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4196发布日期:2019-01-05 08:5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精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内燃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离心式喷气内燃机具有给技术要求低,结构简单,风压大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离心式喷气内燃机的叶片是其主要的承力部件,叶片的性能对内燃机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叶片的检测仍采用传统的标准样板测量,这种测量方式精度差,效率低,严重制约内燃机的发展,故需要一种设备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包括机身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机身上的动机身,所述动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底部末端与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右侧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动轴顶部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三转动轴底部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末端设置固定设置有内齿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内齿圈之间传动设置有行星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机身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后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凹槽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六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六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二凹槽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左侧的第三带轮,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动机身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第七转动轴左侧末端与所述转动块右侧端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八转动轴左侧外表面转动设置有对称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卡榫,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三空腔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八转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榫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转动块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螺杆,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螺杆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锥齿轮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转动块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对称设置有上下滑动的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纹,有利于夹紧叶片,限制叶片自由度,保证测量精度。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动机身内设置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永磁铁滑块,所述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动腔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腔顶部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有利于固定所述转动块,保证转动块停止转动时回到初始位置,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三滑动腔,所述第三滑动腔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二永磁铁滑块,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三滑动腔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滑动腔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左右滑动,有利于控制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上方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九转动轴,所述第九转动轴顶部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七齿轮,所述九转动轴底部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带轮上方的第九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滑动腔,所述第四滑动腔内设置有第三永磁铁滑块,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四滑动腔底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四滑动腔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五弹簧,所述第四滑动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铁,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杆上下滑动,有利于控制所述动机身快速回到初始位置,提高该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五滑动腔,所述第五滑动腔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第四永磁铁滑块,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五滑动腔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六弹簧,所述第五滑动腔顶部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四电磁铁,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底部末端转动设置有橡胶滚轮,所述第二连杆内固定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有利于在保证不对叶片表面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叶片表面加工精度进行测量,并传送到计算机内记录。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动机身左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动机身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机身左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配合的第三金属触点,所述机身右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脱离配合的第四金属触点,所述第一卡槽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状态,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以及第四电磁铁通电或断电,提高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以及第四电磁铁均未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配合。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时,所述电机开始工作,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向上滑动,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脱离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向左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电机向左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带动所述夹紧块向中心滑动,所述夹紧块固定叶片,当所述夹紧块完全固定叶片时,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不受压力作用,所述第二电磁铁断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电机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带轮转动,所述第三带轮带动所述第四带轮转动,所述第四带轮带动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转动块带动叶片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行星齿轮转动,所述行星齿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带动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动机身向后滑动,该设备开始检测叶片表面,当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与所述第四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第三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向下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向下滑动,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九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带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带轮带动所述第二带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动机身向左滑动,所述第四电磁铁通电,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向上滑动,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橡胶滚轮向上滑动,当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以及第四电磁铁均断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电机向左滑动,所述电机反向工作,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所述螺杆反向转动,所述螺杆带动压紧块向两侧滑动松开叶片,当所述压紧块完全松开时,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所述电机停止工作,所述第二电磁铁断电,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利用电能驱动机械结构,实现了该设备自动对叶片进行测量,并通过传感器传输到计算机内,大大的提高了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精度,同时也避免因接触测量对叶片产生的磨损误触,节省人力劳动成本,减轻科研人员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喷气内燃机,包括机身11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机身11上的动机身12,所述动机身12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01,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转动轴43,所述第一转动轴43底部末端与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01底部端壁内的电机13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3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1,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42,所述第二转动轴42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0,所述第二转动轴42右侧末端固定设置第三锥齿轮70,所述第一空腔101右侧设置有第二空腔102,所述第一空腔101与所述第二空腔102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动轴45,所述第一空腔101内的所述第三转动轴45顶部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70啮合的第四锥齿轮44,所述第二空腔102内的所述第三转动轴45底部末端设置有第一齿轮47,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四转动轴50,所述第四转动轴50顶部末端设置固定设置有内齿圈49,所述第一齿轮47与所述内齿圈49之间传动设置有行星齿轮48,所述第四转动轴50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51,所述机身11内设置有第一凹槽103,所述机身11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3后侧的第二凹槽104,所述第二空腔102与所述第一凹槽103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动轴61,所述第二空腔102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61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60,所述第一凹槽103内的所述第五转动轴61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65,所述第一凹槽103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65啮合的第一齿条66,所述第二空腔102内的第五转动轴61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64,所述第二空腔102与所述第二凹槽104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六转动轴68,所述第二空腔102内的第六转动轴68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52,所述第一带轮64与所述第二带轮52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64,所述第二凹槽104内的第六转动轴68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69,所述第二凹槽104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齿轮69啮合的第二齿条67,所述第二转动轴42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锥齿轮70左侧的第三带轮71,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七转动轴35,所述第七转动轴35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36,所述第三带轮71与所述第四带轮36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39,所述动机身12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块29,所述第七转动轴35左侧末端与所述转动块29右侧端壁固定连接。

