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8423发布日期:2020-06-05 18:4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栓弹力图仪,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



背景技术:

血栓弹力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是否能够正常凝结的医疗器械,在进行手术前一般都需要通过血栓弹力仪对患者的血凝数据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出的血凝数据判断患者的血液凝结过程是否正常,只有在血液能够正常凝结的情况下才能对患者进行手术,如果血液凝结过程存在异常,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将无法正常凝结,导致止血困难,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现有血栓弹力仪在血样承载上升至检测的过程中,会将仪器内的部分零件裸露在外,时间长了容易积灰,且会影响相应零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所述血栓弹力图仪包括第一开口、血样初始工位、检测工位、驱动机构和血样承载机构,所述门板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其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和第三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血样承载机构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相连,所述第二门板与第三门板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血样承载机构从血样初始工位移动到检测工位的过程中,所述血样承载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门板做同步移动,所述第一门板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门板移动,所述第二门板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三门板移动,三块门板配合使得所述血样承载机构在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开口始终被三块门板所覆盖。

优选地,在血样承载机构处于血样初始工位时,所述第一门板的底部插入于第二门板内,所述第二门板整个插入于第三门板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门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门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接触部配合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血样承载机构处于血样初始工位时,位于第二接触部的下方,且在第一门板向靠近检测工位移动过程中与第二接触部接触,带动第二门板同步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由第一门板的底边向外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由第二门板的顶边向内折弯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门板的两个侧边的内端面各设置一供第一门板移动导向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门板的底部插入到第二门板内且沿所述第一导向槽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门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门板上设置有与第三接触部配合的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在血样承载机构处于血样初始工位时,位于第四接触部的下方,且在第二门板向靠近检测工位移动过程中与第四接触部接触,带动第三门板同步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接触部由第二门板的底边向外折弯形成,所述第四接触部由第三门板的顶边向内折弯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三门板的两个侧边的内端面各设置一供第二门板移动导向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门板插入到第三门板内且沿所述第二导向槽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门板与第一门板之间、所述第三门板和第二门板之间设置有减少摩擦面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二门板靠近第一门板的端面上、第三门板靠近第二门板的端面上均设置有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与各自对应的门板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血样上升至检测工位的过程中,利用三块相配合的门板,使仪器内的零件都封闭于壳体内,从而对壳体内的部件进行防护,不易积灰,不会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且有效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2、三块门板之间设置减少摩擦面的间隙,从而减少门板上的漆面被摩擦掉,保持门板的美观;另外,门板之间还设置供移动的导向槽,增强门板移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部分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门板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门板、第三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壳体,11、第一开口,2、血样初始工位,3、检测工位,4、驱动机构,5、血样承载机构,6、第一门板,61、第二开口,62、第一接触部,7、第二门板,71、第二接触部,72、第一导向槽,73、第三接触部,8、第三门板,81、第四接触部,82、第二导向槽,9、间隙,10、阶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利用三块相配合的门板,使得血样承载机构在移动过程中,仪器上的开口始终被三块门板所覆盖住,对仪器的使用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包括外壳体1、血样初始工位2、检测工位3、驱动机构4和血样承载机构5,其中,外壳体1上具有第一开口11,血样承载机构5用于承载待检测的血样,驱动机构4和血样承载机构5相连,用于驱动血样承载机构5在血样初始工位2和检测工位3之间移动。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便捷式血栓弹力图仪的门板结构,设置于外壳体1的第一开口11处,用于在血样承载机构5移动过程中,使门板结构始终覆盖住该第一开口11。

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门板结构包括第一门板6、第二门板7和第三门板8,其中,第一门板6位于最上方,且其底部插入到第二门板7内,在血样承载机构5处于血样初始工位2时,第一门板7覆盖住外壳体1的第一开口11,第二门板7和第三门板8收纳于外壳体1内。

