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202发布日期:2019-11-12 22: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很多控制功能,比如车辆识别、定位、车队监督、车站调度、导航、选择行车路线,都可以在雷达的帮助下实现。此类雷达可以设置在车上,也可以设置在地面上,车辆装载着雷达信标或反射器,并可编码进行车辆识别。还可以设想具有特殊目的的其他机动车雷达,比如控制有轨车辆或游乐场里的游乐车的雷达。

因此,雷达功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汽车驾驶。尤其在冬天的冰雪天气中,如果不能及时雷达探头周围的冰雪去除干净,将会影响雷达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通过温度检测芯片进行检测,在不同温度下通过设置的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使其进热孔和出热孔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切换,从而满足储热、除冰的功能,进而保证雷达性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该系统与雷达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检测芯片,包括:

一储热元件,所述储热元件上设有进热孔和出热孔;

所述进热孔处设置第一控制机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活动开关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活动开关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开关在所述储热元件表面进行伸缩运动,使其所述进热孔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出热孔处设置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活动开关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活动开关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开关在所述储热元件表面进行伸缩运动,使其所述出热孔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温度检测芯片进行温度的检测,通过检测的温度控制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使其储热元件上设有的进热孔和出热孔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利用储热元件将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存储、除冰,进而保证雷达不管遇到水雾还是结冰性能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有效地提高雷达使用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开关包括一第一微型电磁阀和第一导热块,所述第一微型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电磁连接,另一端通过一第一隔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热块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热块上连接一导热线,所述导热线用于将所述电路板上的热量导入所述储热元件内。

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活动开关设置成由第一微型电磁阀和第一导热块构成,且第一微型电磁阀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电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隔热块与第一导热块进行连接,这样不仅实现对第一微型电磁阀保护,避免受热后影响使用效果,还能通过隔热块或者导热块与进热孔接触,从而使得进热孔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同时通过导热块上连接的导热线,实现对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导热至储热元件内,设计巧妙合理。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开关包括一第二微型电磁阀和第二导热块,所述第二微型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电磁连接,另一端通过一第二隔热块与所述第二导热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热块上设有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出热孔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二活动开关设置成由第二微型电磁阀和第二导热块构成,且第二微型电磁阀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电磁连接,另二端通过第二隔热块与第二导热块进行连接,这样同样实现对第二微型电磁阀保护,避免受热后影响使用效果,还能通过隔热块与导热块与出热孔的接触,从而使得出热孔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同时通过第二导热块上开设的连通孔,实现将储热元件内的热量进行导出,并将雷达周围的冰雪去除干净,从而避免影响雷达的使用效果。

优选地,还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下盒体和一上盒体拼接构成;

所述下盒体内设置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一所述储热元件;

所述上盒体上相对所述出热孔处设置一接触块。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盒体,将电路板及储热元件设置在其中,目的是通过盒体实现对其保护,避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上盒体上相对出热孔处设置接触块,由于上盒体上容易有结冰现象,所以通过设置的接触块将从出热孔导出的热量传递至上盒体上,从而实现对上盒体的除雾、除冰的功能,保证整个雷达的性能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型电磁阀和所述第二微型电磁阀均为常开式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型电磁阀和所述第二微型电磁阀均与所述电路板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微型电磁阀和第二微型电磁阀均与电路板连通,从而实现对两个微型电磁阀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雷达除冰方法,主要是利用前述的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包括如下:

汽车行驶时,雷达电路板工作散发高温;当储热元件温度低于10℃时,温度检测芯片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通电,第一连接杆缩进运动,进热孔处于敞开状态;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断电,第二连接杆伸出运动,出热孔处于封闭状态;

当储热元件温度高度80℃时,温度检测芯片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断电,第一连接杆伸出运动,进热孔处于封闭状态;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断电,第二连接杆伸出运动,出热孔处于封闭状态;

