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2153发布日期:2018-08-24 18:0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属于二极管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世纪70年代Zare等首次提出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的高检测灵敏度以及适合于微区检测的特点,LIF检测系统获得了快速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年来微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工作者们对现有分析手段的分离效率、分析速度、检测灵敏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764920.6的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其包括倾斜设置在色镜架内的二向色镜、位于二向色镜的激光入射方向的激光入射装置、位于二向色镜的激光折射方向的透镜以及位于二向色镜的荧光接收方向的发射滤光片,但是该现有技术的激光装置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导致检测的荧光谱带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以解决的现有技术的激光装置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导致检测的荧光谱带存在误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其结构包括显示屏、控制面板、控制开关、荧光储放管、基台、感应箱、测试杆、散热孔、转轴、信号灯、二极管发光装置、连接板、连接杆、检测装置主体、密封盖,所述显示屏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的正表面,所述控制面板设于检测装置主体正表面的左侧,所述控制开关嵌入于安装控制面板的正表面的下方,所述荧光储放管的上表面与基台的底面相嵌套,所述测试杆嵌入安装于感应箱的右端面,所述感应箱的上表面与基台的底部相焊接,所述二极管发光装置的上表面与密封盖的底面相连接,所述转轴设于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右侧,所述信号灯嵌入安装于检测装置主体的右端面,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表面相嵌套,所述二极管发光装置包括聚光片、二极管、灯座、插槽、控制主机、单色框、空腔、变压器、电线插头、外罩壳,所述聚光片的内表面与二极管相嵌套,所述二极管嵌入安装于灯座的内表面,所述变压器与插槽相嵌套,所述单色框嵌入安装于控制主机的正表面,所述空腔设于单色框的左侧,所述电线插头与变压器的正表面电连接,所述外罩壳的内表面与控制主机的底面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主机设于密封盖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与连接板的内表面相焊接且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设于基台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灯的直径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基台由不锈钢制成,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结构上设有二极管发光装置,二极管发光装置设于密封盖的底面处,在二极管进行发光的过程中,电线插头可以为二极管发光装置提供电源,变压器与插槽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为二极管提供稳定的电源,单色框可以反映出二极管的色度,二极管发出的亮度通过聚光片起到聚光的效果,从而使二极管起到替代激光器的作用,降低了检测荧光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输出功率能够稳定,减小检测的荧光谱带的误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极管发光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显示屏-1、控制面板-2、控制开关-3、荧光储放管-4、基台-5、感应箱-6、测试杆-7、散热孔-8、转轴-9、信号灯-10、二极管发光装置-11、连接板-12、连接杆-13、检测装置主体-14、密封盖-15、聚光片-1101、二极管-1102、灯座-1103、插槽-1104、控制主机-1105、单色框-1106、空腔-1107、变压器-1108、电线插头-1109、外罩壳-1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的双结深光电二极管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显示屏1、控制面板2、控制开关3、荧光储放管4、基台5、感应箱6、测试杆7、散热孔8、转轴9、信号灯10、二极管发光装置11、连接板12、连接杆13、检测装置主体14、密封盖15,所述显示屏1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2的正表面,所述控制面板2设于检测装置主体14正表面的左侧,所述控制开关3嵌入于安装控制面板2的正表面的下方,所述荧光储放管4的上表面与基台5的底面相嵌套,所述测试杆7嵌入安装于感应箱6的右端面,所述感应箱6的上表面与基台5的底部相焊接,所述二极管发光装置11的上表面与密封盖15的底面相连接,所述转轴9设于二极管发光装置11的右侧,所述信号灯10嵌入安装于检测装置主体14的右端面,所述连接板12的外表面与检测装置主体14的内表面相嵌套,所述二极管发光装置11包括聚光片1101、二极管1102、灯座1103、插槽1104、控制主机1105、单色框1106、空腔1107、变压器1108、电线插头1109、外罩壳1110,所述聚光片1101的内表面与二极管1102相嵌套,所述二极管1102嵌入安装于灯座1103的内表面,所述变压器1108与插槽1104相嵌套,所述单色框1106嵌入安装于控制主机1105的正表面,所述空腔1107设于单色框1106的左侧,所述电线插头1109与变压器1108的正表面电连接,所述外罩壳1110的内表面与控制主机1105的底面相黏合,所述控制主机1105设于密封盖15的下端,所述连接杆13的左右两端与连接板12的内表面相焊接且相互垂直,所述密封盖15设于基台5的上方,所述信号灯10的直径为5cm,所述转轴1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基台10由不锈钢制成,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本专利所说的显示屏1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所述连接板12是使相分离的两个或是多个结构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件,它的样式结构非常多有矩形板、多边板、异形板等等,种类一般有隅撑连接板,系杆连接板,水平支撑连接板,柱间支撑连接板几种。

在进行使用时可以将二极管发光装置11设于密封盖15的底面处,在二极管进行发光的过程中,电线插头可以为二极管发光装置11提供电源,变压器1108与插槽1104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为二极管1102提供稳定的电源,单色框1106可以反映出二极管1102的色度,二极管1102发出的亮度通过聚光片1101起到聚光的效果,从而使二极管1102起到替代激光器的作用,降低了检测荧光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输出功率能够稳定,减小检测的荧光谱带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的激光装置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导致检测的荧光谱带存在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二极管发光装置,二极管发光装置设于密封盖的底面处,在二极管进行发光的过程中,电线插头可以为二极管发光装置提供电源,变压器与插槽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为二极管提供稳定的电源,单色框可以反映出二极管的色度,二极管发出的亮度通过聚光片起到聚光的效果,从而使二极管起到替代激光器的作用,降低了检测荧光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输出功率能够稳定,减小检测的荧光谱带的误差,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二极管发光装置11包括聚光片1101、二极管1102、灯座1103、插槽1104、控制主机1105、单色框1106、空腔1107、变压器1108、电线插头1109、外罩壳1110,所述聚光片1101的内表面与二极管1102相嵌套,所述二极管1102嵌入安装于灯座1103的内表面,所述变压器1108与插槽1104相嵌套,所述单色框1106嵌入安装于控制主机1105的正表面,所述空腔1107设于单色框1106的左侧,所述电线插头1109与变压器1108的正表面电连接,所述外罩壳1110的内表面与控制主机1105的底面相黏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