有益地,第一空腔101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八转动轴19,所述第八转动轴19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1脱离配合的第五锥齿轮38,所述第八转动轴19左侧外表面转动设置有对称的第六锥齿轮17,所述第六锥齿轮17内设置有第三空腔110,所述第三空腔110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卡榫77,所述卡榫77与所述第三空腔110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弹簧76,所述第八转动轴19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榫77配合的第一卡槽78,所述转动块29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螺杆34,所述第一空腔101内的所述螺杆34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锥齿轮17啮合的第七锥齿轮20,所述转动块29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105,所述第一滑动腔105内对称设置有上下滑动的夹紧块21,所述夹紧块2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34配合的螺纹30,有利于夹紧叶片,限制叶片自由度,保证测量精度。

有益地,所述转动块19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8,所述动机身12内设置有第二滑动腔106,所述第二滑动腔106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永磁铁滑块33,所述永磁铁滑块33与所述第二卡槽18配合,所述永磁铁滑块33与所述第二滑动腔106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簧31,所述第二滑动腔106顶部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铁32,有利于固定所述转动块29,保证转动块29停止转动时回到初始位置,提高了该设备的实用性。

有益地,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设置有第三滑动腔107,所述第三滑动腔107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二永磁铁滑块16,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与所述电机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与所述第三滑动腔107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弹簧15,所述第三滑动腔107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14,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13左右滑动,有利于控制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有益地,所述第三转动轴45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齿轮47上方的第六齿轮46,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连杆54,所述第一连杆54上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九转动轴80,所述第九转动轴80顶部末端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46脱离配合的第七齿轮53,所述九转动轴80底部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51以及所述第三齿轮60啮合的第八齿轮59,所述第五转动轴61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带轮64上方的第九齿轮62,所述第二空腔102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滑动腔108,所述第四滑动腔108内设置有第三永磁铁滑块56,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56与所述第一连杆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56与所述第四滑动腔108底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四弹簧57,所述第一连杆54与所述第四滑动腔108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五弹簧55,所述第四滑动腔108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第三电磁铁58,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杆54上下滑动,有利于控制所述动机身12快速回到初始位置,提高该设备的实用性。

有益地,所述机身11上设置有第五滑动腔109,所述第五滑动腔109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第四永磁铁滑块26,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26与所述第五滑动腔109顶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六弹簧27,所述第五滑动腔109顶部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四电磁铁28,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26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24,所述第二连杆24底部末端转动设置有橡胶滚轮22,所述第二连杆24内固定设置有距离传感器25,有利于在保证不对叶片表面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叶片表面加工精度进行测量,并传送到计算机内记录。