汽车启动时,当温度检测芯片检测到温度低于0℃,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断电,第一连接杆伸出运动,进热孔处于封闭状态;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通电,第二连接杆缩进运动,出热孔处于敞开状态;

当温度检测芯片检测到温度高于10℃时,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断电,第二连接杆伸出运动,出热孔处于封闭状态。

优选地,进热孔处于敞开状态,导热线将雷达电路板工作散发高温从敞开状态的进热孔中导入储热元件内。

优选地,出热孔处于敞开状态,储热元件内的热量通过与出热孔连通的第二导热块上设有的连通孔排出。

优选地,汽车停止时,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断电,第一连接杆伸出运动,进热孔处于封闭状态;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断电,第二连接杆伸出运动,出热孔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储热元件与外界隔绝,处于保存热量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温度检测芯片进行温度的检测,通过检测的温度控制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使其储热元件上设有的进热孔和出热孔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利用储热元件将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进行存储、除冰,进而保证雷达不管遇到水雾还是结冰性能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有效地提高雷达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活动开关设置成由第一微型电磁阀和第一导热块构成,且第一微型电磁阀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电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隔热块与第一导热块进行连接,这样不仅实现对第一微型电磁阀保护,避免受热后影响使用效果,还能通过隔热块与导热块与进热孔的接触,从而使得进热孔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同时通过导热块上连接的导热线,实现对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导热至储热元件内,设计巧妙合理。

3、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二活动开关设置成由第二微型电磁阀和第二导热块构成,且第二微型电磁阀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电磁连接,另二端通过第二隔热块与第二导热块进行连接,这样同样实现对第二微型电磁阀保护,避免受热后影响使用效果,还能通过隔热块与导热块与出热孔的接触,从而使得出热孔在不同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同时通过第二导热块上开设的连通孔,实现将储热元件内的热量进行导出,并将雷达周围的冰雪去除干净,从而避免影响雷达的使用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盒体,将电路板及储热元件设置在其中,目的是通过盒体实现对电路板等进行保护,避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上盒体上相对出热孔处设置接触块,由于上盒体上容易有结冰现象,所以通过设置的接触块将从出热孔导出的热量传递至上盒体上,从而实现对上盒体的除雾、除冰的功能,保证整个雷达的性能稳定。

6、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种车辆雷达除冰方法,操作简单,且根据不同的温度控制两个控制机构,从而使得进热孔和出热孔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储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设置在盒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电路板1;温度检测芯片11;

储热元件2;进热孔21;出热孔22;

第一控制机构3;第一活动开关31;第一微型电磁阀311;第一导热块312;第一隔热块313;导热线314;第一连接杆32;

第二控制机构4;第二活动开关41;第二微型电磁阀411;第二导热块412;第二隔热块413;连通孔414;第二连接杆42;

盒体5;下盒体51;上盒体52;接触块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的实施例中,参看图1-6所示,该系统主要是与雷达电路板1进行连接,同时电路板1上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检测芯片11,通过温度检测芯片11检测的温度来进一步的去控制整个除冰系统的工作状态。而除冰系统具体的包括一储热元件2,储热元件2上设有用于热量进入的进热孔21和导出的出热孔22;同时在进热孔21处设置一第一控制机构3,第一控制机构3包括第一活动开关31和第一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杆32与第一活动开关3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活动开关31在储热元件2表面进行伸缩运动,这样在第一活动开关31的伸缩运动下,使其在进热孔21的表面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进热孔21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的出热孔22处设置第二控制机构4,第二控制机构4包括第二活动开关41和第二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2与所述第二活动开关41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活动开关41在储热元件2表面进行伸缩运动,同样的通过第二活动开关41的伸缩运动下,使其出热孔22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除冰系统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4所示,其中设置的第一活动开关31包括一第一微型电磁阀311和第一导热块312,第一微型电磁阀3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2电磁连接,另一端通过一第一隔热块313与第一导热块312连接,同时在第一导热块312上还连接一导热线314,而导热线314一端与电路板1上热量最大的区域进行连接。这样在进热孔21处于敞开状态下时,此时进热孔21的上表面与第一导热块312处于连通状态,再通过导热线314将电路板1上产生的热量导入储热元件2内。

