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品密封腔体微泄露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9590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品密封腔体微泄露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产品密封腔体微泄露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需要盛装液体的产品,因设计上的需要,其结构往往是一个密闭空间,中部挖空的设计模板。而这种中部挖空的结构,不论是金属件还是塑料件等其它材料,都无法一体成型,都需要通过熔接、锁合、粘合、对扣等方式将几个部分组合成型,如图5和6所示的医用耳塞清洗盒3,其是通过上壳和下壳熔接而成,上壳设有两个注液口31连通内腔,下壳底部设有封口33连通内腔,并通过拧紧盖32拧紧进行密封。但是,拧紧盖32与封口33之间可能存在空隙,密封性不好,导致液体出现渗漏,造成产品不良甚至于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的检测拧紧盖32是否密封的方法是:先将溶剂(如水)倒入耳塞清洗盒3内腔,将耳塞清洗盒3置于水平桌面上,过段时间后,观察桌面是否有水滴,来判别耳塞清洗盒3是否密封。测试完成后,需将盒子内腔水吹干。这种测试方法操作麻烦,费时费力,且检测过程中还衍生出来其它如清除、烘干等工序,大大增加人工成本,降低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快速便捷来检测产品的密封性,工序少,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且提高检测效率的产品密封腔体微泄露的检测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品密封腔体微泄露的检测设备,包括柜体、支撑架、密封注气机构和气体检测结构,所述柜体上设有检测工位,用于放置及定位待检测产品,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柜体上,所述密封注气机构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密封注气机构的进气端接高压气源,通过向下移动密封注气机构,可使密封注气机构的出气端与待检测产品上表面的注液口密封连接,所述气体检测结构的进气端与待测产品的底部封口密封连接,用于检测待测产品的底部封口是否有漏气。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检测结构包括盛有溶液的玻璃管和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第一端与待检测产品的底部封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的第二端伸入玻璃管的溶液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工位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气孔,所述第一出气管的第一端与气孔密封连接,所述待检测产品的底部密封设置在凹槽端口上,待检测产品的底部封口与凹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工位为一凸台,所述凸台上表面的外周围向上凸起有限位部,用于对待检测产品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注气机构包括注气头、移动板和气缸,所述注气头的进气端接高压气源,所述注气头的出气端为密封注气机构的出气端,所述注气头固定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移动板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由气缸带起其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注气机构的进气端通过一精密调压阀与高压气源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工位、精密调压阀、密封注气机构和气体检测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辅助脱离机构,用于辅助密封注气机构的出气端脱离待检测产品上表面的注液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脱离机构包括一压板和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柜体上,所述压板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由驱动装置带动压板压紧或远离待检测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便捷地对产品的密封腔体进行密封性检测,以确定产品的密封腔体是否存在缝隙,避免产品漏液而导致存在隐患,检测工序少,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且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密封注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耳塞清洗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耳塞清洗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产品密封腔体微泄露的检测设备,包括柜体1、支撑架、密封注气机构和气体检测结构,本具体实施例中,柜体1为方形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它任意形状,如圆柱形。柜体1设有可以打开的前面板,柜体1内放置有控制电路部分。柜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还螺接有支撑脚11。

所述柜体1的上表面设有检测工位2,用于放置及定位待检测产品3,本具体实施例中,待检测产品3为医用耳塞清洗盒,检测工位2为一方形的凸台,所述凸台2上表面的外周围向上凸起有限位部22,用于对待检测产品2进行限制定位。

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柜体1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支撑架51和第二支撑架52,所述密封注气机构可上下移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51上,所述密封注气机构的进气端通过气管接高压气源(图中未示出),通过向下移动密封注气机构,可使密封注气机构的出气端411与医用耳塞清洗盒3上表面的注液口31密封连接,从而可以将高压气源的气体注入医用耳塞清洗盒3的内腔中。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注气机构包括注气头41、移动板42和气缸43,所述注气头41的进气端通过气管接高压气源,所述注气头41的出气端411为密封注气机构的出气端,本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注气头41具有两个出气端411,对应于医用耳塞清洗盒3上表面的两个注液口31,当然,在其它实施中,每个注气头41的出气端411的数量根据实际产品来设定,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再细说。

