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282发布日期:2020-05-26 18:4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漏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工业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液体的泄露,一般在装设生产设备的半导体厂,或者装设电气设备的机房,在这些机房里有一些重要的设备,如网络公司夹设的网站服务器、文件资料室等,若有雨水或其它液体渗入,会损坏机器、文件资料或者电器机构等,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意外。若在使用电器机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液的情况也将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且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漏液情况的发生,因此,若能适时的检出液体泄漏的状况并提出警告加以处理,在损害发生前立刻修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与危险。

现有的漏液检测装置就是直接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进行漏液检测,漏液检测带的两端金属条被液体导通后才能检测到漏液,若如果出现漏液量较少的情况下,则漏液检测装置是无法检测到泄漏的液体。

1、如何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在如果出现少量泄漏的液体下还能被漏液检测装置检测出来,即是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在能解决少量泄漏的液体下,还能如何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的结构简易化,即是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能够在液体少量的泄露下还能被漏液检测装置检测出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漏液检测装置。

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漏液检测槽、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带以及压片;

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漏液检测槽的侧壁;

所述漏液检测带安装在所述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所述漏液检测带的一端连接着所述漏液检测传感器,所述漏液检测带的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

所述压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漏液检测槽的上,且所述压片的中部为活动连接部,所述压片的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所述压片用于将所述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所述漏液检测槽的底部;

漏液沿着所述漏液检测带漫延并将所述漏液检测带的两端导通。

其中,所述压片为弹性件。

其中,所述压片的形状为梯形。

其中,所述压片为金属条。

其中,所述漏液检测带的两端为金属条。

其中,所述漏液检测槽的侧壁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用于放置所述漏液检测带的第一自由端。

其中,所述漏液检测槽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其中,所述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耳孔,所述耳孔用于固定所述压片。

其中,两个所述耳孔有两个。

其中,两个所述耳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漏液检测装置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人工将压片向下压,使压片的活动连接部下压至漏液检测带的上表面,并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漏液沿着压片漫延并将液检测带的两端导通,漏液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异常。这样,能够在有少量的泄露液体的情况下,还能适时的提出报警,避免因漏液引发设备损坏,有效地保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本实用新型采用漏液检测槽、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带以及压片、通过漏液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漏液检测槽的侧壁,通过漏液检测带安装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压片用于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其结构简单,拆装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俯示意图。

1-漏液检测槽、2-漏液检测传感器、3-漏液检测带、4-压片、5-小孔、6-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漏液检测装置,包括:漏液检测槽1、漏液检测传感器2、漏液检测带3以及压片4;

其中,漏液检测传感器2安装在漏液检测槽1的侧壁,漏液检测带3安装在漏液检测槽1的底部,漏液检测带3的一端连接着漏液传感器2,漏液检测带3的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压片4的一端固定在漏液检测槽1上,压片4的中部为活动连接部,压片4的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压片4用于将漏液检测带3固定在漏液检测槽1的底部。其中,漏液沿着漏液检测带3漫延并将漏液检测带3的两端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漏液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漏液检测槽的侧壁,将漏液检测带安装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压片用于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漏液沿着漏液检测带漫延并将漏液检测带的两端导通。通过人工将压片向下压,使压片的活动连接部下压至漏液检测带的上表面,并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漏液沿着压片漫延并将液检测带的两端导通,漏液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异常。这样,能够在有少量的泄露液体的情况下,还能适时的提出报警,避免因漏液引发设备损坏,有效地保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容易。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压片无按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中压片按压的结构示意图。压片4的一端固定在漏液检测槽1上,压片4的中部为活动连接部,压片4的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其中,压片4可以为弹性件,例如弹簧片。当压片4被向下压时,则将压片4的活动连接部下压至漏液检测带3的上表面,并将漏液检测带3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

这样,当压片被向下按压时,则将压片的活动连接部向下压至漏液检测带,压片为弹性件可以更好的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拆装简单,固定牢靠。

其中,压片4的形状可以为梯形。这样,压片可以使少量的漏液沿着压片的活动连接部至漏液检测带,进而使漏液检测带更好的导通。

其中,压片4可以为金属条。

其中,漏液检测带3的两端可以为金属条。这样,金属条的漏液检测带上加载电压从而检测出液体短路。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槽1的侧壁开设有小孔5,小孔5可以用于放置漏液检测带3的第一自由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漏液检测带3可以为不同长度,当漏液检测带3的长度大于漏液检测槽1的长度,则小孔5可以放置该漏液检测带3。这样,小孔可以方便更好的放置不同长度的漏液检测带。

其中,漏液检测槽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漏液检测槽1可以用于盛装漏液。

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3。漏液检测装置还包括耳孔6,耳孔6用于固定压片4。

其中,耳孔6可以有两个、四个、六个或者八个。若采用多个耳孔可以更好的固定住压片。

其中,两个耳孔6分别设置在漏液检测装置的两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漏液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漏液检测槽的侧壁,通过漏液检测带安装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漏液检测带的一端连接着漏液检测传感器,漏液检测带的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压片的一端固定在漏液检测槽上,压片的中部为活动连接部,压片的另一端为第二自由端,压片用于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这样,可以通过人工将压片向下压,使压片的活动连接部下压至漏液检测带的上表面,并将漏液检测带固定在漏液检测槽的底部,漏液沿着压片漫延并将液检测带的两端导通,使漏液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异常。本装置结构简单,拆装容易,能够在有少量的泄露液体的情况下,还能适时的提出报警,避免因漏液引发设备损坏,有效地保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