其中,应说明的是,设置的第一导热块312主要用于将热量导入储热元件2内,因此,本身会有一定的余热,所以通过第一隔热块313连接后可以有效地避免与第一微型电磁阀311进行直接接触,导致第一微型电磁阀311过热后消磁而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第一隔热块313还能对进热孔21进行一个封堵作用,使其进热孔21达到封闭状态,设计巧妙合理。

在本除冰系统的实施例二中,再次参看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其中,设置的第二活动开关41包括一第二微型电磁阀411和第二导热块412,第二微型电磁阀4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2电磁连接,另一端通过一第二隔热块413与第二导热块412进行连接,同时在第二导热块412上设置一连通孔414,而设置连通孔414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与出热孔22连通。这样在需将储热元件2内储存的热量导出时,出热孔22处于敞开状态下时,此时出热孔22的上表面与第二导热块412处于连通状态,从而将热量从开设的连通孔414中排出,进而实现对雷达上表面的除冰功能。

其中,应说明的是,设置的第二导热块412主要用于将热量导出储热元件2内,因此,本身会有一定的余热,所以同样的通过设置的第二隔热块413连接后可以有效地避免与第二微型电磁阀411进行直接接触,导致第二微型电磁阀411过热后消磁而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第二隔热块413还能对出热孔22进行一个封堵作用,使其处热孔达到封闭状态。还应说明的是,由于雷达的上表面容易出现积雾、积雪的现象存在,所以本申请中将第二导热块412上设置的连通孔414为从下至上开设,这样保证储热元件2内导出的热量可以直接向上导出至雷达的上表面,有效地提高除冰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做其他方式的设置均可,本申请中不做进一步的限定,仅需保证热量从中导出即可。

在本除冰系统的实施例三中,参看图5、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盒体5,且具体的盒体5由一下盒体51和一上盒体52拼接构成;下盒体51内主要用于设置电路板1,同时为保证除冰效率,加快除冰速度进一步的在电路板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一储热元件2;同时在上盒体52上相对出热孔22处设置一接触块521。这样通过设置的盒体5,可以有效地将电路板1及储热元件2设置在其中,目的是通过盒体5实现对电路板1等进行保护,避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上盒体52上相对出热孔22处设置接触块521,主要是由于上盒体52上容易有结冰现象,所以通过设置的接触块521将从出热孔22导出的热量传递至上盒体52上,从而实现对上盒体52的除雾、除冰的功能,保证整个雷达的性能稳定。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应说明的是,其中设置的第一微型电磁阀311和第二微型电磁阀411均为常开式电磁阀,这样可以保证两个微型电磁阀在未通电的情况下,使得两连接杆始终处于伸出状态,而一旦当两微型电磁阀在通电的情况下,连接杆始终处于缩进状态。其中,应说明的是,第一微型电磁阀311和第二微型电磁阀411的电流主要是通过电路板1提供,因此,一端均与电路板1进行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雷达除冰方法,主要是利用上述的用于车辆雷达的除冰系统进行具体的除冰:包括如下:

汽车行驶时,雷达电路板1在工作状态下回散发大量的热温;当储热元件2温度低于10℃时,通过电路板1将温度由温度检测芯片11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汽车电子系统,此时,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31通电,第一连接杆32缩进运动,进热孔21处于敞开状态;而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41断电,第二连接杆42伸出运动,出热孔22处于封闭状态;

当储热元件2温度高度80℃时,温度检测芯片11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31断电,第一连接杆32伸出运动,进热孔21处于封闭状态;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41断电,第二连接杆42伸出运动,出热孔22处于封闭状态;由于车辆运行过程中雷达电路板1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下,所以不会由于气候原因而导致结冰状况发生,因此,储热元件2与外界隔绝,处于一个保存热量的状态。

