,最终顺利排出。

使用方式3:向壳体内输入高压气体提高空气和水的排出,操作者将高压泵连接于加压口处,使其工作,由于壳体内经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集水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亦或通过第一入料孔、第二入料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通过高压泵向壳体内加入高压气体后,无纺布层内的泥浆在高压和外界大气的压差下被挤压,进而将空气和水导流到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内,并快速地汇集到集水孔处,最终顺利排出。

当然,上述三种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彼此结合起来使用,具体参考三种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