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170发布日期:2019-09-25 00:1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属于气密性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城轨车辆一般都通过安装空气弹簧作为减震单元,常规城轨车辆的空气弹簧安装至转向架构架上,而悬挂空轨转向架的空气弹簧的安装方式有所不同,将空气弹簧安装在摇枕上。

常规城轨车辆的空气弹簧空气弹簧气密试验,是先向转向架的气密管路内通压力空气,再向转向架施压,利用高度阀来调节并保持转向架高度,随着转向架受力增加,转向架中的空气弹簧内的空气压力逐渐升高。当空气弹簧内的空气压力达到气密性测试标准0.6MPa时,停止向空气弹簧内充气,然后进行保压测试,如果在标准保压时间之内,空气弹簧内的空气压力的下降值不超过10KPa,则说明气密性测试合格,否则,气密性测试不合格。

常规城轨车辆空气弹簧气密试验可以通过加载试验台上的管路接口与空气弹簧连接进行气密试验。而悬挂空轨转向架空气弹簧内的压缩空气是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连接摇枕,然后通过摇枕上的管路接口使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弹簧。因此,常规城轨车辆加载试验台无法实现悬挂空轨转向架空气弹簧摇枕气密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悬挂空轨转向架空气弹簧摇枕气密试验,且操作简单方便、通用性强的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包括组装后的空簧摇枕组件,还包括工作台、充气设备及第一压力检测设备,所述工作台包括底座,空簧摇枕组件安装在底座上,在空簧摇枕组件两侧的底座上分别安装有支撑立柱,在两个支撑立柱的顶部横跨安装一锁紧臂,在空簧摇枕组件与锁紧臂之间安装有压板,锁紧臂和压板位于空簧摇枕组件的上方用于限定空簧摇枕组件的充气高度,充气设备和第一压力检测设备分别与空簧摇枕组件上的充气接口和检测接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压板可独立安装在空簧摇枕组件与锁紧臂之间。

进一步,所述压板由盘形压板、盘形压板上方的凸梁及凸梁两侧的把手组成,试验时所述盘形压板压在空簧摇枕组件上,所述凸梁压在锁紧臂上。

进一步,在所述凸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加强板,在两个加强板之间安装一横杆作为把手。

进一步,所述锁紧臂被设置为可绕其中一个支撑立柱旋转的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安装有螺杆结构,所述锁紧臂的一端具有安装孔,套装在一端的螺杆上并绕该螺杆旋转,所述锁紧臂的另一端具有半圆插口,可插入螺杆实现固定或脱离螺杆实现旋转,在所述螺杆上安装螺母实现锁紧臂的锁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充气设备为气源压力小车,气源压力小车的进气口与厂房气源连接,气源压力小车具有一个或多个出气口分别与不同的充气接口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进气口处依次串接有第一截断阀门、过滤减压阀和第二压力检测设备,在所述出气口处依次串接有第二截断阀门和第三压力检测设备。

进一步,在转向架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组支撑立柱和锁紧臂,用于同时为转向架两侧的空簧摇枕组件做气密性试验。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该装置结合悬挂空轨转向架空簧摇枕的结构特点,实现了悬挂空轨转向架空气弹簧摇枕气密试验,通过该装置监测充入空簧摇枕组件的气源压力变化来确定组装后的空气弹簧和摇枕是否满足气密性技术要求。

(2)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节约了转向架的组装、测试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试验过程的人员和零部件的安全。

(3)该装置可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压板,即可测试不同规格的空簧摇枕气密性能,通用性强,降低了转向架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源压力小车气路原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摇枕1,空气弹簧2,空簧安装座3,充气接口4,检测接口5,底座6,支撑立柱7,锁紧臂8,压板9,盘形压板9a,凸梁9b,把手9c,加强板9d,螺杆10,半圆插口11,螺母12,安装孔13,进气口14,出气口15,第一截断阀门16,过滤减压阀17,第二压力检测设备18,第二截断阀门19,第三压力检测设备20,转向架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向架气密性试验装置,包括组装后的空簧摇枕组件,一个转向架21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组空簧摇枕组件,该装置可对其中一组空簧摇枕组件进行测试,也可以同时对两组空簧摇枕组件进行测。

每组空簧摇枕组件包括摇枕1、空气弹簧2和空簧安装座3,空气弹簧2安装在摇枕1上方,空簧安装座3安装在空气弹簧2上方。在摇枕1上设置有空簧摇枕组件的充气接口4和检测接口5,通过充气接口4为摇枕1和空气弹簧2充气,通过检测接口5检测摇枕1和空气弹簧2内的空气压力。

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充气设备及第一压力检测设备三个部分。工作台用于安装固定空簧摇枕组件,充气设备用于通过充气接口4给摇枕1和空气弹簧2充气并使充气压力满足试验要求,第一压力检测设备用于通过检测接口5检测摇枕1和空气弹簧2整体的气源压力变化,用以判断摇枕1和空气弹簧2的气密性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第一压力检测设备选用数显压力表。

