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8940发布日期:2020-04-21 18:43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分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

千分尺是用钢材生产的,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千分尺隔热装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减少手持千分尺时人手上的温度传导引起的千分尺测量误差的影响。

现有隔热护板有这样的不足:

1、隔热性能差;

2、固定的时候,通过将螺栓贯穿千分尺,容易通过螺栓导热,或者通过隔离板相扣固定,结构不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隔热性能差,且固定的时候,通过将螺栓贯穿千分尺,容易通过螺栓导热,或者通过隔离板相扣固定,结构不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包括第一隔热板、安装所述第一隔热板用的螺栓和安装在所述螺栓另一侧面的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的背面固定有多组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的背面固定有两组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的内部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隔热套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隔热套贯穿所述千分尺上开设的圆孔至其另一侧;

所述第二隔热板的背面固定有多组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隔热板的背面开设有两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安装有所述隔热套的一端,所述第二隔热板的正面开设有两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六角螺母;

所述第一隔热板和所述第二隔热板之间通过所述螺栓活动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隔热套和所述六角螺母相连。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板上开设有两组限定所述螺栓用的限位槽。

进一步改进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散热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一隔热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栓的一端截面尺寸和所述通孔的截面尺寸相吻合,所述螺栓和所述隔热套之间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尺寸和所述隔热套的一端外部尺寸相吻合,所述隔热套和所述连接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槽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隔热板通过所述卡槽和所述六角螺母之间为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隔热板背面设置多组散热板,减少隔热板与千分尺的接触面,减少热量的传递,同时多组散热板的设置,增加了隔热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隔热板的散热性。

2.将第一隔热板上固定的隔热套穿过千分尺上开设的圆孔,使隔热套的一端贯穿千分尺到另一侧,将螺栓安装在隔热套开设的通孔内部,可以避免螺栓直接与千分尺接触,进而减少螺栓对千分尺的热量传递,同时对螺栓进行旋转,使螺栓一端和六角螺母相连,进而使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之间固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热板安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隔热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隔热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散热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散热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隔热板;2、限位槽;3、第一散热板;4、隔热套;5、通孔;6、螺栓;7、千分尺;8、第二隔热板;9、第二散热板;10、连接槽;11、卡槽;12、六角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3、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包括第一隔热板1、安装第一隔热板1用的螺栓6和安装在螺栓6另一侧面的第二隔热板8,第一隔热板1的背面固定有多组第一散热板3,第一隔热板1的背面固定有两组隔热套4,隔热套4的内部贯穿开设有通孔5,隔热套4的内部安装有螺栓6,隔热套4贯穿千分尺7上开设的圆孔至其另一侧;

第二隔热板8的背面固定有多组第二散热板9,第二隔热板8的背面开设有两组连接槽10,连接槽10的内部安装有隔热套4的一端,第二隔热板8的正面开设有两组卡槽11,卡槽11的内部安装有六角螺母12;

第一隔热板1和第二隔热板8之间通过螺栓6活动连接,螺栓6贯穿隔热套4和六角螺母12相连。

第一隔热板1上开设有两组限定螺栓6用的限位槽2,通过设置的限位槽2可以避免螺栓6落到第一隔热板1的内部,并且可以使螺栓6不会在第一隔热板1表面形成凸出部分,提高第一隔热板1整体平整度。

每组第一散热板3之间的间距相同,第一散热板3和第一隔热板1之间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在第一隔热板1背面设置多组第一散热板3,减少第一隔热板1与千分尺7的接触面,减少热量的传递,同时多组第一散热板3的设置,增加了第一隔热板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隔热板1的散热性。

螺栓6的一端截面尺寸和通孔5的截面尺寸相吻合,螺栓6和隔热套4之间为活动连接,隔热套4的设置,将螺栓6安装在隔热套4开设的通孔5内部,可以避免螺栓6直接与千分尺7接触,进而减少螺栓6对千分尺7的热量传递。

连接槽10的内部尺寸和隔热套4的一端外部尺寸相吻合,隔热套4和连接槽10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将隔热套4的一端安装到连接槽10的内部,使第一隔热板1和第二隔热板8之间卡合,进行初步的固定,方便后面通过螺栓6进行加固。

卡槽11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隔热板8通过卡槽11和六角螺母12之间为活动连接,将六角螺母12安装到卡槽11的内部,对螺栓6进行旋转的时候,可以避免六角螺母12发生旋转。

在使用该高硬质合金铸造千分尺隔热护板设计结构时,首先将第一隔热板1上固定的隔热套4穿过千分尺7上开设的圆孔,使隔热套4的一端贯穿千分尺7到另一侧,然后将第二隔热板8上设置的连接槽10对隔热套4,对第二隔热板8进行按压,隔热套4的一端安装到连接槽10的内部,使第一隔热板1和第二隔热板8之间卡合,进行初步的固定,然后将螺栓6安装在隔热套4开设的通孔5内部,对螺栓6进行旋转,使螺栓6一端和六角螺母12相连,进而使第一隔热板1和第二隔热板8之间固定牢固,完成对第一隔热板1和第二隔热板8的安装,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通过在第一隔热板1背面设置多组第一散热板3,减少第一隔热板1与千分尺7的接触面,减少热量的传递,同时多组第一散热板3的设置,增加了第一隔热板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隔热板1的散热性,将第一隔热板1上固定的隔热套4穿过千分尺7上开设的圆孔,使隔热套4的一端贯穿千分尺7到另一侧,将螺栓6安装在隔热套4开设的通孔5内部,可以避免螺栓6直接与千分尺7接触,进而减少螺栓6对千分尺7的热量传递,同时对螺栓6进行旋转,使螺栓6一端和六角螺母12相连,进而使第一隔热板1和第二隔热板8之间固定牢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