所述注气头41固定设置在移动板42上,所述移动板42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架51上,具体的,第一支架51上设有两个滑轨511,移动板42上设有两个滑槽,移动板42通过滑槽与滑轨511配合而可相对于第一支架51上下滑动,所述气缸43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51上,所述移动板42与气缸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由气缸43带起其上下移动,气缸43的控制端与柜体1内的控制电路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气缸43也可以采用电机来代替,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再细说。

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注气头41的出气端411与医用耳塞清洗盒3上表面的注液口31的密封性,提高检测精确度,注气头41的出气端411上设套设有密封圈412。

所述气体检测结构的进气端与待测产品3的底部封口33密封连接,用于检测待测产品3的底部封口33是否有漏气。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检测结构包括盛有溶液的玻璃管6和第一气管(图中未示出),所述检测工位2上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底部设有气孔211,所述第一出气管的第一端与气孔21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的第二端伸入玻璃管6的溶液内,医用耳塞清洗盒3的底部密封设置在凹槽21端口上,从而使医用耳塞清洗盒3的底部封口33与凹槽21密封连通。

本具体实施例中,玻璃管6内的溶液为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溶液也可以是其它液体,如洗手液等。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注气机构的进气端也即注气头41的进气端通过一精密调压阀7与高压气源连接,通过调节精密调压阀7可以精确设定进气压力。精密调压阀7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52上。

本具体实施例中,精密调压阀7与高压气源之间还设有气体流量计71,气体流量计71的控制端与柜体1内的控制电路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辅助脱离机构,用于辅助密封注气机构的出气端411脱离医用耳塞清洗盒3上表面的注液口31。

具体的,所述辅助脱离机构包括一压板81和一驱动装置83,所述驱动装置83固定设置在柜体1的上表面,驱动装置83的控制端与柜体1内的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压板81设置医用耳塞清洗盒3上方,压板81与驱动装置83的输出端连接,由驱动装置83带动压板81上下移动而压紧或远离医用耳塞清洗盒3。

本具体实施中,驱动装置83为气缸,数量为2个,设置在医用耳塞清洗盒3的两侧,其输出端分别与压板81的两端固定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装置83也可以由电机等来实现,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再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架52上还设有两根导向柱521,相应地,压板81上设有两个导向孔,通过导向柱521与导向孔配合来增强压板81移动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中,压板81的下表面即与医用耳塞清洗盒3接触的面上还设有一层软性材料82,避免压板81压伤医用耳塞清洗盒3。

本具体实施例中,柜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若干操作按钮9,包括启动、停止、进气等操作按钮,若干操作按钮9分别与柜体1内的控制电路连接。

本具体实施中,检测工位2、精密调压阀7、注气头41和玻璃管6的数量为5个且分别一一对应,5个注气头41都固定在一个移动板42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工位2、精密调压阀7、注气头41和玻璃管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再详细说明。

工作过程,将耳塞清洗盒3按要求放置于检测工位2上,启动设备,辅助脱离机构的压板81向下移动,压紧耳塞清洗盒3,密封注气机构向下移动,将注气头41的出气端411密封压入耳塞清洗盒3的注液孔31内,打开气体流量计71并调节精密调压阀7,使一定压力的气体注入耳塞清洗盒3的内腔,观察玻璃管6内的水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则说明盒子底部有泄漏气体;如果否,则说明盒子底部没有泄漏气体。测试结束后,密封注气机构上升,使注气头41的出气端411脱离耳塞清洗盒3的注液孔31,接着辅助脱离机构的压板81上升,即可取出耳塞清洗盒3。检测工序少,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且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