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污水处理中对流量进行计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549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流量检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在污水处理中对流量进行计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流量测量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系统。古罗马凯撒时代已采用孔板测量居民的饮用水水量。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用堰法测量尼罗河的流量。我国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应用宝瓶口的水位观测水量大小等等。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流量计量是计量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做好这一工作,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能源危机、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当今时代,流量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明显。

在工业现场,测量流体流量的仪表统称为流量计或流量表。是工业测量中最重要的仪表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流量测量的准确度和范围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多种用途,各种类型的流量计相继问世,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水处理、食品饮料、制药、能源、冶金和建筑材料等行业。

而目前在造纸行业其产生的污水多,而且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或者其它杂物,传统的流量计容易被污水中的杂物卡死,造成测量不准确,甚至损坏流量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流量计容易被造纸污水中的杂物卡死,造成测量不准确,甚至损坏流量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在污水处理中对流量进行计量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准确对造纸污水进行计量,同时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被杂物卡死影响测量准确性,对流量计进行有效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在污水处理中对流量进行计量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流体管道,所述流体管道的空腔中设置有限位管和浮子,限位管的外壁与流体管道的内壁固定,限位管的内腔呈圆锥台形状,且端面较小的一端朝下,浮子位于限位管上方,浮子的最大直径大于圆锥台的最小直径;流体管道的空腔中安装有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上限位件设置在限位管的上方,下限位件设置在限位管下方,上限位件中设置有内磁圈,浮子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定位杆和下定位杆,上定位杆穿过上限位件,并且在浮子移动过程中上定位杆能够位于内磁圈中,下定位杆同时穿过限位管和下限位件,在流体管道的空腔中设置有顶限位板,顶限位板设置在上限位件上方,上定位杆穿过内磁圈后能够与顶限位板接触;在流体管道外部设置有安装管道,且安装管道与流体管道固定,安装管道中设置有外磁圈,外磁圈中设置有安装轴,安装轴能够绕着自身轴线在外磁圈中转动,安装管道外部设置有刻度盘,安装轴的一端穿过安装管道后穿过刻度盘,安装轴位于安装管道外部一端的外壁上安装有指针。目前造纸工业使用木材、稻草、芦苇、破布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煮而分离出纤维素,制成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最后排出原料中的非纤维素部分成为造纸黑液。黑液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挥发性有机酸等,有臭味,污染性很强。黑液中污染物浓度很高,BOD高达5-40g/L,含有大量纤维、无机盐和色素。漂白工序排出的造纸污水也含有大量的酸碱物质。抄纸机排出的造纸污水,称为白水,其中含有大量纤维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填料和胶料。为此人们将造纸污水进行处理,提高循环用水率,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对于污水的输送需要使用管道,同时根据需要在管道中安装流量计,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或者其它杂物,传统的流量计容易被污水中的杂物卡死,造成测量不准确,甚至损坏流量计。本方案设计的装置,其通过利用液体推动浮子上移打开通道,并且将上移的量通过电磁信号转为机械动作,使得指针转动指示流量值,封闭时是利用浮子自重实现管道内部封闭,整个内部腔室大,能够方便污水通过,防止杂物对开闭过程造成干涉或者卡死。

安装管道外部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的开口端与安装管道外壁固定形成封闭结构,刻度盘和指针均设置在保护罩形成的封闭结构中。保护罩是用于保护指针,同时为了方便看清楚指针指示的刻度,所以最好是将保护罩的正面采用透明塑料或者玻璃制成。

