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表计防错接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2897发布日期:2019-11-12 22:1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相表计防错接线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表计防错接线接头。



背景技术:

与居民用电不同,工矿企业通常使用三相电,三相电的计量需要专用的三相电表计。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增多,需要接入电网的三相电用户越来越多。为用户安装三相电流表表计的工作日益繁重。在电网的实际运行中,发现部分三相电流表计存在错接线现象,导致用户计费不准确,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营和用户的正常使用。因而需要组织人员对三相表计的接线进行排查,十分繁杂。三相表计的接线导线是通过颜色进行区分的,对于复杂环境下,操作员可能会误操作,导致接线错误。因而需要研发出一种防错接线的装置,保证接线的准确。

中国专利CN204349104U,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一种防错插接线端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母端子以及公端子,母端子上设有插入槽,公端子底部设有插入端,插入槽宽度大于插入端厚度,插入端一端与插入槽侧壁抵接,另一端与插入槽侧壁之间形成让位槽,让位槽内抵接有与让位槽配合的抵接块,抵接块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件以及第二定位部件,所述抵接块上位于第一定位部件以及第二定位部件之间设有撕裂部,在组装之前,将抵接块沿宽度方向剪断,一端通过第一定位部件固定设置于插入端侧面,另一端通过第二定位部件固定设置于插入槽侧面,当插入时,只有固定在插入端的抵接块与固定在插入槽的抵接块长度之和与让位槽的长度相等时,才能将公端子插入母端子内。但其需要对现有的电流表计以及互感器导线做较大改造,不适合应用于现有的设备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三相四线表计容易接错线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定位匹配结构的帮助正确接线的三相表计防错接线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相表计防错接线接头,应用于三相四线制电流表计的防反接线,三相四线制电流表计包括表体、表盘和接线盒,接线盒内布置有接线端子、压板和螺丝,接线盒侧面开有通常为10个的进线孔,对应数量的导线剥除部分绝缘皮后绕接在接线端子上并通过压板以及螺丝压紧固定,导线具有不同颜色以区分接入位置,包括集线板和若干个接线头,所述集线板上加工有与所述电流表计接线盒侧面进线孔匹配的进线通孔,所述每个进线通孔沿圆周均分布定位小孔对,所述若干个定位小孔对的两个小孔圆心与对应进线通孔圆心连线的圆心角互不相同,所述若干个接线头与所述接线盒侧面进线孔数量相符,所述接线头呈圆柱形,所述接线头前端端面上沿所述圆柱形轴心圆柱加工有定位凸起对,所述定位凸起呈圆柱形,所述若干个接线头的定位凸起对的轴心与接线头轴心呈圆心角分别与一个接线通孔的定位小孔对匹配,所述若干个接线头在电流表接线用导线出厂时套接在位置颜色匹配的导线末端。导线与接线头的匹配是在工厂采用机器完成的,因而基本不会出错。一个接线头上的定位凸起对,仅与一个进线通孔的定位小孔对匹配,即可避免不对应的导线插入错误的进线孔中,保证接线的可靠准确。

作为优选,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包括检测器外壳、指示灯、若干个检测接入孔、检测电路、直流电源以及开关K1,所述若干个检测接入孔位于所述检测器外壳的一侧面上,开关K1安装在外壳上,所述检测接入孔在剥离绝缘皮的导线插入时与导线电连接,所述若干个检测接入孔均与检测电路连接,所检测电路经开关K1与直流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移相器P1、移相器P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三极管Q5、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1,MOS管Q1源极以及MOS管Q2源极均与B相电压对应的检测接入孔连接,A相电压对应的检测接入孔连接经移相器P1与MOS管Q1栅极连接,C相电压对应的检测接入孔连接经移相器P2与MOS管Q2栅极连接,移相器P1将电压相位向后移120度,移相器P2将电压相位向前移120度,MOS管Q1漏极以及MOS管Q2漏极均与二极管D1阳极连接,二极管D1阴极与电阻R1第一端以及三极管Q5基极连接,电阻R1第二端接地,电容C1与电阻R1并联,三极管Q5发射极与电阻R8第一端以及MOS管Q3栅极连接,电阻R8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5集电极与电阻R7第二端连接,电阻R7第一端与MOS管Q3漏极、MOS管Q4源极以及开关K1第二端连接,开关K1与直流电源Vcc连接,MOS管Q3源极依次经电阻R9和发光二极管D3接地,MOS管Q3源极与MOS管Q4栅极连接,MOS管M4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2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阴极接地。