下面以对应其中一组空簧摇枕组件的试验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工作台包括底座6、支撑立柱7、锁紧臂8和压板9。一个转向架21上的两个摇枕1同时安装在一个底座6上。在每个摇枕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支撑立柱7,支撑立柱7的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在两个支撑立柱7的顶部横跨安装一锁紧臂8,在空簧安装座3与锁紧臂8之间安装一块或多块压板9。锁紧臂8和压板9位于空簧安装座3的正上方,用于限定空气弹簧2的充气高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锁紧臂8被设置为可绕其中一个支撑立柱7进行360°旋转的结构。具体为,在每个支撑立柱7的顶部都安装有螺杆10的结构,螺杆10可直接焊接在支撑立柱7上。锁紧臂8的一端具有圆形的安装孔13,另一端具有半圆插口11。一端的安装孔13套装在对应端的螺杆10的光滑杆部分上,锁紧臂8可绕该端的螺杆10旋转。锁紧臂8另一端的半圆插口11在试验时插入对应端的螺杆10上,实现锁紧臂8的固定,试验前或结束后可脱离该螺杆10实现锁紧臂8绕另一端的螺杆10旋转。在两个螺杆10上分别安装有螺母12,在空簧摇枕组件安装到位后,将锁紧臂8旋转至试验位置,拧紧螺母12将锁紧臂8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7和锁紧臂8的安装高度是固定的,以利于简化试验装置的结构,压板9则可独立安装在空簧摇枕组件与锁紧臂8之间,空气弹簧2充风高度上升后锁定空簧安装座3上部的压板9,锁紧臂8的安装高度和压板9的厚度共同限定了空气弹簧2的充气高度。通过选择不同规格的压板9,即可测试不同规格的空簧摇枕气密性能,不但提高了该装置的通用性,降低了转向架测试成本,同时操作也方便。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压板9,压板9优选由一块盘形压板9a、盘形压板9a上方的凸梁9b及凸梁9b两侧的把手9c组成,盘形压板9a可以是方形或圆形,凸梁9b焊接在盘形压板9a上方,凸梁9b为方形梁,在凸梁9b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把手9c。本实施例中,在凸梁9b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平行的加强板9d,在两个加强板9d之间焊接一横杆作为把手9c,不但方便使用者操作,同时也可以保证压板9的整体结构强度。试验时,盘形压板9a压在空簧安装座3上,凸梁9b压在锁紧臂8上。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充气设备为气源压力小车(图中未示出),气源压力小车的进气口14通过气管与厂房气源连接,气源压力小车具有一个或多个出气口15分别通过气管与转向架上的不同的充气接口4连接,实现多路供风的功能,且可实现通过一个气源压力小车同时为两组摇枕1和空气弹簧2充气。在进气口14处依次串接有第一截断阀门16、过滤减压阀17和第二压力检测设备18,在出气口15处也依次串接有第二截断阀门19和第三压力检测设备20。过滤减压阀17可对气源的空气进行过滤干燥,同时对气源压力值进行调节以满足试验要求。第二压力检测设备18和第三压力检测设备20均选用数显压力表,用于检测进气端的气源压力和出气端的气源压力,保证充入空气弹簧2和摇枕1的气源压力值满足试验要求。第二截断阀门19用于根据试验需求控制不同出气口15的气路通断。

下面详细描述试验过程:

(1)将摇枕1吊装至气密性试验台,然后将空气弹簧2及空簧安装座3组装至摇枕1上。

(2)将压板9放置在空簧安装座3中央位置上,转动锁紧臂8,将压板9处于锁紧臂8正下方对正,通过螺母12锁紧锁紧臂8。

(3)将气源压力小车的进气口14与厂房气源连接,再根据试验需要将出气口15与摇枕1的充气接口4连接,打开第一截断阀门16,调节气源压力至规定数值。

(4)打开气源压力小车上的第二截断阀门19,向摇枕1和空气弹簧2内充入风源,空气弹簧2的高度上升,直至将压板9压紧在锁紧臂8与空簧安装座3之间,通过压板9及锁紧臂8进行空气弹簧2充气高度的限位。

(5)当空气弹簧2充气至设定高度后,再充气至试验设定压力,开始进行保压计时,在设定的保压时间内检测空气弹簧2和摇枕1内的压力变化,根据压力变化值判断空气弹簧2和摇枕1的气密性是否满足要求。

该装置结合悬挂空轨转向架空簧摇枕的结构特点,实现了悬挂空轨转向架空气弹簧摇枕气密试验,通过该装置监测充入空簧摇枕组件的气源压力变化来确定组装后的空气弹簧和摇枕是否满足气密性技术要求。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安全可靠的优点,节约了转向架的组装、测试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试验过程的人员和零部件的安全。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