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疲劳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5801发布日期:2018-08-04 16:5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套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汽车衬套在整车上的受力状态为多方位受力,因此对其耐久度要求为径向载荷和轴向摆角满足转动或拉伸的次数,达到对衬套的疲劳试验的考核。目前,衬套厂家均采用单向作用进行疲劳试验,试验周期较长,费事费力,试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从三个方向同时对衬套进行拉伸或扭转的衬套疲劳试验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衬套疲劳试验机,包括衬套固定机构、第一拉动机构、第二拉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所述衬套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器与第二夹持器,所述第一夹持器包括固定体,所述固定体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固定通孔,所述第二夹持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体部分位于固定槽内,且所述固定槽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位于固定通孔两侧,所述第一拉动机构包括第一前后气缸以及与第一前后气缸相连的第一传动臂,所述第一前后气缸带动第一传动臂作前后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臂与固定体相固接,所述第二拉动机构包括左右气缸以及与左右气缸相连的第二传动臂,所述左右气缸带动第二传动臂作左右运动,所述第二传动臂与本体相固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前后气缸以及与第二前后气缸相连的第三传动臂,所述第二前后气缸带动所述第三传动臂作前后运动,所述第三传动臂与第一传动臂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臂与传动块的上端相铰接,所述传动块的下端与第四传动臂相固接,所述第四传动臂与本体相固接,所述第二前后气缸带动第三传动臂作前后运动时,所述第三传动臂带动传动块、第四传动臂以及本体转动,所述第四传动臂与第二传动臂分别位于本体两侧,且第四传动臂与第二传动臂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传动臂垂直于第四传动臂与第二传动臂的连接线。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本体两侧的一对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设有通孔,所述第四传动臂与第二传动臂分别穿设于通孔内。

第一前后气缸通过第一传动臂拉动固定体作前后运动,从而对衬套进行前后方向上的拉伸,左右气缸通过第二传动臂拉动本体左右运动,从而对衬套进行左右方向上的拉伸,第二前后气缸带动第三传动臂前后运动,第三传动臂带动传动块以及第四传动臂转动,从而驱动本体转动,对衬套进行轴向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衬套疲劳试验机,可以对衬套同时进行三个方向上的疲劳试验,缩短试验用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衬套的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衬套疲劳试验机,包括衬套固定机构、第一拉动机构、第二拉动机构以及转动机构,所述衬套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器1与第二夹持器2,所述第一夹持器1包括固定体3,所述固定体3大致为八边体,所述固定体3上设有横向设置的固定通孔4,所述第二夹持器2包括本体5,所述本体5上设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体3部分位于固定槽6内,且所述固定槽6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位于固定通孔4两侧,所述固定槽6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为左端7与右端8,所述左端7的长度小于右端8的长度,所述左端7与其对应的右端8均与固定通孔4相对应。衬套9穿设于固定通孔4内,衬套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槽6开口处的两端相抵接,即衬套9的两端分别与左端7、右端8相向的一侧相抵接,当衬套9的横向长度小于左端7与右端8之间的间距时,可以在左端7与右端8相向一侧上设置抵接片10,来保证衬套9的横向固定。通过第一夹持器1与第二夹持器2的设置,保证了衬套9的有效固定。

所述第一拉动机构包括第一前后气缸以及与第一前后气缸相连的第一传动臂11,所述第一前后气缸带动第一传动臂11作前后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臂11与固定体3相固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臂11与固定体3的固接处正对固定通孔4的中心,所述第二拉动机构包括左右气缸以及与左右气缸相连的第二传动臂12,所述左右气缸带动第二传动臂12作左右运动,所述第二传动臂12与本体5相固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前后气缸以及与第二前后气缸相连的第三传动臂13,所述第二前后气缸带动所述第三传动臂13作前后运动,所述第三传动臂13与第一传动臂11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臂13与传动块14的上端相铰接,所述传动块14的下端与第四传动臂15相固接,所述第四传动臂15与本体5相固接,所述第二前后气缸带动第三传动臂13作前后运动时,所述第三传动臂13带动传动块14、第四传动臂15以及本体5转动,从而带动衬套9进行轴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臂15与第二传动臂12分别位于本体5两侧,且第四传动臂15与第二传动臂1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传动臂11垂直于第四传动臂15与第二传动臂12的连接线。

第一前后气缸、第二前后气缸、左右气缸以及驱动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臂11与固定体3之间、第四传动臂15与本体5之间以及第二传动臂12与本体5之间,均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为了使衬套9更好的进行轴向转动,所述第四传动臂15与右端8相固接,且第四传动臂15与右端8固接处远离固定槽6,所述第二传动臂12与靠近左端7处相固接。当然在衬套9进行轴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二传动臂12与左右气缸均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本体5两侧的一对基座16,所述基座16上设有导向座17,所述导向座17上设有通孔18,所述第四传动臂15与第二传动臂12分别穿设于通孔18内,通过导向座17以及通孔18的设置,可以防止第四传动臂15与第二传动臂12在转动以及左右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先将衬套9固定在固定通孔4内,然后用第二夹持器2对衬套9进行横向固定,开启第一前后气缸、第二前后气缸以及左右气缸,第一前后气缸通过第一传动臂11拉动固定体3作前后运动,从而对衬套9进行前后方向上的拉伸,左右气缸通过第二传动臂12拉动本体5作左右运动,从而对衬套9进行左右方向上的拉伸,第二前后气缸带动第三传动臂13作前后运动,第三传动臂13带动传动块14与第四传动臂15转动,从而驱动本体5转动,对衬套9进行轴向转动,通过所述衬套疲劳试验机,可以对衬套9同时进行三个方向上的疲劳试验,缩短试验用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