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分段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5833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液体分段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分段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尿检是临床医学疾病筛选的常用辅助手段,尿检所需的尿液一般为受检人员自行采集后交由检验医师检测。然而,临床上应用的尿液收集装置,一般为尿杯,由于疾病的检测常需要收集晨尿的中段尿,现有的尿液收集装置会导致患者对中段尿很难掌控取样,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另外,目前的尿杯均为一次性,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滴漏,造成不卫生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分段收集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开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卫生的液体分段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分段收集器,包括收集器本体,所述收集器本体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收集器本体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其中,所述第一出液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排液管,所述第二出液口连接试管。

进一步,所述收集器本体内部设有从所述收集器本体底部向所述收集器本体顶部延伸的闭合壁,其中,所述闭合壁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收集器本体顶部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闭合壁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收集器本体底部还设有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三出液口位于所述闭合壁和所述收集器本体内壁之间。

进一步,所述排液管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分别从所述排液管一端延伸至所述排液管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该第一管道另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管道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为开口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道连接第一出液口的相反端可拆卸或一体化连接有排液管塞板,所述排液管塞板上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还包括进液漏斗,所述进液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的底部延伸有与所述漏斗本体内部连通的漏斗管,所述漏斗管与所述闭合壁设置所述第一出液口的一端相配合,其中,所述漏斗管与所述闭合壁为可拆卸或一体化连接,所述漏斗本体的外壁上延伸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收集器本体的顶部开口结构相配合,其中,所述盖板和所述闭合壁顶部之间存在空隙。

进一步,所述漏斗管的横截面形状呈方形。

进一步,所述漏斗本体上端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漏斗本体上端另一侧的水平高度,并且,所述漏斗本体上端边沿向所述漏斗本体内部延伸有延长边。

进一步,所述收集器本体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液口对应的延伸段,所述试管套设在所述延伸段的外部。

进一步,所述延伸段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两段斜度,多段斜度沿着延伸段的长度方向排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简单卫生,使用者将进液漏斗对准自己,将排液管对准便池,就可以正常进行排液及样本采集,而且不会将尿液遗漏在手上。

(2)中段尿液收集准确,初段尿液会在收集器本体中由排液管排出,中段尿液在收集器本体中分离至试管中进行采集。

(3)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液体分段收集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液体分段收集器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液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收集器本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收集器本体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液管塞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液体分段收集器包括进液漏斗100、收集器本体200和排液管300。

如图4所示,进液漏斗100包括漏斗本体101,漏斗本体101的底部延伸有与漏斗本体101内部连通的漏斗管102,还有,漏斗本体101的外壁上延伸有盖板103,其中,漏斗本体101、漏斗管102和盖板103可为一体注塑成型。该漏斗本体101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其中,该漏斗本体101的上端可圆弧过渡到漏斗本体101的下端,并且漏斗本体101上端一侧的水平高度高于漏斗本体101上端另一侧的水平高度,还有,漏斗本体101上端边沿向漏斗本体101内部延伸有延长边104,这样,使用者向进液漏斗排尿时,有效避免尿液外溅。

如图3和图5所示,收集器本体200为顶部开口结构,收集器本体200内部设有从收集器本体200底部向收集器本体200顶部延伸的闭合壁203,其中,闭合壁203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收集器本体200顶部的水平高度,该闭合壁203可与漏斗管102配合,即漏斗管102可插入到闭合壁203内部,由于闭合壁203的形状比漏斗管102的形状大,为防止闭合壁203移动,可在闭合壁20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漏斗管102配合的凸部204,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04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凸部204分别设置在闭合壁203的两侧,为防止进液漏斗100转动,可将漏斗管102的横截面形状做成方形,但漏斗管102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圆形或多边形等。当漏斗管102插入到闭合壁203内时,盖板103可与收集器本体200的顶部开口结构配合,收集器本体200内壁上可设置有与盖板103配合的卡扣205,值得注意的是,盖板103和卡扣205配合时,该盖板103与闭合壁203顶部存在空隙,该盖板的作用的是防止尿液从收集器本体的顶部溢出。另外,该漏斗管102与闭合壁203为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化连接。

