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L弹簧触指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3879发布日期:2018-11-30 20:1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GIL弹簧触指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架空线输电方式易受雨雪冰冻天气和污秽的影响,而且随着特高压电网输电等级的不断提高,这种影响对输电效果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加之社会对电磁环境的日益关注,对市容要求的不断提高,输电走廊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稀缺资源,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采用架空线路的输电方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而采用电缆输电则面临最高运行电压及载流量、截面积的限制,已经达到技术和经济的瓶颈,存在电容大、散热困难等问题。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是一种采用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新型输电线路,采用SF6气体或SF6和N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具有环境危害小、占地面积少、输送容量大、线路损耗低、可靠性髙、维护费用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解决特殊气候、特殊环境或特殊地段的输电线路架设问题具有较大的优势。

弹簧触指是GIL中常用的一种电连接方式,它是由铜丝绕制而成的环形螺旋弹簧,与梅花触头、表带触指相比,具有装配简单、成本低、允许变形量大等优点。与GIS不同,GIL壳体及导体长度较长,由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导体伸缩量较大,GB 22383《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刚性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规定,GIL的滑动触头需进行10000次的机械寿命试验,现在亟需一种可以对弹簧触指进行测试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GIL弹簧触指试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及齿轮齿条传动带动导电杆水平往复运动,实现对弹簧触指机械寿命的试验。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GIL弹簧触指试验装置,包括与弹簧触指电连接的导电杆,导电杆固定在运动驱动机构上,弹簧触指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的运动驱动机构包括动触头、驱动动触头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在动触头上设置有齿条,驱动电机上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动触头与导电杆固定,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与导电杆贴合的触头座,触头座朝向导电杆的一面设置有固定槽,弹簧触指设置在固定槽内。这样弹簧触指与导电杆电连接,模拟了实际工况中导电杆与弹簧触指的位置关系,有运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导电杆往复运动,固定装置可以固定弹簧触指,这样就可以使弹簧触指和导电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底架上。这样可以有效的固定驱动电机,利于动触头的运动。

在动触头上还设置有随动触头运动的连杆,在底架上设置有对连杆进行限位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两个开关的距离小于等于导电杆的长度,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控制电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一接触器KM1与第一时间继电器KT1并联后与第一行程开关串联,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闭触点KM2-1、第一时间继电器KTI的常开触点KT1-1串联后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二时间继电器KT2并联后与第二行程开关串联,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闭触点KM1-1、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常开触点KT2-1串联后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驱动电机的第一接线端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与供电电源正极连接,驱动电机的第一接线端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与供电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第二接线端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3与供电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第二接线端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3与供电电源正极连接。这样可以控制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导电杆和弹簧触指的相对往复运动,并且还可以避免动触头运动超过设定的距离。有时间继电器,还可以驱动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时间,进而实现导电杆运动的距离控制,连杆固定在动触头的一端,导电杆固定在动触头的另一端,底架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孔,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分别固定在长条孔上,这样可以调整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距离,从而实现导电杆和弹簧触指相对位移量的可调性。

在动触头上设置有齿条槽,齿条固定在齿条槽内,齿条槽设置在导电杆和连杆之间。这样便于更换齿条,延长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

导电杆为U形,U形导电杆开口的一端朝向触头座,U形导电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动触头上。所述的触头座为U形,U形触头座开口的一端朝向导电杆, U形触头座的另一端通过竖板固定在底架上,在触头座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阻挡导电杆的限位挡板。这样能更好的模拟实际使用的工况,限位挡板可以对导电杆进行阻挡,避免导电杆朝向触头座方向的过度位移,损坏设备。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中,1为动触头,2为平垫,3为齿条,4为固定板,5为固定座,6为齿轮,7为导电杆,8为触头座,9为弹簧触指,10为竖板,11为底架,12为第一行程开关,13为第二行程开关,14为连杆,15为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GIL弹簧触指试验装置,包括与弹簧触指9电连接的导电杆7,导电杆7固定在运动驱动机构上,弹簧触指9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所述的运动驱动机构包括动触头1、驱动动触头1往复运动的驱动电机,在动触头1上设置有齿条3,驱动电机上设置有齿轮6,齿轮6与齿条3啮合;动触头1与导电杆7固定,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与导电杆7贴合的触头座8,触头座8朝向导电杆7的一面设置有固定槽,弹簧触指9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座5上,固定座5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固定在底架11上。

在动触头1上还设置有随动触头1运动的连杆14,在底架11上设置有对连杆14进行限位的第一行程开关12和第二行程开关13,两个开关的距离小于等于导电杆7的长度。第一行程开关12和第二行程开关13分别与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控制电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电路图中第一行程开关图中为CK1,第二行程开关图中为CK2,第一接触器KM1与第一时间继电器KT1并联后与第一行程开关CK1串联,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闭触点KM2-1、第一时间继电器KTI的常开触点KT1-1串联后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二时间继电器KT2并联后与第二行程开关串联,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闭触点KM1-1、第二时间继电器KT2的常开触点KT2-1串联后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驱动电机M的第一接线端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与供电电源正极连接,驱动电机的第一接线端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2与供电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第二接线端通过第二接触器KM2的常开触点KM2-3与供电电源负极连接,驱动电机的第二接线端通过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3与供电电源正极连接。连杆14固定在动触头1的一端,导电杆7固定在动触头1的另一端。在动触头1上设置有齿条槽,齿条3固定在齿条槽内,齿条槽设置在导电杆7和连杆14之间。底架11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孔,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分别固定在长条孔上。

导电杆7为U形,U形导电杆开口的一端朝向触头座8,U形导电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动触头1上。所述的触头座8为U形,U形触头座开口的一端朝向导电杆7, U形触头座的另一端通过竖板10固定在底架11上,在触头座8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阻挡导电杆7的限位挡板15。

工作时,连杆14抵住第一行程开关,则第一行程开关CK1断开,第二行程开关CK2导通,时间继电器KT2开始计时,经过设定的时间t后KT2的常开触点KT2-1闭合,接触器KM2线圈带电,KM2常开触点KM2-2和KM2-3闭合,电机M带电正转,带动动触头1向右运动,当运动到连杆14脱离第一行程开关时,第一行程开关恢复常闭状态,但因第一行程开关与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KM2-1串联,此时接触器KM2的线圈带电,故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KM2-1为断开状态,故此支路仍不带电,电机M继续带动动触头1向右运动,当运动至连杆14抵住第二行程开关12时,第二行程开关断开,第二接触器KM2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KM2-2和KM2-3恢复断开状态,电机M停止转动,第一时间继电器KT1开始计时,t时间后,第一时间继电器KT1的常开触点KTI-1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带电,其常开触点KM1-2和KM1-3闭合,电机M带电从而实现反转,带动动触头1向左运动,后续运动过程同理。整个回路通过控制动触头1的左右往复运动,使弹簧触指9与导电杆7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其机械寿命的考察,其中的时间t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