本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接入A、B、C三端口的电压相为ABC、CAB或BCA时,A端口的电压相位经过移相器P1后移120度后与B端口的电压相位相同,C端口的电压相位经过移相器P2前移120度后也与B端口的电压相位相同,即MOS管Q1栅极、B端口以及MOS管Q2栅极的电压相位均相同,使得MOS管Q1以及MOS管Q2的栅极和基极之间均无明显的电压差,即MOS管Q1和MOS管Q2均截止,电阻R1无电流通过,电容C1两端无电压,进而三极管Q5截止,电阻R8两端无电压,MOS管Q3栅极为低电压,MOS管Q3截止,发光二极管D3熄灭,电阻R9两端无电压,MOS管Q4为PMOS管,MOS管Q4导通,发光二极管D2发光,当发光二极管D2发光且发光二极管D3截止时,表示连接正确;当连接不正确时,会导致A、B、C三端中接入的电压相位不同,存在电压差,导致MOS管Q1以及MOS管Q2周期性导通,经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电容C1两端电压足够高时,会使三级管Q5导通,电阻R8两端存在电压,进而使MOS管Q3导通,发光二极管D3发光,指示接线存在错误,MOS管Q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仅为MOS管Q3的压降,不足以保持导通而截至,发光二极管D2熄灭。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定位小孔对的两个小孔圆心与对应进线通孔圆心连线的圆心角的角度值呈从18至180度的等差数列。

作为优选,所述集线板沿所述若干个进线通孔圆心的平面分为两部分,所述两部分可拆卸连接。当接线完成后,可以将集线板拆下后循环使用,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接线头沿经过中轴线的平面分为两部分,所述两部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接线头与导线的套接处有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连接均为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通过定位小孔对以及定位凸起对不同的夹角使导线和集线板上的进线通孔一一对应,通过集线板将全部导线排成一列后,再装入三相表计,即可防止接错线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相表计接线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相表计接线关系示意图。

图3为使用集线板与三相表计接线盒连接示意图。

图4为基线板和接线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凸起对以及定位小孔对结构示意图。

图6为集线板与检测器连接示意图。

图7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线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检测电路原理图。

其中:1、表盘,2、表体,3、接线盒,4、进线孔,5、进线通孔,6、集线板,7、定位小孔对,8、金属线,9、绝缘皮,10、定位凸起对,11、接线头,12、指示灯,13、检测器外壳,14、检测接入孔,15、集线板第一部,16、集线板第二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三相表计接线盒3结构示意图,三相四线制电流表计包括表体2、表盘1和接线盒3,接线盒3内布置有接线端子、压板和螺丝,接线盒3侧面开有通常为10个的进线孔4,对应数量的导线剥除部分绝缘皮9后裸露部分金属线8绕接在接线端子上并通过压板以及螺丝压紧固定,导线具有不同颜色以区分接入位置。如图2所示,为三相表计接线关系示意图,进线孔4与对应导线的关系为:1-A相电流进,2-A相电压进,3-A相电流出,4-B相电流进,5-B相电压进,6-B相电流出,7-C相电流进,8-C相电压进,9-C相电流出,10-入户零线进,11-入户零线出,10与11通常合并为一个进线孔4。

如图3所示,为使用集线板6与三相表计接线盒3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基线板和接线头11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定位凸起对10以及定位小孔对7结构示意图,包括集线板6和若干个接线头11,集线板6上加工有与电流表计接线盒3侧面进线孔4匹配的进线通孔5,每个进线通孔5沿圆周均分布定位小孔对7,若干个定位小孔对7的两个小孔圆心与对应进线通孔5圆心连线的圆心角互不相同,若干个接线头11与接线盒3侧面进线孔4数量相符,接线头11呈圆柱形,接线头11前端端面上沿圆柱形轴心圆柱加工有定位凸起对10,定位凸起呈圆柱形,若干个接线头11的定位凸起对10的轴心与接线头11轴心呈圆心角分别与一个接线通孔的定位小孔对7匹配,若干个接线头11在电流表接线用导线出厂时套接在位置颜色匹配的导线末端。导线与接线头11的匹配是在工厂采用机器完成的,因而基本不会出错。一个接线头11上的定位凸起对10,仅与一个进线通孔5的定位小孔对7匹配,即可避免不对应的导线插入错误的进线孔4中,保证接线的可靠准确。若干个定位小孔对7的两个小孔圆心与对应进线通孔5圆心连线的圆心角的角度值呈从18至180度的等差数列。

