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MT电控自动变速箱操纵系统换挡拨头的综合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742发布日期:2018-08-31 22:2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AMT电控自动变速箱操纵系统换挡拨头的综合检具。



背景技术:

AMT电控自动变速箱中的换挡拨头,要求拨头、内孔和槽三处对称,因为加工过程中存在定位间隙和累计误差,常常遇到装配时因为尺寸超差而影响装配的情况,全尺寸检验效率太低,浪费检测时间,严重制约了产品及时检验入库出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MT电控自动变速箱操纵系统换挡拨头的综合检具,解决了传统的全尺寸检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产品及时检验入库出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MT电控自动变速箱操纵系统换挡拨头的综合检具,包括内孔定位芯轴、检槽定位芯轴、本体、工件和检位置芯轴,所述内孔定位芯轴设置在本体中部的安装孔内,且内孔定位芯轴与本体上的安装孔之间为过盈连接,所述内孔定位芯轴右侧设置有检槽定位芯轴,所述本体上端面左侧固定有下卡台,所述下卡台中部横向设置有通槽,且通槽底面与本体上端面相重合,所述下卡台上端面左侧设置有上卡柱,且上卡柱设置有两个,所述工件上端中部固定有拨头,所述拨头所在的工件位置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小孔,所述工件上部横向设置有内孔,所述工件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槽,所述工件横向放置在本体上,所述工件下部的槽卡设在本体右侧的检槽定位芯轴上,且槽与检槽定位芯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工件上部的内孔套设在本体中部的内孔定位芯轴上,且内孔与内孔定位芯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工件上端的拨头设置在上卡柱之间,且拨头与上卡柱之间的空隙为间隙配合,所述检位置芯轴的右侧轴端穿过下卡台中部的通槽设置在工件上部的小孔内。

优选的,所述检槽定位芯轴安装在本体右侧的安装孔内,且检槽定位芯轴与本体右侧的安装孔之间为过盈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个上卡柱之间以通槽为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两个上卡柱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通槽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内孔定位芯轴与检槽定位芯轴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等于内孔与槽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优选的,所述检位置芯轴的轴端与小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MT电控自动变速箱操纵系统换挡拨头的综合检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上卡柱、内孔定位芯轴、检槽定位芯轴,通过与换挡拨头零件上的拨头、内孔和槽进行配合,当零件可完全放置入内时,该零件即可通过初步检测,当不能完全放置入内时,零件即判为不合格,合检具结构简单、操作使用轻便灵活,极大地简化了检验工序,提高了终检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位置芯轴,将检位置芯轴插入零件上的小孔内,判断检位置芯轴与零件上的小孔之间的配合关系来判断小孔孔径是否符合使用需求,操作简单,与本体配合使用增加了检测范围,使其能快速高效的对产品进行检测,避免产品检验入库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示意图。

图中:1上卡柱、2通槽、3内孔定位芯轴、4检槽定位芯轴、5下卡台、6本体、7小孔、8工件、9拨头、10内孔、11槽、12检位置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AMT电控自动变速箱操纵系统换挡拨头的综合检具,包括内孔定位芯轴3、检槽定位芯轴4、本体6、工件8和检位置芯轴12,内孔定位芯轴3设置在本体6中部的安装孔内,且内孔定位芯轴3与本体6上的安装孔之间为过盈连接,内孔定位芯轴3可紧密固定在本体6上,内孔定位芯轴3右侧设置有检槽定位芯轴4,检槽定位芯轴4安装在本体6右侧的安装孔内,且检槽定位芯轴4与本体6右侧的安装孔之间为过盈连接,检槽定位芯轴4可紧密固定在本体6上,本体6上端面左侧固定有下卡台5,下卡台5中部横向设置有通槽2,且通槽2底面与本体6上端面相重合,通槽2作为检位置芯轴12检测时插入工件8上小孔7过程中的导向滑道,提高检测效率,下卡台5上端面左侧设置有上卡柱1,两个上卡柱1之间以通槽2为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两个上卡柱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通槽2的宽度,工件8上端中部固定有拨头9,拨头9所在的工件8位置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小孔7,工件8上部横向设置有内孔10,工件8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槽11,工件8横向放置在本体6上,工件8下部的槽11卡设在本体6右侧的检槽定位芯轴4上,且槽11与检槽定位芯轴4之间为间隙配合,当工件8上的槽11可卡设在检槽定位芯轴4上时即为间隙配合,该槽11在这一检测工序判为合格,工件8上部的内孔10套设在本体6中部的内孔定位芯轴3上,且内孔10与内孔定位芯轴3之间为间隙配合,当工件8上的内孔10可套设在内孔定位芯轴3上时即为间隙配合,该内孔10在这一检测工序判为合格,工件8上端的拨头9设置在上卡柱1之间,且拨头9与上卡柱1之间的空隙为间隙配合,当工件8上的拨头9可卡入上卡柱1之间的间隙处时即为间隙配合,该拨头9在这一检测工序判为合格,检位置芯轴12的右侧轴端穿过下卡台5中部的通槽2设置在工件8上部的小孔7内,且检位置芯轴12与小孔7之间为间隙配合,当检位置芯轴12右端放置在小孔7内时,该小孔7在这一检测工序判为合格,内孔定位芯轴3与检槽定位芯轴4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等于内孔10与槽11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当上述都在这一检测工序判为合格时,工件8可完全放置在本体6上,该工件8可在这一检测工序判为合格。

使用时,将本体6放置在检测台上,取出待检测的工件8,将其放置在本体6上,由于定义工件8需满足槽11与检槽定位芯轴4之间为间隙配合,内孔10与内孔定位芯轴3之间为间隙配合,检位置芯轴12与小孔7之间为间隙配合,三者全部满足该工件8即为该工位判断为合格的产品,工件8才可以完全放置在本体6上,操作步骤简单,轻便灵活,极大地简化了检验工序,提高了终检效率。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孔定位芯轴3、检槽定位芯轴4、本体6、工件8和检位置芯轴12,解决了传统的全尺寸检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产品及时检验入库出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