有益地,所述动机身12左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73,所述动机身12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金属触点74,所述机身11左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73配合的第三金属触点72,所述机身11右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74脱离配合的第四金属触点75,所述第一卡槽78底部端壁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9,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13工作状态,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32、所述第二电磁铁14、所述第三电磁铁58以及第四电磁铁28通电或断电,提高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32、所述第二电磁铁14、所述第三电磁铁58以及第四电磁铁28均未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33与所述第二卡槽18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4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0啮合,所述第八齿轮59与所述第二齿轮51以及所述第三齿轮60啮合,所述卡榫77与所述第二卡槽78配合,所述第一金属触点73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72配合。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时,所述电机13开始工作,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43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43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1转动,所述第一电磁铁32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33向上滑动,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33与所述第二卡槽18脱离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铁14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向左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带动所述电机13向左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1与所述第五锥齿轮38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41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38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38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17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17带动所述螺杆34转动,所述螺杆34带动所述夹紧块21向中心滑动,所述夹紧块21固定叶片,当所述夹紧块21完全固定叶片时,所述卡榫77与所述第一卡槽78脱离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79不受压力作用,所述第二电磁铁14断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带动所述电机13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0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41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0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0带动所述第三带轮71转动,所述第三带轮71带动所述第四带轮36转动,所述第四带轮36带动所述转动块29转动,所述转动块29带动叶片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0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70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70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4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4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7转动,所述第一齿轮47带动所述行星齿轮48转动,所述行星齿轮48带动所述内齿圈49转动,所述内齿圈49带动所述第八齿轮59,所述第八齿轮59带动所述第三齿轮60转动,所述第三齿轮60带动所述第四齿轮65转动,所述第三齿轮60带动所述第一带轮64转动,所述第一带轮64带动所述第二带轮52转动,所述第二带轮52带动所述第五齿轮6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动机身12向后滑动,该设备开始检测叶片表面,当所述第二金属触点74与所述第四金属触点75配合时,所述第三电磁铁58通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56向下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56带动所述第一连杆54向下滑动,所述第八齿轮59与所述第九齿轮62啮合,所述第七齿轮53与所述第六齿轮46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41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0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0带动所述第六齿轮46转动,所述第六齿轮46带动所述第七齿轮62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齿轮62带动所述第四齿轮65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齿轮62带动所述第一带轮64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带轮64带动所述第二带轮52反向转动,所述第二带轮52带动所述第五齿轮69转动,所述动机身12向左滑动,所述第四电磁铁28通电,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26向上滑动,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26带动所述橡胶滚轮22向上滑动,当所述第一金属触点73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72配合时,所述电机13停止工作,所述第一电磁铁32、所述第三电磁铁58以及第四电磁铁28均断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33与所述第二卡槽18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铁14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16带动所述电机13向左滑动,所述电机13反向工作,所述第一锥齿轮41与所述第五锥齿轮38啮合,所述电机13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1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1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38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38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17反向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17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20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20带动所述螺杆34反向转动,所述螺杆34带动压紧块21向两侧滑动松开叶片,当所述压紧块21完全松开时,所述卡榫77与所述第一卡槽78脱离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79不受力,所述电机13停止工作,所述第二电磁铁14断电,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以及第四电磁铁均未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配合。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时,所述电机开始工作,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向上滑动,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脱离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向左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电机向左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带动所述夹紧块向中心滑动,所述夹紧块固定叶片,当所述夹紧块完全固定叶片时,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不受压力作用,所述第二电磁铁断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向右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电机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带轮转动,所述第三带轮带动所述第四带轮转动,所述第四带轮带动所述转动块转动,所述转动块带动叶片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行星齿轮转动,所述行星齿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带动所述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动机身向后滑动,该设备开始检测叶片表面,当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与所述第四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第三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向下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向下滑动,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九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带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带轮带动所述第二带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动机身向左滑动,所述第四电磁铁通电,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向上滑动,所述第四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橡胶滚轮向上滑动,当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所述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以及第四电磁铁均断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电机向左滑动,所述电机反向工作,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所述螺杆反向转动,所述螺杆带动压紧块向两侧滑动松开叶片,当所述压紧块完全松开时,所述卡榫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所述电机停止工作,所述第二电磁铁断电,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利用电能驱动机械结构,实现了该设备自动对叶片进行测量,并通过传感器传输到计算机内,大大的提高了测量效率以及测量精度,同时也避免因接触测量对叶片产生的磨损误触,节省人力劳动成本,减轻科研人员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