如图6所示,为集线板6与检测器连接示意图,检测器包括检测器外壳13、指示灯12、若干个检测接入孔14、检测电路、直流电源以及开关K1,若干个检测接入孔14位于检测器外壳13的一侧面上,开关K1安装在外壳上,检测接入孔14在剥离绝缘皮9的导线的金属线8部分插入时与导线电连接,若干个检测接入孔14均与检测电路连接,所检测电路经开关K1与直流电源连接。

如图8所示,为检测电路原理图,检测电路包括移相器P1、移相器P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三极管Q5、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容C1,MOS管Q1源极以及MOS管Q2源极均与B相电压对应的检测接入孔14连接,即图1中5号进线孔4对应的导线,A相电压对应的检测接入孔14连接,即图1中2号进线孔4对应的导线,经移相器P1与MOS管Q1栅极连接,C相电压对应的检测接入孔14连接,即图1中8号进线孔4对应的导线,经移相器P2与MOS管Q2栅极连接,移相器P1将电压相位向后移120度,移相器P2将电压相位向前移120度,MOS管Q1漏极以及MOS管Q2漏极均与二极管D1阳极连接,二极管D1阴极与电阻R1第一端以及三极管Q5基极连接,电阻R1第二端接地,电容C1与电阻R1并联,三极管Q5发射极与电阻R8第一端以及MOS管Q3栅极连接,电阻R8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5集电极与电阻R7第二端连接,电阻R7第一端与MOS管Q3漏极、MOS管Q4源极以及开关K1第二端连接,开关K1与直流电源Vcc连接,MOS管Q3源极依次经电阻R9和发光二极管D3接地,MOS管Q3源极与MOS管Q4栅极连接,MOS管M4漏极与发光二极管D2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阴极接地。发光二极管D2和发光二极管D3均位于指示灯12处,发光二极管D2和发光二极管D3的发光颜色不同,优选为发光二极管D2为绿光,发光二极管D3为红光。

本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接入A、B、C三端口的电压相为ABC、CAB或BCA时,A端口的电压相位经过移相器P1后移120度后与B端口的电压相位相同,C端口的电压相位经过移相器P2前移120度后也与B端口的电压相位相同,即MOS管Q1栅极、B端口以及MOS管Q2栅极的电压相位均相同,使得MOS管Q1以及MOS管Q2的栅极和基极之间均无明显的电压差,即MOS管Q1和MOS管Q2均截止,电阻R1无电流通过,电容C1两端无电压,进而三极管Q5截止,电阻R8两端无电压,MOS管Q3栅极为低电压,MOS管Q3截止,发光二极管D3熄灭,电阻R9两端无电压,MOS管Q4为PMOS管,MOS管Q4导通,发光二极管D2发光,当发光二极管D2发光且发光二极管D3截止时,表示连接正确;当连接不正确时,会导致A、B、C三端中接入的电压相位不同,存在电压差,导致MOS管Q1以及MOS管Q2周期性导通,经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电容C1两端电压足够高时,会使三级管Q5导通,电阻R8两端存在电压,进而使MOS管Q3导通,发光二极管D3发光,指示接线存在错误,MOS管Q4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仅为MOS管Q3的压降,不足以保持导通而截至,发光二极管D2熄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集线板6以及接线头11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如图7所示,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线板结构示意图,集线板6沿若干个进线通孔5圆心的平面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集线板第一部15和集线板第二部16,集线板第一部15和集线板第二部16可拆卸连接。当接线完成后,可以将集线板6拆下后循环使用,降低成本。若干个接线头11沿经过中轴线的平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为可拆卸连接,优选为卡扣连接,接线头11与导线的套接处有间隙。集线板第一部15和集线板第二部16的连接为卡扣连接。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