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952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编码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编码器安装技术,特别是一种编码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编码器用于测量一个可旋转的圆周或回旋运动的机构,现有应用中编码器常常与电动马达配合使用。在配合使用中编码器与电动马达用一连接器连接,但连接时编码器与电动马达会产生安装误差,导致编码器使用寿命减少或工作时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安装并降低编码器在工作过程中由运动机构引起的震动的编码器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安装机构及吸能机构;其中所述吸能机构包括:连接架;编码器安装板,所述编码器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涨紧件安装板,所述涨紧件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涨紧件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机构连接;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涨紧件,所述涨紧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涨紧件安装板与所述涨紧件的内壁连接;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凸出设置在所述涨紧件的两个端部,所述接触部两侧的接触面为倾斜设置;固定台,两个所述固定台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接触部的端部,两个所述固定台相向设置;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穿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台。

所述连接架由四条依次首尾相连的支撑臂组成,所述连接架的形状为规则的四边形。

所述编码器安装板及所述涨紧件安装板的数量各为两个,两个所述编码器安装板及所述涨紧件安装板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架的四个角上。

所述连接架为挠性弹力体。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螺丝;上撑件,所述上撑件设置在所述螺丝的一端,所述上撑件的外侧面与所述接触部两侧的所述接触面相匹配;下撑件,所述下撑件设置在所述螺丝的另一端,所述下撑件的外侧面与所述接触部两侧的所述接触面相匹配。

在所述下撑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丝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螺纹孔内。

所述上撑件及所述下撑件的截面为梯形。

在两个所述固定台的端部分别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合围为一固定孔,所述螺丝穿设于所述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当有震动时,由于涨紧件已固定,其涨紧件安装板已保持固定,所以编码器安装板会相对于涨紧件安装板产生位移,其连接架的支撑臂发生形变,以支撑编码器安装板的相对与涨紧件安装板位移。根据震动强度的大小来调整位移变化的大小,以免产生共振。这样在编码器安装后工作过程中动力源所产生的震动或其他产生的震动会被连接件所吸收化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吸能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下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接触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编码器连接结构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涨紧件4上装配上撑件10和下撑件11,具体地,用紧固螺丝9穿过上撑件10、固定台7上的固定孔(固定孔由凹槽8围成)和下撑件11上的螺纹孔12连接。紧固螺丝9时,上撑件10和下撑件11被压迫靠近,因上撑件10和下撑件11均为四棱锥台,其外侧面和接触部5的接触面6接触,压迫上撑件10和下撑件11靠近时,与接触面6接触,撑开涨紧件4,使涨紧件4外径涨开在安装位固定。

涨紧件4上安装有一个和编码器连接的连接架14,连接架14结构强度为挠性弹力体。连接架14为两点一线十字交叉法设计,其涨紧件安装板3上有两个固定孔,其在连接固定位用螺钉13连接。编码器用螺丝与编码器安装板2上连接固定孔连接。当连接架14安装固定后,当有震动时,因涨紧件4已固定,其涨紧件安装板3已保持固定,所以编码器安装板2会相对于涨紧件安装板3产生位移,其支撑臂1发生形变,以支撑编码器安装板2的相对与涨紧件安装板3位移。根据震动强度的大小来调整位移变化的大小,以免产生共振。这样在编码器安装后工作过程中动力源所产生的震动或其他产生的震动会被连接件所吸收化解。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