收集器本体200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201和第二出液口202,第一出液口201和第二出液口202分别位于闭合壁203的内部,并且,第一出液口201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出液口202,该第一出液口201连接排液管300,该排液管300可与收集器本体200为一体注塑成型,该第二出液口202连接试管500。需要说明的是,该闭合壁203设置第一出液口201的一端与进液漏斗100的漏斗管102配合,换言之,当漏斗管102插入到闭合壁203时,该漏斗管102对应第一出液口201,并且该漏斗管102不会分隔开第一出液口201和第二出液口202。由此可知,当使用者向进液漏斗排尿时,尿液先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入到排液管内,即排尿管收集初段尿液,直到尿液液面超过第一出液口201高度,此时,尿液会通过第二出液口流到试管内,即试管收集中段尿液。

收集器本体200底部还设有第三出液口206,该第三出液口206位于闭合壁203和收集器本体200内壁之间,且第三出液口206和第二出液口202分别位于第一出液口201的两侧,其中,收集器本体200底部设置第三出液口206一端的水平高度低于收集器本体200底部设置第二出液口202一端的水平高度,即当尿液的液面超过闭合壁203顶部时,尿液流到闭合壁203和收集器本体200内壁之间,且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三出液口206流出。该第三出液口206可连接排液管300,参见图3,排液管300包括第一管道301和第二管道302,第一管道301和第二管道302分别从排液管300一端延伸至排液管300另一端,且第一管道301和第二管道302之间不连通,其中,第一管道301一端连接第一出液口201,该第一管道301另一端可拆卸或一体化连接有排液管塞板400,如图7所示,该排液管塞板400上设置有通孔401,该排液管塞板400可呈n型,通过调节通孔401大小,可改变排液管内的压强,进而调节尿液在第一管道的累积速度,因此,通过排液管塞板可拆卸的方式,可选择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第二管道302一端连接第三出液口206,第二管道302另一端为开口结构。

如图3和图6所示,收集器本体200外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液口202对应的延伸段207,试管500可套设在延伸段207的外部进行固定,此时可不需要使用者手拿着试管。还有,收集器本体200上设置有与试管500端口契合的限位槽208,对试管进行加强固定。该延伸段207可占用试管的空间,防止试管收集中段尿液并取下后,使试管内的尿液不溢出,且留有试管帽子的空间。该延伸段207的外壁上具有至少两段斜度,多段斜度沿着延伸段的长度方向排列,其中,多段斜度的斜率从延伸段与收集器本体的连接端至延伸段与收集器本体连接的相反端方向依次递减,通过设置斜度可使延伸段与试管更加紧密配合。在一个实时方式中,延伸段207上具有两段斜度,其中,延伸段与收集器本体连接端的外径为13.5mm,从延伸段与收集器本体连接端向下4mm处的外径为13.2mm,延伸段与收集器本体连接的相反端的外径为12.04mm。

如图3所示,该延伸段207和排液管300之间的夹角为30°~70°。

本实用新型液体分段收集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进液漏斗对准自己,同时将排液管对准便池,然后,使用者对进液漏斗进行排尿,尿液通过收集器本体上的第一出液口流入到第一管道内进行累积,同时尿液也会从排液管塞板上的通孔流出,且排至便池,当尿液的液面超过第一出液口的高度时,该尿液会从第二出液口流入到试管内,该试管对中段尿液进行收集,当尿液液面继续上涨直至超过闭合壁顶部时,尿液流到闭合壁和收集器本体内壁之间,且经过第三出液口从第二管道流出,且排至便池,直至排尿完成。

综上,初段尿液流至第一管道,而检验所需的中段尿液在试管内进行准确收集,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其中,该液体分段收集器在使用过程中相对卫生,尿液也不会溅到手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采用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