第一门板6上设置有第二开口61,血样承载机构5穿过该第二开口61与驱动机构4相连,驱动机构4实施时可采用电机,血样承载机构5与驱动机构4相连,从而使得驱动机构4在驱动血样承载机构5移动过程中,第一门板6也可以做同步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带动血样承载机构5在血样初始工位2和检测工位3之间做上下移动(其中,定义从血样初始工位2向检测工位3移动的方向为向上移动,从检测工位3向血样初始工位2移动的方向为向下移动),第一门板6在血样承载机构5的带动下也做上下移动。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门板6和第二门板7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一接触部62和第二接触部71,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62设置于第一门板6的底部,且第一接触部62位于第二接触部71的下方,第一门板6在上升过程中,第一接触部62会与第二接触部71相接触,之后,第一门板6通过第一接触部62和第二接触部71的接触配合拉动第二门板7向上移动,使第二门板7从第三门板8内拉伸出,这样,第二门板7可以覆盖住,因第一门板6上移后第一门板6底端与第一开口11之间形成的缺口,从而使第一门板6和第二门板7的配合可以完全覆盖住外壳体1上的第一开口11。具体地,第一接触部62由第一门板6的底边向外折弯形成,第二接触部71由第二门板7的顶边向内折弯形成,当然,实施时,第一接触部62和第二接触部71不限于这两种设置位置,只要能实现第一门板6能带动第二门板7同步移动,且第二门板7与第一门板6配合移动后能完全覆盖住第一开口11即可。

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第二门板7的两个侧边的内端面各设置一供第一门板6移动导向的第一导向槽72,第一门板6的底部插入到第二门板7内且沿该第一导向槽72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第一门板6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同样的,如图5所示,第二门板7和第三门板8上设置相配合的第三接触部73和第四接触部81,本实施例中,第三接触部73设置于第二门板7的底部,且第四接触部81位于第三接触部73的下方,第二门板7在上升过程中,第三接触部73会与第四接触部81相接触,之后,第二门板7通过第三接触部73和第四接触部81的接触配合拉动第三门板8向上移动,使第三门板8从外壳体1内拉伸出,这样,第三门板8可以覆盖住,因第二门板7继续上移后第二门板7底端与第一开口11之间形成的缺口,从而使第一门板6、第二门板7、第三门板8的配合可以完全覆盖住外壳体1上的第一开口11。具体地,第三接触部73由第二门板7的底边向外折弯形成,第四接触部81由第三门板8的顶边向内折弯形成,当然,实施时,第三接触部73和第四接触部81不限于这两种设置位置,只要能实现第二门板7能带到第三门板8同步移动,且第一门板6、第二门板7、第三门板8配合移动后能完全覆盖住第一开口11即可。

优选地,在第三门板8的两个侧边的内端面各设置一供第二门板7移动导向的第二导向槽82,第二门板7插入到第三门板8内且沿该第二导向槽82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第二门板7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更优选地,结合图3和图5所示,第二门板7与第一门板6之间、第三门板8和第二门板7之间均设置有间隙9,这样,在第一门板6向上移动过程中,因与第二门板7之间存在间隙9,所以减少了与第二门板7之间的摩擦面,从而减少其外端面上漆面的磨损。同理,在第二门板7向上移动过程中,因与第三门板8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减少了与第三门板8之间的摩擦面,从而减少其外端面上漆面的磨损。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在第二门板7靠近第一门板6的端面上、第三门板8靠近第二门板7的端面上均设置有阶梯面10,该阶梯面10与各自对应的门板之间(即第二门板7上的阶梯面10与第一门板6之间、第三门板8上的阶梯面10与第二门板7之间)形成上述间隙10。

反之,在检测结束后,驱动机构4带动血样承载机构5下移(即向靠近血样初始工位2移动),在重力作用或者在血样承载机构5的推动下,第三门板8、第二门板7和第一门板6依次下移至初始位置(即在血样承载机构5处于血样初始工位2时,三个门板各自的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