为了实现本装置与污水输送管道的连接,所以在流体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法兰盘,且安装管道设置在法兰盘之间,这是比较通用的技术,为了使得安装轴转动过程更加顺畅,所以在安装轴的外壁上套有轴承,轴承分别设置安装管道的内壁和流体管道的外壁中,外磁圈设置在轴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装置能够准确对造纸污水进行计量,同时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被杂物卡死影响测量准确性,对流量计进行有效保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指针,2-轴承一,3-外磁圈,4-顶限位板,5-上法兰盘6-上限位件,7-内磁圈,8-上定位杆,9-流体管道,10-浮子,11-限位管,12-下限位件,13-下定位杆,14-下法兰盘,15-安装管道,16-轴承二,17-安装轴,18-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基于在污水处理中对流量进行计量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流体管道9,所述流体管道9的空腔中设置有限位管11和浮子10,限位管11的外壁与流体管道9的内壁固定,限位管11的内腔呈圆锥台形状,且端面较小的一端朝下,浮子10位于限位管11上方,浮子10的最大直径大于圆锥台的最小直径;流体管道9的空腔中安装有上限位件6和下限位件12,上限位件6设置在限位管11的上方,下限位件12设置在限位管11下方,上限位件6中设置有内磁圈7,浮子1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上定位杆8和下定位杆13,上定位杆8穿过上限位件6,并且在浮子10移动过程中上定位杆8能够位于内磁圈7中,下定位杆13同时穿过限位管11和下限位件12,在流体管道9的空腔中设置有顶限位板4,顶限位板4设置在上限位件6上方,上定位杆8穿过内磁圈7后能够与顶限位板4接触;在流体管道9外部设置有安装管道15,且安装管道15与流体管道9固定,安装管道15中设置有外磁圈3,外磁圈3中设置有安装轴17,安装轴17能够绕着自身轴线在外磁圈3中转动,安装管道15外部设置有刻度盘,安装轴17的一端穿过安装管道15后穿过刻度盘,安装轴17位于安装管道15外部一端的外壁上安装有指针1。安装管道15外部设置有保护罩18,保护罩18的开口端与安装管道15外壁固定形成封闭结构,刻度盘和指针1均设置在保护罩18形成的封闭结构中。流体管道9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个法兰盘,分别命名为上法兰盘5和下法兰盘14,其用于实现与污水输送管道的连接,安装管道15设置在上法兰盘5和下法兰盘14之间。安装轴17的外壁上套有两个轴承,其中设置在安装管道15的内壁中的轴承命名为轴承一2,设置在流体管道9的外壁中的轴承命名为轴承二16,外磁圈3设置在轴承一2和轴承二16之间,这样安装轴17在外磁圈3作用下转动时更加迅速和响应准确,使得流量的测量也更加准确。

本方案的具体原理是:在污水没有通过之前,浮子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其下落在限位管11中,利用浮子10的最大直径大于限位管11内圆锥台的最小直径,使得浮子10卡紧在限位管11中,实现对流体管道9的封闭,而当流体自下而上流入流体管道9时,浮子10在动压力、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开始脱离限位管11的限制开始上下浮动,使得污水开始通过,当三者达到平衡时,浮子10就平稳地停在流体管道9内某一位置上。浮子10在流体管道9中的位置与流体流经流体管道9的流量一一对应。此时上定位杆8被顶入到内磁圈7中,形成磁耦合作用,内磁圈7产生磁性,而外磁圈3位于内磁圈7长度范围中,外磁圈3也产生磁性,使得位于外磁圈3中的安装轴17能够绕着自身轴线转动,使得指针1转动,在流量稳定后,上定位杆8位置不再变化,磁耦合作用消失,安装轴17不再转动,指针1的位置不动,其所指示的数值就为此稳定状态下的流量值,本方案通过磁耦合作用,将浮子10位移量最终由指针1和刻度盘结合直接显示流量值,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特殊要求可以在一块刻度盘上绘制多种不同介质的刻度。由于这种流量计是根据内部流量大小打开对应的孔径,对于造纸污水进行排放时非常方便,污水中的杂质不会沉积和堵塞,使得测量更加准确,对流量计进行有效保护。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对浮子10移动的上下位置进行限位,设置了上限位件6和下限位件12,通过上定位杆8穿过上限位件6和下定位杆13穿过下限位件12,实现限位并且导向,这样浮子10在水流通过时不会倾斜,始终保持沿着流体管道9进行轴向移动,而浮子10下移的最终位置是通过限位管11内圆锥台限定,其上移的最终位置也要进行限定,防止在污水流量太大超过极限而造成装置损坏,所以在流体管道9的空腔中设置有顶限位板4,顶限位板4设置在上限位件6上方,上定位杆8穿过内磁圈7后与顶限位板4接触时被限制无法继续上移,说明此时装置通过的流量已到极限,无法继续通过更大的流量,对装置进行保护。为了便于污水的通过,下限位件12、上限位件6和顶限位板4上均设置有很多小孔,污水通过不受影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