汽车启动时,在车开门或按汽车遥控钥匙时汽车电子系统接收到温度检测芯片11检测到温度低于0℃,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31断电,第一连接杆32伸出运动,进热孔21处于封闭状态;同时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41通电,第二连接杆42缩进运动,出热孔22处于敞开状态;热量由储热元件2传出,达到定向发热除冰的目的。

当温度检测芯片11检测到温度高于10℃时,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41断电,第二连接杆42伸出运动,出热孔22处于封闭状态。停止热量继续由储热元件2传出。其中,应说明的是,除冰动作会在汽车开门前完成,当汽车启动时雷达除冰动作已经完成,这样能够保证汽车行驶时雷达功能稳定性。

其中,应说明的是,进热孔21处于敞开状态,导热线314将雷达电路板1工作散发高温从敞开状态的进热孔21中通过第一导热块312导入储热元件2内。同时出热孔22处于敞开状态,储热元件2内的热量通过与出热孔22连通的第二导热块412上设有的连通孔414排出。还应说明的是,在汽车停止时,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一活动开关31断电,此时,第一连接杆32伸出运动,进热孔21处于封闭状态;汽车电子系统控制第二活动开关41断电,第二连接杆42伸出运动,出热孔22处于封闭状态,使得储热元件2与外界隔绝,处于保存热量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除冰方法的实施例二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且改进之处在于:汽车行驶时,雷达电路板1在工作状态下回散发大量的热温;当储热元件2温度低于10℃时,主要的是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使得第一微型电磁阀311通电,此时第一连接杆32一直保持缩进一段距离,对应其第一导热块312与储热元件2上的进热孔21接触,使得电路板1上的热量通过导热线314从进热孔21中导热,同时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使得第二微型电磁阀411断电,此时第二连接杆42保持复位状态,即处于伸出状态,对应其第二隔热块413与储热元件2的出热孔22接触。最终储热元件2处于储存热量的状态:电路板1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线314传递给储热元件2。

当储热元件2温度高度80℃时,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使第一微型电磁阀311持续断电,其第一连接杆32会复位,即处于伸出状态,对应第一隔热块313与储热元件2的进热孔21接触。同时,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给第二微型电磁阀411断电,此时与第二微型电磁阀411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2一直保持复位状态,即伸出状态,对应其第二隔热块413与储热元件2的出热孔22接触。最终储热块与外界隔绝,处于保存热量的状态。此状态与汽车停止时一直保持保热状态相同,这样当汽车开门或按汽车遥控钥匙时如果雷达表面有冰,汽车开门或按汽车遥控钥匙时汽车电子系统检测到表面温度低于0℃,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使第一微型电磁阀311断电,其与之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2会复位,即处于伸出状态,对应第一隔热块313与储热元件2的进热孔21接触。同时,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给第二微型电磁阀411持续通电,此时第二微型电磁阀411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2一直保持缩进一段距离,即缩进状态使第二导热块412与储热元件2的出热孔22接触,同时第二微型电磁阀411的第二导热块412与雷达盖体接触。热量由储热元件2依次通过出热孔22、连通孔414传递到雷达上盖体,达到定向发热除冰的目的。

当温度检测芯片11检测到上盖体温度高于10℃时,汽车电子系统通过控制雷达电路板1给第二微型电磁阀411断电,此时第二微型电磁阀411的第二隔热块413与储热元件2的出热孔22接触,停止向上盖体供热,完成除冰。其中,应说明的是,除冰动作会在汽车开门前完成,当汽车启动时雷达除冰动作已经完成,这样汽车行驶时雷达功能稳定性好。汽车行驶时,由于雷达电路板1一直处于发热状态,雷达不会遇到水雾而结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