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443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座气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520414304.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检测汽车线束插座气密性的装置,包括密封盖、密封箱、环形密封圈、气源管道和气密测试仪,所述气密测试仪通过气源管道与密封箱侧部相连接,密封盖设置在密封箱上,环形密封圈设置在密封盖与密封箱之间,在密封盖上设置有与线束插座形状相配合的插入孔,在插入孔内壁上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的厚度为0.5-2mm。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上述专利中无法首先对密封箱的密封性能进行测试,若密封箱存在泄漏,影响插座以及线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线束与密封盖之间的接触部位不严密时也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箱,第一密封盖,连接环,第一环形密封圈,插孔,安装槽,通管,连接头,固定环,第二环形密封环,气密测试仪,软管,第二密封盖,第三环形密封圈和圆板;所述第一密封盖通过其下部的连接环外侧的螺纹拧入到密封箱的上端,且连接环的外侧还套装有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圆板固定安装在连接环的内侧,且圆板与连接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盖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两组插孔,且该插孔的外端侧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盖上的两组插孔与圆板上的两组插孔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层,且该橡胶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密封箱的底部一端穿插有通管,且通管的外侧端还拧接有固定环,且通管与气密测试仪之间通过软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为第一密封盖厚度的1/2,且安装槽的外圈壁上设有与第二密封盖底端连接部相啮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圆板上也开设有两组插孔,且该两组插孔与第一密封盖上的两组插孔分别位于同一竖直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通管的前端焊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密封箱的内壁之间镶嵌有第二环形密封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盖通过其底端的连接部外侧的螺纹拧入到安装槽,且第二密封盖与第一密封盖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两组第二密封盖的设置,通过对第一密封盖上的两组插孔进行密封,对密封箱的密封效果进行测试,以及利用连接头与第二环形密封环对密封箱与通管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密封箱发生泄漏,影响插座的测试效果。

两组插孔的设置,在对插座进行气密性测试的过程中,当检测到线束漏气时,然后将插座线束插入到另一组插孔中,再次进行测试,避免线束与插孔之间漏气,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圆板以及插孔的设置,线束在测试过程中,分别穿过第一密封盖与圆板上的插孔置于密封箱内进行测试,可有效的避免第一密封盖上的插孔与线束之间发生泄漏,增加密封性,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圆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箱,2-第一密封盖,21-连接环, 22-第一环形密封圈,23-插孔,24-安装槽,3-通管,31-连接头,32-固定环,33-第二环形密封环,4-气密测试仪,5-软管,6-第二密封盖,61-第三环形密封圈,7-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箱1,第一密封盖2,连接环21,第一环形密封圈22,插孔23,安装槽24,通管3,连接头31,固定环32,第二环形密封环33,气密测试仪4,软管5,第二密封盖6,第三环形密封圈61和圆板7;所述第一密封盖2通过其下部的连接环21外侧的螺纹拧入到密封箱1的上端,且连接环21的外侧还套装有第一环形密封圈22,所述圆板7固定安装在连接环21的内侧,且圆板7与连接环2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盖2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两组插孔23,且该插孔23的外端侧设有安装槽24,所述第一密封盖2上的两组插孔23与圆板7上的两组插孔23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层,且该橡胶层的厚度为1-2mm,所述密封箱1的底部一端穿插有通管3,且通管3的外侧端还拧接有固定环32,且通管3与气密测试仪4之间通过软管5相连通。

其中,所述安装槽24的深度为第一密封盖2厚度的1/2,且安装槽24的外圈壁上设有与第二密封盖6底端连接部相啮合的内螺纹,可将第二密封盖6拧入到安装槽24的内部。

其中,所述圆板7上也开设有两组插孔23,且该两组插孔23与第一密封盖2上的两组插孔23分别位于同一竖直方向,方便线束依次穿过第一密封盖2上的插孔23以及圆板7上的插孔23。

其中,所述通管3的前端焊接有连接头31,且连接头31与密封箱1的内壁之间镶嵌有第二环形密封环33,通过通管3前端的连接头31以及第二环形密封环33对通管3的出口处进行密封,避免通管3与密封箱1的接触部位发生泄漏,影响测试的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盖6通过其底端的连接部外侧的螺纹拧入到安装槽24,且第二密封盖6与第一密封盖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环形密封圈61,可利用第二密封盖6以及第三环形密封圈61对第一密封盖2上的插孔24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两组第二密封盖6通过其底端的连接部外侧的螺纹拧入到安装槽24,并利用第三环形密封圈61对第一密封盖2上的两组插孔24进行密封,然后将第一密封盖2通过连接环21拧入到密封箱1的上端内侧,并利用第一环形密封圈22对密封箱1进行密封,开启气密测试仪4对密封箱1整体的气密性进行测试,在密封箱1的气密性符合要求时,将第一密封盖2以及第一密封盖2上的一组第二密封盖6拆下,并将线束穿过第一密封盖2上的插孔23以及圆板7上对应的插孔23,然后将第一密封盖2通过连接环21拧入到密封箱1的上端内侧,开启气密测试仪4对线束的气密性进行测试,当测试发现线束气密性不符合要求时,将线束取下,并通过另一组插孔23插入到密封箱1的内部再次进行测试,以便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